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出生後的前30天,每天做這4件事,讓寶寶更聰明

2022-04-25     沫沫的靜好歲月

原標題:寶寶出生後的前30天,每天做這4件事,讓寶寶更聰明

前兩天在小公園散步,偶遇之前的鄰居大媽,打了招呼之後就忍不住開始吐槽自家兒子和兒媳婦。

原來她家剛添了個小孫子,還沒滿月。本來大媽是滿心歡喜的要來幫忙帶寶寶的,可是真的耐不住兒子和媳婦兒的新式育兒大法,觀念不同,真的是太難磨合了。

大媽知道我過去一直從事育兒的行業,而且我們關係也的確很好,所以她老人家一直拉著我碎碎念:「你說說,還沒有滿月的小娃娃,不都是躺在床上吃吃喝喝、拉拉尿尿就長大了嗎?結果,他們非要天天拽著寶寶翻來覆去的『運動』,我每次都看著寶寶被他們折騰的吐奶,真心疼啊!」

我聽大媽說下來,大致有個了解。

新生寶寶出生後的前30天,是成長最為迅速的時期,新手爸爸媽媽完全可以根據寶寶身體的實際情況,為寶寶選擇合適的全能訓練。

也許是新手爸爸媽媽訓練孩子的手法比較生疏,才導致寶寶會「吐奶」,但是每天對小奶娃有所「運動訓練」和「撫觸」,還是非常有必要的。

1、抬頭訓練

我們都知道,新生寶寶的最大特點就是渾身軟趴趴的。很多剛晉級做父親的人一定深有體會,看到軟若無骨的寶寶,在第一時間都不敢抱,生怕不留神就碰壞了一樣。

但是,抬頭是寶寶出生後需要學習的第一個大動作。學會了抬頭,可以擴大視野,促進智力發育和頸部肌肉張力的發展,非常有必要進行訓練。

訓練方法:

在寶寶空腹、清醒的狀態下,讓他舒舒服服地趴在媽媽的胸腹部。然後媽媽一邊扶著寶寶的頭部,一邊慢慢的後仰,寶寶就會不自覺地施力。

當然,前期可能看不出任何變化,但是對於寶寶來講,訓練本就是天長日久、慢慢而行的事情啊!

另外,寶寶吃飽母乳後,需要拍嗝。這時可以嘗試豎抱,讓寶寶的頭靠在父母的肩膀或者胸前,輕拍背部,打嗝以防吐奶。這種動作本身對於寶寶的頸部肌肉就是一種練習。

不過,爸爸媽媽一定要保護好寶寶的頭部和頸部哦!

2、肢體訓練

在寶寶清醒的狀態下,媽媽可以嘗試為寶寶做一些被動體操,用於訓練寶寶的頸部、背部和四肢肌肉。

具體操作就是:讓寶寶躺在小床上,媽媽用自己的雙手輕輕握住寶寶的手或腳,慢慢地做四肢運動,當然,如果配上舒緩的音樂就更棒了。寶寶配合的前提下,每次2-3分鐘就好,如果寶寶不配合,不必勉強哦!

也可以嘗試讓寶寶俯臥,媽媽用手心抵住寶寶的小腳丫,訓練他用腹部為支點匍匐前行。

另外,新生寶寶還有一個很奇特的技能:走路。這是因為寶寶先天就具有行走反射能力,從出生開始,到56天左右消失。爸爸媽媽可以托著寶寶的腋下,同時控制好寶寶的頭部,讓寶寶用腳丫碰觸床面或桌面,寶寶就會自然而然地大踏步走起來。

所以爸爸媽媽根據寶寶這個特點每天加以訓練,能夠讓寶寶的腿部肌肉得到鍛鍊,並促進智力發展。

3、視覺訓練

視覺訓練能夠很好地幫助寶寶專注力的培養,也能夠通過五彩斑斕的色彩讓寶寶心情愉悅。

訓練方法:在寶寶吃飽後的清醒時間,媽媽不妨和寶寶面對面的說說話,用以吸引寶寶注視媽媽的臉,這可是寶寶最喜歡觀察的地方哦!

還可以為新生寶寶準備一個大一點兒的紅色小球,在距離寶寶15-20裡面的空間,抖動小球來吸引寶寶的注意力,再慢慢地移動小球,引起寶寶追視的本能。

這樣可以訓練寶寶的視覺能力和注意力。堅持每天1-2分鐘就好,以寶寶的配合程度為前提,他開心愉快比什麼都重要。

有些父母會為新生寶寶準備一些黑白卡,用以促進寶寶的視覺分辨能力,也是不錯的選擇。

至於在寶寶的小床上掛滿色彩艷麗的玩具,其實沒有必要。掛上一兩個,同時經常移動玩具的方位,避免寶寶長時間盯視,引起不必要的視覺問題。

4、聽覺訓練

聽覺訓練,主要用於檢查寶寶的聽力是否正常,同時訓練寶寶的聽力,促進發育。

寶寶從出生就具備聽覺能力,這也是為什麼他一旦聽到爸爸媽媽的聲音,就會變得容易滿足,因為在媽媽肚子裡的幾個月時間,他已經習慣了爸爸媽媽的聲音。

至於想要測試寶寶的聽力,不妨在安靜的室內,距離寶寶耳部30厘米左右的地方搖小鈴鐺或者玩具,保證音量不要太大,只要寶寶出現眨眼、皺眉、啼哭或者停止哭泣的反應,就說明寶寶的聽力是沒有問題的。

訓練寶寶的聽力,不妨從簡單的兒歌、好聽的旋律開始。讓寶寶在享受到美的同時,也磨了磨自己的小耳朵。

其實對於寶寶來講,只有充分地去感受和經歷抓、握、拍、打、敲、擊、叩、摳、挖等不同的動作,動起來,才能夠讓大腦跟著飛速運轉,才能更聰明。

所以,在寶寶清醒的時候,不妨和他互動起來,不要讓他一直躺在小床上,他會很無聊的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5c6f9969b2882130a13d70d89fa4f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