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一新生兒臂叢神經被醫生拉斷 院方回應:不拉斷出不來

2022-07-01     快推正能量

原標題:河南一新生兒臂叢神經被醫生拉斷 院方回應:不拉斷出不來

近日,來自河南的郭女士發帖稱,自己在河南省周口市太康縣第二人民醫院生產時,寶寶的臂叢神經被婦產科醫生拉斷,診斷為分娩性臂叢神經損傷,希望有關部門介入。6月28日,院方回應天目新聞,此為郭女士生產過程中無法規避的現象,並稱提出花30萬元一次性賠付和解,但被郭女士拒絕。

6月28日,郭女士接受天目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2021年10月21日晚,她因「羊水破裂」到太康縣第二人民醫院就診,21點多到達該院,經過一系列入院手續後,22點多辦理完成入院。24日22點多,郭女士腹痛劇烈,醫生告知胎兒無異常,已符合分娩條件,25日凌晨郭女士被推入產房。

「在分娩過程中,發生難產,助產護士叫旁邊的主治醫生過來幫忙,期間未建議順轉剖,未進行溝通簽字,未進行陰道側切,操作不當強行把胎兒拉出導致左上肢活動受限。」郭女士說。

郭女士稱,寶寶出生體重3650g,因「左上肢臂叢神經損傷、新生兒窒息、肺炎、心肌損害、顱內出血」,25日凌晨3時50分左右,被轉至太康縣人民醫院,給予營養神經、抗感染等治療一周左右,效果差,左側肢體仍無活動跡象,11月5日又輾轉至河南省兒童醫院康復治療幾個療程,效果仍欠佳。2022年2月16日,郭女士帶著寶寶到上海華山醫院就診,術中診斷為分娩性臂叢神經損傷左側。

郭女士稱,寶寶右手處於癱瘓狀態。 受訪者供圖

據知網論文資料顯示,分娩性臂叢神經損傷(又稱產癱)是一種在分娩過程中胎兒臂叢神經因受到頭肩分離暴力作用而發生的牽拉性損傷,延誤診治、錯過最佳治療時機,會導致患兒遺留不同程度的肢體功能障礙。

郭女士告訴天目新聞記者,2022年3月14日,她在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為寶寶做了手術,目前還在康復治療中。「醫生說需要長期的功能康復治療,建議最短10-12年,每半年隨訪一次。」郭女士說,現在寶寶的左手已處於癱瘓狀態。

寶寶出院證明。 受訪者供圖

天目新聞記者28日聯繫上太康縣第二人民醫院陳院長,他表示,分娩性臂叢神經損傷屬於婦產科一種常見併發症,從周口市來說,每年發生這樣的事情不少於幾十例,或與孕婦在孕期內不注意飲食、生活習慣不規律有關,「醫院也不想發生這起事件,但不拉斷這個新生兒就出不來,肯定是在生產中無法規避的情況下,醫生才會選擇特意拉斷。」

陳院長表示,醫院曾和郭女士協商,提出一次性支付30萬元解決此事,但郭女士一直沒同意,「事情發生後,醫院一直以積極的態度與郭女士溝通解決,縣衛健委也介入此事,但都沒有妥善解決。如果郭女士不滿意協商方案,可以選擇通過法律途徑來解決這件事情。」

對於院方提出的30萬賠償款,郭女士回應天目新聞記者,她的訴求是院方賠付寶寶所有的治療費用,包括路費,「我們現在已經花了12萬,其中手術花了5萬,醫保報銷了1萬,寶寶現在才8個月,以後還有十幾年的康復治療,30萬夠用嗎?」

關於賠償款,陳院長向天目新聞記者透露,從目前了解到的情況看來,無論太康縣還是周口市,對於分娩性臂叢神經損傷這一程度的醫療事件,賠償款都在27萬元左右,協商給郭女士30萬元還是基於其生活不易的情況下得出的結果。

文章來源於:頂端新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5ce927adad75a61e9ad8d8acf7936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