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不過才一個多月,卻聽到了幾個不好的消息。
一個13歲的女孩子不過因為媽媽訓斥了幾句,直接從高樓跳下,失去了自己年輕的生命,留給媽媽無盡的悔恨和生不如死、以淚洗面的茫然。
同樣一個13歲的女孩子,同樣是因為作業沒有完成而遭到家長的叱責,毅然決然的選擇離家出走,逕自跑到素昧平生的異鄉網友家中去了。好在網友沒有想到她真的這麼小,直接又給送了回來。
還有一個12歲的男孩子,玩手機遊戲上了癮,因為父母把他的手機收走,竟然對父母揮起來尚且稚嫩的拳頭,毫不留情。
……
孩子在青春期前後,性格基本上已經形成,但是年齡依舊不大,不夠成熟,卻又急於獨立,想要掙脫父母的束縛,更容易受到同伴的影響。
因此,當孩子出現這些狀況時,就需要父母、家人、朋友堅持不懈的幫助和干預,來鞏固自己逐日建立的自信心。
1、孤單
青春期前後的孩子,最容易得到的是友誼,最容易失去的也是友誼,最在乎的依舊是友誼。
他們的快樂源自於和同伴們在一起,但是苦惱也往往源自於此。比如遭到班級同學的排擠、受到同學不公平的待遇等等,都會讓孩子格外放大自己一時的孤單感,無助和弱小無依。
這個時期的孩子,對比於成績不好,和同學朋友的關係更能夠影響他對學校的情感。如果沒有朋友或者在學校里衝突不斷,受人排擠,孩子就會產生厭學情緒。
因此,當孩子傾訴自己孤單的時候,或者孩子在學校里總是不合群的時候,家長一定要提高警惕,適當教會孩子如何有效溝通、如何學會分享、如何應對各種可能出現的情況等,防患於未然。
2、自卑
自卑感與孩子愛不愛講話,是不是性格外向沒有太多的關係,並非是內向的孩子就一定是自卑的。父母更要觀察孩子自身的狀態。
如果孩子的狀態是怡然自得的,那麼家長還不必過於緊張。
如果孩子對陌生環境和事物總是感到緊張和恐懼,「安全區域」相對比較小,適應能力相對比較慢,那麼他在公眾面前表現的機會就會相對減少,也很少得到學校和同伴的關注,常常會失去很多機會;
而更重要的是,在這個快速、激烈的競爭年代,適應能力慢的孩子難免會產生不可避免的自卑心理,從而對自我形象產生懷疑……這些才是父母急需關注的。
父母要教會他如何爭取並把握住自己的機會和權利;還要幫助他學習了解公眾表現的具體方法和技巧,最好是帶著孩子現場指導他走出每一個困境,孩子就會慢慢的找到屬於自己的自信。
3、情緒差
情緒的忽然爆發和忽然低落,是青春期前後的孩子固有的特徵。因為他們正在嘗試自我獨立的能力,遇到挫敗和悲傷是不可避免的。
所以,當孩子情緒差的時候,父母儘可能不要和他對著來,硬碰硬。因為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對自己的父母,往往是最為心硬的。他們很容易就會戳到父母的痛處,甚至不惜傷害自己來達到傷害父母的目的,可以稱之為「穩准狠」。
其實父母更應該教給孩子,如何不用尖叫、摔東西等發脾氣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憤怒、煩惱和壓抑。父母應該利用一些技巧,幫助孩子學會如何冷靜看待自己頭腦中的不理性想法,並尋求有效的溝通來解決問題。
當然,如果平日裡父母發脾氣的方式就是如此,就更不要責怪孩子為什麼要如此發泄自己的情緒了。
願青春不要留下遺憾和遺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