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孩子記住3件事:「不慣三氣,不幫三忙,不交三友。」

2022-04-29     凱叔講故事

原標題:養孩子記住3件事:「不慣三氣,不幫三忙,不交三友。」

作者 | 藍駱駝

昨晚睡覺前,閨蜜給我發了好幾條語音,

說又被兒子氣哭了。

她兒子剛上三年級,

最近一直在家上網課。

不但不按時上課、寫作業,

還經常發脾氣。

昨晚就因為不讓玩遊戲,

熊孩子竟然把手機摔到她跟前,還罵罵咧咧。

把她氣得差點要瘋掉。

其實,孩子的脾氣,還真不是一天養成的。

父母的教育底線,決定了孩子的底線。

想要教出好孩子,這三點一定要注意——

不慣三氣

第一、不慣脾氣。

有個女孩,在地鐵站里,突然大發脾氣。

惡狠狠地用腳踹媽媽。

原因竟然是,媽媽記錯了站牌,下錯了車。

旁邊的路人看不下去了,紛紛過去勸阻。

媽媽竟然說:

「沒事,孩子小不懂事。」

這一幕,著實讓人心寒和氣憤。

孩子有脾氣,可以。

但有脾氣,絕不等於亂發脾氣。

不尊重人的脾氣,不能慣。

不分場合的脾氣,不能慣。

沒有底線的脾氣,不能慣。

有遠見的父母,允許孩子發泄情緒,

但這不代表,慣著孩子亂發脾氣。

小時候父母可以慣著他。

但長大後,世界不會慣著他。

第二、不慣嬌氣。

什麼是嬌氣?

就是習慣了被照顧,

接受不了壓力和挫折。

為什麼不能慣著「嬌氣」?

因為嬌氣的孩子,

很容易「玻璃心」。

既沒有拼的能力,

也沒有輸的底氣。

孩子不嬌氣,長大後才能有出息。

第三、不慣傲氣。

傲氣不是自信的驕傲,

指的是總喜歡炫耀自己,嘲笑別人,

不懂得尊重。

作為父母,一定不能慣著孩子的「傲氣」。

別讓孩子目中無人。

而是教會孩子謙遜有禮。

知冷暖,懂感恩。

不幫三忙

有時候,給孩子幫忙太多,

反而不是好事。

再愛孩子,這三個忙,也不能幫——

第一、學習的忙,不幫。

孩子在學習上遇到不明白的問題,

向父母求助是正常的,

但要有一個限度。

有個媽媽,給孩子制定了「不要喊媽平等條約」。

不會寫的字,請查字典,不要喊媽。

寫完日記,請大聲朗讀,通順並改正,不要喊媽。

不會的題目,請先讀題三遍,不要喊媽。

一段時間後,孩子學習的主動性更強了。

而不是像以往那樣,

遇到不會的,就想依賴家長。

心理學上有個「100%理論」。

指的是如果一件事情,

我們有20%不做,

那麼孩子就會做20%。

如果我們有80%不做,

那麼孩子自己就會做80%。 

家長不過度幫忙,

孩子也會更自律。

第二、孩子自己能做的事,不幫。

什麼都幫孩子做,只會讓孩子養成依賴心理,

缺乏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要寵愛而不要溺愛;

要尊重而不要過度限制;

要鼓勵而不要控制打壓。

不想讓孩子成「巨嬰」,

家長就要趁早學會放手,

從小培養孩子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以後孩子都會感謝你。

因為,孩子的一生,終究要自己走。

第三、孩子自己能拿主意的時候,不幫。

《今日心理學》一書中寫道:

「為孩子做每一個決定,

包括他們穿的衣服、做作業的確切時間。

以及他們可以和誰一起玩,

都會消除他們做決定的慾望。」

事事都幫孩子做決定,

孩子容易缺乏主見。

當孩子自己能拿主意的時候,

家長一定不要幫孩子做主,

把選擇權交給孩子,

幫助孩子實現精神獨立。

孩子才能更自信。

不交三友

《兒童心理學》作者魯道夫曾說:

「同伴友誼對孩子的影響力確實很大。

到一定年齡後,

甚至將漸漸超出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力。」

跟什麼樣的人做朋友,

影響著孩子可能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作為家長,要教孩子擦亮眼睛。

這三種「朋友」,一定不能交——

第一、自私的朋友,不交。

五年前,善良的江歌為了保護好朋友劉鑫,

被劉鑫前男友殘忍殺害。

案發後,面對替自己擋刀的朋友,

劉鑫不但沒有道歉和愧疚,

甚至為了推卸責任,

往江歌媽媽傷口上撒鹽。

正如有些網友所說:

「劉鑫這樣的人現實中太多了,

以後交友要謹慎,

這種人一定要遠離。」

自私的人,

永遠只會考慮自己,

從來不知道替別人著想。

涉及到自身利益的時候,

他們更是絕不讓步,甚至會加害於人。

一定要告訴孩子,

這種自私的人,想都不用想,儘快遠離。

第二、不講規則的朋友,不交。

某小區內,幾個熊孩子在樓頂玩耍。

他們不但在沒有防護設施的天台上攀爬,

還往樓下扔東西。

嚇得路人紛紛躲避。

這幾個孩子不但沒有意識到自己在樓頂玩耍的危險性,

更沒意識到高空拋物的危害。

生活中,有些規則一旦破壞,

遲早要出事。

而有些孩子,卻對規則沒有敬畏之心。

對於孩子來說,從眾和模仿,

是社交的基礎。

孩子的規則意識和是非判斷能力較弱,

覺得大家都在做的,就一定是對的。

如果孩子結交了不講規則的朋友,

在從眾心理的影響下,

更容易模仿,隨大流。

時間久了,也會對規則不當回事。

所以,我們要告訴孩子,

不守規則的朋友,一定要遠離。

三、嫉妒心強的朋友,不交。

要讓孩子知道,

過分的嫉妒,往往讓人心理扭曲,

甚至變成仇恨,產生攻擊性。

蒙台梭利說過:

「我們對孩子所做的一切,都會開花結果。會影響他的一生。」

有些壞習慣,千萬不能慣著。

有些忙,千萬不能幫。

有些朋友,千萬不能交。

教育孩子只有一次機會,

在孩子成長的關鍵時期,

我們一定要及時把控。

共勉。

—— End ——

作者:藍駱駝,寫作者,心理學愛好者,幻想家。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5c006987ffe9e4a4828b68b960a4f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