盧鬆鬆近期言論匯總(2023年6月~7月):創業經歷和感悟

2023-07-31     盧鬆鬆

原標題:盧鬆鬆近期言論匯總(2023年6月~7月):創業經歷和感悟

我是盧鬆鬆,點點上面的頭像,歡迎關注我哦!

本文彙集了盧鬆鬆最近這兩個月的一些段子,主要是對網際網路行業的一些觀察和感想以及工作生活的記錄,給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1)

我發現賺錢的方式正在發生變化,很多事情已經與過去不同。電商行業的利潤越來越低,無論是跨境電商還是國內電商,在國外需求疲軟和平台限制的情況下,賣家之間的競爭也越發激烈,跨境電商的境況已經相當糟糕。國內的情況更不用說了,拼多多的現狀可見一般。抖音網紅直播時代已經來臨,成為了培訓行業的利益寡頭。

我身邊有許多人被忽悠,他們花錢參加培訓,被承諾能夠輕鬆賺大錢。但真正要賺錢,需要有紮實的基礎,不再像過去那樣,憑藉團隊的資金和優秀成員就能夠成功。現在,唯一需要的是有吸引力且高質量的內容輸出,只要你的內容好看,有品質,就能夠實現賺錢的目標。

(2)

過去,流量獲取相對便宜,大家可以通過投入資金獲取良好的投資回報率(ROI)。然而,如今流量變得越來越貴,想要低成本獲取流量,唯一的選擇就是通過內容來實現。

打造個人IP已經成為獲取低成本流量的主流方式。許多企業主在創建個人IP後發現,銷售部門和銷售渠道變得不那麼重要,甚至發現自己的銷售能力比渠道拓展能力更強。通過個人IP,他們能夠直接銷售產品或服務,與客戶建立更緊密的聯繫,不再依賴傳統的銷售渠道。

但是打造個人IP又是極其痛苦的一個過程,它幾個月甚至幾年之內都看不到結果。太慢了,真的太慢了。。。。

(3)

知道抖音的直播切片嗎?

這個行業養活了很多兼職、副業的人。他們會拿到比如抖音瘋狂小楊哥、郝劭文超市、東方甄選、辛吉飛等一些主播的授權。然後通過直播的方式,把直播的高光時刻、介紹產品的環節剪輯出來,發到自己的帳號里。

據說啊:2022年參與瘋狂小楊哥切片的人就有11000多人,人均收入17000元。看樣子還不錯。相當於每個月能多掙1-2K元。

(4)

百度新聞源取消了大部分自媒體新聞源的收錄,包括搜狐自媒體、企鵝號、網易號,甚至百度自己的百家號也受到了影響。但官方媒體的排名卻得到了提升。現在,我們在搜索新聞源一欄中可以看到,在資訊欄目中,大量的內容都來自官媒和大型網站。

雖然百度新聞源取消了許多自媒體平台的收錄和權重,但官方媒體的排名卻得到了提升。現在,我們在搜索新聞源一欄中可以看到,在資訊欄目中,大量的內容都來自官媒和大型網站。像澎湃新聞、ZAKER這樣的官方媒體號才能保留收錄。

(5)

馬雲於1992年創立了他的第一家公司——海博翻譯社。作為一名英語專業的大學生,他看到了教師和市場上翻譯需求之間的商機。除了馬雲自己,海博翻譯社的員工主要由退休老師和夜校學生組成。馬雲當時認為開辦翻譯社應該是個盈利的機會。創業的第一步是確保公司有良好的形象,因此馬雲團隊租了一間稍微好一點的房子,每月租金需要支付1600元,而公司的註冊資本總共只有3000元。滿懷信心地開始經營,馬雲堅信中國未來會需要優秀的外語人才,而翻譯社一定是個好生意。

然而,現實卻殘酷地打擊了他。翻譯社的第一個月營業額連600元都不到,而房租要1600元,再加上員工工資,馬雲創業的第一個月就虧損慘重。

原本計劃在六個月內實現收支平衡,但馬雲第一個月就意識到這幾乎是不可能的,第二個月情況更糟,第三個月幾乎無法維持下去。第四個月,馬雲和團隊開始尋找其他出路,他們發現賣鮮花和禮品可以賺一些錢,至少能支付房租。於是,馬雲乘火車從杭州前往義烏小商品市場採購,將海博翻譯社分為兩半,一半用於翻譯社,一半用於銷售禮品。

賣禮品的確比開翻譯社更有利可圖,一個月可以賺三四千元,而翻譯社一個月的營業額只有四五百元。馬雲的同事們甚至建議他乾脆開一家禮品店,因為這個行業更賺錢。如果禮品店繼續經營下去,也許馬雲能夠帶領團隊發展成一家禮品公司。

面對這個決策,馬雲問自己:當初成立海博翻譯社是為了賺錢還是為了解決翻譯老師和市場需求的問題?顯然答案是前者。因此,馬雲選擇繼續經營翻譯社。

(6)

吃過飯,閒暇時間,來懷柔水庫遛彎。這水是供北京人民喝水的。水庫的中間有一座小島,上初中的時候游過去過,島上有一些棗樹,還有另一些棗樹。

(下面圖片用iPhone 原相機拍的)

有時候我們會感到委屈:為什麼事情的結果會是這樣,明明我是對的呀!然而,在成年人的世界裡,大多數人並不真正在意對與錯,而更注重事情所帶來的益處或損失。這適用於工作,也適用於生活。
有時候,你可能認為自己是正確的,但那只是基於你自己的立場和角度,結合你已形成的觀念所做出的判斷。這種判斷可能是正確的,但未必是合理的。

(7)

原來大佬之間也一樣,相互不搭理啊,尤其是占據主動地位的、實力大的都不願意搭理人。

知乎匿名提問和回答這個功能,說實話,有時候很多知乎的提問挺損的,尤其是針對個人方面,有很多惡意提問。鬆鬆猜測一定有大量的灰色產業。類似於負面刪帖。為什麼我比較肯定,因為我們的客戶也經常諮詢我們能不能刪知乎的帖子,因為刪帖的違法行為,我們都沒接。但我才大機率這裡面有不少灰色收入。刪一條負面信息少則幾千,多則幾萬。這刪帖根本沒啥成本啊。

(8)

《網際網路廣告辦理辦法》對我們網際網路創業者最直接的影響大概有:

(1)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百家號等發布的軟文廣告,必須要註明「廣告」字眼,否則罰款。
(2)從2023年7月起,微信不再允許公眾號私下接投廣告,走官方廣告平台,當前抽成比例為5%。這意味著以後不能走私單了。
(3)5月12日,首例達人探店不標識廣告被罰1萬元,這是一家湖北黃石某諮詢有限公司發布的達人探店推廣短視頻,未標識"廣告」,被處罰款1萬元。
(4)未知,因為你說不清到底哪個地方違規了,一切以舉報為準。尤其是職業舉報人的舉報為準。

再次再次提醒各種草根創業者:做商業活動(包含軟文)一定更要加「廣告」二字,其次是你發的廣告和文章裡面一定不能有「最」類的極限詞。大家一定要記住了!

前兩天湖北一家公司做的探店短視頻就被人舉報,罰款了1萬元。因為他發的探店視頻沒加入「廣告」2個字。蘋果公司前段時間也因為他的廣告圖片中說了一句「最快的處理器」,因為這個「最」字,被罰款了20萬。當年鬆鬆的網站也因為有「最」字也被罰款了。當時市監局要求我提供「鬆鬆雲是最牛的平推廣台」證明,咱根本提交不了證明啊。只能認罰。

包括咱們後面接的微信公眾號廣告,也是如此。現在在公眾號上發廣告也必須加【廣告】二字了,不然也要罰款。所以說,現在網際網路行業越來越規範了,咱們也一定要遵守遊戲規則。否則一旦被人抓到把柄了,這個月咱就白乾了。

(9)

說實話:自媒體行業和外賣行業競爭更激烈。因為門檻太低了,誰都能在網上說兩句,但現在想通過這種方式獲取流量已經變得幾乎不可能;已經達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

(10)

這個月百度雲加速鬆鬆商城只出了8單,銷售額不到10000,這說明,做網站的人越來越少了,需要CDN的人也越來越少了。客服聯繫大多數是不回消息,要麼是不續費了或者連網站都沒了。

(11)

今天小馬做了一張圖。他說字體是免費的。我說那可不一定。然後我去官網找了一個授權說明:該字體僅供字由平台免費商用,其他平台不授權不能用。字體授權說明文字有很多,不仔細看,容易誤解。

(12)

當你的業務模式在盈利的時候,就說明你當前的團隊、產品什麼都沒問題,不要瞎折騰它。

(13)

百度百科最近上線了一個名為「我的百科」創作者名片。「我的百科」可以清晰的看到該網紅的全網粉絲總量、獲贊量、還有活躍平台、MCN等信息。也可以理解為「超級名片」是專門為自媒體、網紅打造的「信息聚合頁」。這裡面收集了大量網紅的信息資料。

此前百度百科曾嘗試過多種商業變現模式,什麼TA說、百科有名、百科競價廣告等,但大都不了了之或者效果不好。希望這次百度百科換一種銷售模式,不要老用百度競價那一套模式了。不僅容易代理商傷心,而且好多產品最終沒結果。

(14)

只需4步,微信提現免手續費!

1,點擊微信介面的搜索功能,
2,搜「微信支付有優惠」小程序,然後打開。
3,點擊「兌換好禮」。
4,領取「提現免費劵」,就可以免費提現啦!

(15)

屌絲做電商四條建議:

首先,初期階段最好選擇做二道販子,不要盲目大量囤貨,否則你的資金可能全都沉沒在商品里。相反,可以直接在拼多多或者1688找代發,省時省力又方便。

其次,自然流量才是最香的。那些過於商業化的平台最好別碰,切勿急著投入大把資金做付費推廣,那得要砸多少錢啊。

第三,流量才是王道。十幾年前開網店的人都流行在貼吧引流,而現在開網店的都懂得用小紅書、抖音來吸引流量。在這個時代,哪怕你沒有貨源,只要你精通流量玩法,隨便賣東西都沒問題。

第四,一定要多關注一些新興的電商平台,別只盯著淘寶、京東、拼多多,還有抖音、快手、小紅書、快團員等等都可以開店。而且你知道嗎,現在開店都不用花錢,連營業執照都不需要,多試試其他平台,說不定會找到最適合你的那一個呢。

(16)

目前的情況表明,由於ChatGPT等只能AI寫作的廣泛使用,許多自媒體帳號大規模生成文章,嚴重影響了新聞源的質量。其次,許多自媒體從業者為了獲取流量和吸引眼球,紛紛編造虛假信息。

(17)

一個城市裡有三個人,甲有5套房,不上班,靠收房租生活;乙有一套房,上班賺工資;丙沒有房,菜場賣菜。忽然有天要收房產稅了,丙說:「太好了,我沒房,收那幫炒房人得稅,我全力支持,房價大跌了,我就可以買房了。」;乙說:「沒關係,我只有一套,收那幫炒房人得稅,我支持,房價大跌了,我可以再買一套。」;甲說:「哦,房產稅收多少?1%對吧,下個月房租漲5%。」

房租上漲了,丙很鬱悶,想換個房子,發現大家房租都漲了,只好忍。不過也不能吃虧,明天菜價也漲5%,恩,就這麼干。乙和甲去買菜,發現菜價漲了,很鬱悶,想換個菜場,發現菜價都漲了,只好少吃點了。於是乎,生活水平就這樣下降了,cpi就這樣升高了!

(18)

這兩天鬆鬆團隊開始給客戶拍短視頻了,目前有兩款產品:1,便攜無線路由器。2,《新媒體》相關的圖書。

產品已寄到,昨天給客戶拍攝了一款無線路由器的短視頻,一共38秒,大部分鏡頭做了產品的特寫,後續客戶提供了修改意見,今天傍晚去戶外不拍鏡頭,預計會增加到50s。總之,這是一個好的轉型和開端。後續我們會給大部分老客戶發邀請通知,免費拍短視頻。

(19)

你像我們這樣只有幾十號人的小公司,如果轉型做短視頻,就要自己上,別指望團隊。所以像現在那些做社群、知識付費的大佬,像參哥啊、孤狼啊、天諾老吳這些人,你很少看見他們的員工出鏡。基本就是自己,偶爾有幾個員工出鏡的。

我第一次做視頻的時候,我記得是一個冬天,我安排了5個人,3個姑娘2個小伙來拍短視頻。畢竟當時我短視頻的思路也很簡單,我花了2個小時來給他們講解我的想法和拍攝思路。第一次會就這樣開完了,我看大家一言不發,好像一頭霧水的。因為畢竟當時我也沒有成功經驗,只是借鑑了各位大佬的思路,來拍自己的視頻。第二天等真正拍攝的時候,也是拍了半天。後來拍著拍著,就發現了很多問題。其中一個女員工明確要求說不能出鏡,不能露臉。

春節前後是員工跳槽的高峰期,你細心培養的員工,很可能就跑到別的公司去做主播了。我們一個女員工,在春節後離職了,跑到了當地一家傳媒公司做探店達人去了。另外一個男員工也是錄了幾期之後,感覺存在感不強,也慢慢不錄了。最後弄了一圈,就剩下小李一個人了。當時我也是心累啊,心想有給你們講解的這功夫,我自己就拍完了。叫上員工費力不討好,不僅讓他們本職工作做不好,還要給加班費。而且他們會認為這只是工作,並沒有破釜沉舟的感覺。

說實話,對於一個小公司而言,讓團隊搞還不如自己搞的快。人員不穩定不說,還要給加班費。畢竟我們不是MCN公司,我們還有自己的主業。所以,經常有人問為什麼不讓其他人出鏡。這就是原因了。

(20)

自媒體13條監管新規來了,逐條看了,這些規則很好,看平台如何落實了。率先實施政策的就是微信了,如下圖所示,現在企業公眾號只能註冊2個了。

以後,批量做號、用親朋好友做號的人慢慢會被會限制的死死的,就更「網站備案」一樣。你手頭裡的帳號只會越來越少,這就要求未來我們做內容要更精細化、正規化去運營了。所以,你認為未來自媒體之路還好走嗎?

現在自媒體門檻太低了,幾乎任何個人都可以從事自媒體創作。然而,為了獲取更多的流量,許多自媒體採用發布造謠文章、抄襲內容等方式,導致自媒體行業充斥著混亂和不良氛圍。不論是對錯與非曲直,這些行為無疑是道德的敗壞,因此應該採取嚴厲措施打擊這些無良自媒體。

然而,話又說回來,如今自媒體領域的競爭異常激烈,內卷現象嚴重。與過去相比,當時自媒體從業者較少,形勢較好。然而,現如今從事自媒體的人數大幅增加,即使你擁有優質內容,也不一定能獲得足夠的流量。近期抖音上熱門自媒體如瘋狂小楊哥、東方甄選、董宇輝等的直播間在線人數都大幅減少,更別提那些小型自媒體了。

自媒體圈已經兩年沒有出現可以持續走紅的大V了,絕大部分網紅只紅了一兩個月就消失了。能夠給自媒體補貼的平台也越來越少,而且廣告價格也降低了,降幅大約在1/2到2/3左右。絕大多數自媒體的每天的收益只有幾毛錢。各平台的流量增長已經見頂,關注增加速度越來越慢,甚至一些平台的博主還遭遇大量取關,總關注數在減少。未來大量的自媒體人將面臨失業,80%的自媒體人收益沒辦法養活自己。前兩天盧克文說自媒體的發展其實已經到達巔峰期,慢慢開始走下坡路了。據我的觀察,我本人也是比較贊同他的觀點的,藉此我也發表了一篇《我對牟長青分享的各個私董會數據分析》的文章來闡明我的一些看法。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21)

現在無人直播間還能玩嗎?

目前來看,抖音、快手、微信視頻號都不支持無人直播,定性為:違規。你能做的就是打一槍換一個地方,不斷換帳號。

現在草根圈有些人教你怎麼做無人直播,比如放張紙,放個搖頭電扇,時鐘,再放點產品,然後就做所謂的直播帶貨了。在取個標題:「做無人直播月入10W」。你拍腦袋想想,哪有掙錢這麼輕鬆的事啊?月入10W,他自己為啥不做,跟你非親非故憑啥教你?不過還真有人信,畢竟無人直播是個新事物,知道的人不多,大家只知道「直播帶貨」火。一窩蜂的就入場了。

(22)

這是我視頻號一個半月(6-7月)的收入,微信自從弄了個「創作者分成計劃」後,我的視頻號每天都有幾塊到幾十元不等的收入了。主要是這個廣告不影響用戶體驗,是在評論區展示的廣告,大家看評論,點到廣告的話,我就有收入了。

(23)

根據企查查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上半年,全國新開設的餐飲企業數量達到了202.2萬家,與2019年全年的開店數量相當。與此同時,商鋪租金也呈現出不斷上漲的趨勢,尤其是深圳、成都和上海等地的租金漲幅最為顯著。

然而,儘管五一消費小高峰過後,業主們仍然沒有看到所期待的「報復性消費」出現,而可能迎來的是可怕的「報復性關店」浪潮。餐飲業伴隨著一個被稱為「三個月定生死」的魔咒,據統計,大約95%的商家在撐過最初三個月後資金便告枯竭,無法覆蓋開支,因此不得不無奈關閉業務。在六七月份,關店現象將達到高峰,上半年已經有越來越多的餐廳相繼退出市場。

(24)

賣AI數字人代理是小風口嗎?

最近龔文祥老師開始布局數字人行業了,我一直在關注他的微博。另外一個從百度離職的朋友,她今年也在朋友圈天天發數字人的消息。鬆鬆的2個合作夥伴,也說他們轉型做數字人程序了。他問我要不要幫他賣產品。我說好啊,我感興趣。今年起,我被很多人耳濡目染。也慢慢認為,數字人可能是個機會了。

你認為銷售數字人代理是一個小風口嗎?現在的價格是多少?

(25)

鬆鬆又被文章版權碰瓷公司起訴了:這次索賠10000元。打開這家公司信息一查,我滴媽,訴訟案件999+,數量螢幕都顯示不過來了。這次起訴的公司更遠了,是來自新疆烏魯木齊的公司,以前你們起訴都是用山西那邊的公司,現在你們直接跑到新疆的公司,這是擺明了不想讓我去應訴嘛。

原因是2016年發布了一篇文章,這家版權公司與作者簽訂了2年協議 (2022-2024),授權作者的11篇文章在「其業務平台」進行維權。然後杭州的「XX」又委託了3000公里之外的新疆烏魯木齊的管理資源公司進行起訴。

還有一件事忘說了:《被文章版權碰瓷公司起訴了:索賠10000元》文章發完之後,對方公司就投訴舉報:說我侵犯了他們公司的名譽/商譽/肖像權,要求我刪除該文章。

我想問下:我描述的有理有據,為什麼說我侵權他了呢?難道這不是事實嗎?就是因為文中提到了他的名字,就侵權了?難道這不是事實嗎?明明就是他起訴的我呀,這也是事實呀!

(26)

2023年7月21日鬆鬆團隊3人再一次來到騰訊公司參觀學習,雖然下著傾盆大雨,但還是收穫滿滿。通過一天的參觀學習學習,我們對騰訊公司在TO G、TO B領域大量投入精力的戰略選擇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我們看到騰訊和百度都在這些領域投入了大量資源,並為這些市場開發了一系列服務和功能。與此同時,TO C領域的競爭確實更為激烈,讓人感受到了巨頭們的壓力。

看來TO G、TO B是不得不做了!小B偃旗息鼓、苟延殘喘。TO C玩法不同,競爭激烈。唯有培訓有點生機,其餘一潭死水。這些是不會有人給你說的,只能靠自己去感覺。鬆鬆也到了人生十字路口了,我們做了多年多TO 小B領域。是該學習大V做自媒體以媒介廣告為生?還是學習草根團隊以TO C為主,不斷換品做流量?還是跟隨網際網路大廠,轉型 TO G或TO B?還是做融合?從你的角度來看,我們怎麼走?

(27)

50人以上的民營企業,對我們來說已經實際上 「大公司」「大客戶」了。私企老闆想把50個員工的飯碗撐上8-10年是非常困難的。大多數的50人以上的私企,在5-10年間就會解散。有50人的規模還能撐到10年以上的老闆,都是非常優秀老闆。50人的公司光月薪都得25萬,一年光工資都得300萬,相當於一線城市的一套房!人太多了之後,很容易hold不住盤子。所以一般私企在20人左右是最合適的,可攻可守,壓力不太大,轉型也比較快。

(28)

我覺得,無論是參加社群也好還是私董會也罷,這類社群都能為你打開思路、提供價值。10年後,你回憶起和一幫創業者秉燭夜談,你會感慨良多,會心一笑。但是私董會的長期價值,是目前所有群主都缺失的東西。

從線上來說,一個私董會社群就前7天熱鬧,發紅包的時候熱鬧,其餘大部分時間,就是群里就那麼3-5個人在說話,其他人都是看客。
從線下來說,舉辦一次線下聚會費時費力,而且每一次參會的人都不同,想建立起長期的、穩固的人脈關係有點難。

所以,一個私董會的成功與否不在於收費多少、也不在於人數多少。而是如何為參加私董會的人提供長期價值是每一位群主應該思考的問題。

(29)

你有沒有發現,最近流行關閉朋友圈?無意中打開某個朋友的主頁,只看到一張精美的朋友圈封面圖赫然出現在面前,下面寫著一句十字箴言:該朋友暫未開啟朋友圈。立馬就讓人覺得該朋友太高冷、太酷、太有個性了!

(30)

十年前那個時候,厲害哥們都是像馬雲、雷軍、劉強東、賈躍亭、薛蠻子、李開復、潘石屹、王石這些大佬級的人物。他們要麼自己創業要麼就是給創業公司投錢的投資大咖。那時候,全民都在談創業、創新和投資,簡直就是社會底層發家致富的最佳時期。

可是現在十年過去了,新晉厲害哥們已經換了一批,像司馬南、張維為Q、翟山鷹、張琪、盧克文還有那四位人大副教授等等,一大堆新面孔。這幫人一個個都不是企業家或投資人,全都是被譽為「國寶級」思想家的。他們現在帶動全民探討國際局勢、晶片光刻機,還有誰是真正的資本家不是企業家之類的。

哎,真的好懷念十年前的時光啊。那時候車庫咖啡店總是爆滿的,人們都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浪潮中奮鬥。那時候的氛圍真是讓人難忘。

最後:其實還有很多內容沒有拿到總結中來,以上這些也是我這兩個月工作生活的經歷和對網際網路行業的觀察和感想,記錄此內容是想跟大家分享盧鬆鬆最近的工作狀態,真誠的表達希望能換來你的同頻。喜歡盧鬆鬆作品的朋友歡迎給我點點關注哦!

文章來源:盧鬆鬆博客,歡迎關注我的帳號哦,一個喜歡說實話的博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5d5d1acb55dac22ca4f467c463fd1ee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