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告訴初中生的秘密:《背影》中朱自清為什麼那麼討厭他的父親

2023-05-28     臨溪柚子

原標題:不能告訴初中生的秘密:《背影》中朱自清為什麼那麼討厭他的父親

《背影》是初中的一篇課文,而之前朱自清的《背影》是否需要列入語文教材,還在網絡上掀起了一些爭論,有些人說,父親違反了交通規則,買橘子的形象又不瀟洒,因此反對《背影》被列入教材。筆者不在這裡對這些觀點進行評判,只想對朱自清在寫作的時候對父親的複雜心態及其原因做一番分析——這很可能與朱自清父親私生活不檢點有關。

文中有一句非常有意思的話:「我趕緊拭乾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朱自清被父親感動得留下了眼淚,怕被別人看見,這是理所應當的,那麼為什麼怕被父親看見呢?我們需要注意到的是,最開始朱自清就對父親是不以為意的,對父親時時刻刻想要保護他的姿態是完全不領情的,並且是厭煩的,但是自父親給他買了橘子之後,他卻又認為自己「太聰明了」,「聰明過分了」,這顯然又是一種懊悔的姿態,行文到這裡,應該還說在正常的、父親和成年兒子之間那難以逾越的隔膜得到消解的過程,成年的兒子認為衰老的父親什麼都不對,這也是父子之間永恆的母題,是我們很容易理解的。但到了後面,我們又似乎覺得兒子對父親的不屑一顧似乎有些過分了,那麼當時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朱自清的傳記記載,他從1920年北大畢業之後,在杭州的一家中學當教師,每個月的薪水是七十元,他每個月寄一半的錢回家,但是父親對此並不滿意。因為他父親納了一個小妾,因此朱自清的母親和妻子的生活就比較壓抑了,為了節約開支,朱自清去揚州一間中學任教,剛巧這間學校的校長是朱自清父親的舊交,因此所有的薪水都被這位校長寄給了朱自清的父親,朱自清無奈辭職,又去溫州、上海等地就職,因此也導致了和父親的兩年沒有見面,這之中為了錢兩人之間會產生多大的矛盾,也就可想而知了。

到了1925年,朱自清在清華謀得一個職位,於是就將母親、妻子和孩子全部接到北京,這時朱自清的父親終於考慮到朱自清這時有五個孩子,實在是支撐不過來,於是主動要求將一部分子女和他的母親接回來照顧,雖然父親這麼做了,但是朱自清每次寄回揚州老家的錢,父親總是不發一語,因此朱自清一直不想回家。

朱自清在文中寫到「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親的差使也交卸了」云云,並沒有說清楚祖母為什麼忽然死了,父親的差使怎麼就忽然沒有了呢?因為這些事其實是非常難以啟齒,就朱自清而言,是父親乾了一件不足與外人道的大醜事,因此才語焉不詳,單就文中的那幾句,不知情的人還以為朱自清的父親是正常交接工作呢!

那年是1917年,當時朱自清的父親正擔任徐州榷運局長,他在徐州納了好幾個妾,結果這件事情被他從寶應帶回來的淮陰籍的姨太太知道了,這個姨太太得知這件事之後,立刻跑到徐州大鬧了一場,搞得人盡皆知,上司怪罪下來,就把朱自清父親的職務給撤銷了,既然撤了職,那小妾也是橫豎養不起了,為了打發她們,他的父親花了一大筆錢,最後還虧空了五百元,寫信回家讓家裡人變賣首飾,這才補上了窟窿,而朱自清的祖母因為不堪承受這樣的變故與世長辭。

非常明顯,造成家庭重大變故的原因,就是朱自清的父親自己的不檢點,當時的朱自清不過二十出頭,對自己的父親做出來的這種事情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態度呢?他對父親做的醜事造成的嚴重後果又會作何感想呢?顯然他不會滿意父親的,他肯定不會再認為父親是權威和高明的了——而在送兒子上大學的時候,父親確實又做出一副非常高明的樣子,這不能不引起兒子的反感,認為他「迂」「說話不漂亮」等等,但父親又始終是父親,當父親蹣跚著去給他買橘子的時候,他的眼淚就下來了,他感到了這父愛,而父愛往往又是非常複雜的——而一個有缺點的父親,兒子仍然是可以愛他的。

而從另一方面來講,父親對兒子的態度一直是非常平靜的,不管是兒子最初的不耐煩,還是後來的感動,他都是毫無所覺得,兒子對他一再地不尊重,他沒有任何感覺,還是一如既往,而兒子對父親感情的轉變,懊悔和感動,他也沒有任何察覺。他的愛也是不求回報的,他只是做完了自己該做的——不管是之前的和腳夫講價錢、叮囑茶房,還是後來的買橘子,做完了他就感到輕鬆了,甚至並不在意兒子早已知道家庭的變故是因為他道德上的缺陷而導致的,而且父親當時所面臨的,是家庭經濟的拮据、生存的壓力、母親去世的悲痛,而這一切又都是他自己造成的,可以說在家庭之中,他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失敗,自尊心和自信心都嚴重被打擊了,尤其在兒子面前,豈不是面子掃地嗎?

但只要是想到要關照兒子,他似乎就把一切全都忘記了,他完全不計較他自己的榮辱得失和在兒子面前保全他的面子了,一心只為兒子盡心盡力,完全不管兒子是什麼態度,什麼想法,他只要做他該做的事,對兒子的愛確實已經達到了一種忘我的境界,筆者想,兒子之所以後來感到非常後悔,應該也是體悟到了父親對他的這片深情吧。所以儘管父親做了那麼大的錯事,朱自清事後想起來還是那樣的後悔,認為自己是做了錯事,認為是自己對不起父親,這也是千百年來父子之間,尤其是「有道德缺陷」的父親與兒子之間的相處模式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5d55f119a218026271d76743c551164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