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在行動16」小「網格」給力大戰「疫」

2020-02-07   網連中國

社區是城市的最小單元,抓住了社區,就抓住了防疫的關鍵。當前,一場關乎疫情防控的「全民戰爭」號角已經吹響。1月27日,國家衛健委召開新聞發布會,特別介紹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社區防控,倡導「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全面動員,群防群控;精細管理,不留死角」的社區管理模式。

面對疫情,各地都推出一系列疫情防控舉措,加強社區防控。在疫情防控第一線,為織牢織密「防疫網」湧現出了不少社區智慧。

摸排「點線面」 防疫「不漏人」

「宋姐您好,藥已放在定點位置,請過來自取。」日前,在福建泉州市泉港區後龍鎮福煉小區,後龍鎮幹部、黨員連國治為居家觀察對象宋大姐買好藥物後,給她打去電話通知其及時取藥。

「我們對居住社區的重點人員實行點對點精準服務,防止錯漏一人。」連國治說。這個春節,在後龍鎮,像連國治這樣的黨員幹部,特別忙碌。

據了解,後龍鎮從「點線面」三個層次推進各項防疫摸排。「面」上,組織鎮村幹部「地毯式」摸排與武漢乃至湖北相關的人員的居住情況,逐一建檔立卡。「線」上,以「網格化」管理的模式對轄區進行摸排管理,實行「一人一專網」,由鎮村幹部負責摸排和健康管理。

「『點』上要精準,針對福煉社區外來人員多、柳亭社區居住人員密集等特徵,我們因地而異,採取有效措施精準施策。」 後龍鎮相關負責人介紹,社區幹部全員在崗,網格員、樓長、志願者全員參與防疫工作。

「兜底式管理」破解防疫封閉難題

牛街街道在胡同口和樓棟門口設立了34個外來返京人員登記點。牛街街道供圖

在北京市西城區牛街街道,自1月28日起,逐步對地區各類小區、院落進行封閉式管理,嚴控外來人員及車輛進入,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傳播風險。但是,牛街街道轄區內平房院落多、無物業小區多、失管小區多,這「三多」成為了抗「疫」期間小區封閉管理的「攔路石」。

如何規劃封閉區域?如何保持封閉效果?如何織密排查網?牛街街道通過多次實地勘察無物業、失管小區和開放的平房胡同,逐樓逐院全方位梳理風險點位,制定出了「兜底式」管理措施,強化平房院落、失管樓棟的基礎防線。

「以平房區為例,楓樺、法源寺地區有近三百個院落,9條胡同通向主幹道,開放式的社區布局給返京人員排查工作增加了難度。」牛街街道城市管理辦公室負責人介紹道,登記點的設立,相當於在胡同兩端的出入口安裝了「人工門」,主動屏蔽危險源,將整個平房區納入有管理、有排查、有防護的「安全網」。

「流動小喇叭」 戰「疫」全覆蓋

為將疫情防控做實做好,吉林省建立了「五級書記抓防控」工作機制,五級書記深入一線組織指揮,樓道長、網格長、社區,普通黨員、樓棟黨支部、社區黨委……在黨組織引領下,全覆蓋的戰「疫」網絡已組建起來並發揮作用。

長春市二道區萬通社區建立了「社區—樓棟—網格員」三級聯防聯控架構,實行「1+1」工作模式,即一名網格長,一名樓棟長,使每個居民樓棟責任到人,包保到戶,通過網格化管理,以小區、樓棟、單元為排查點,開展地毯式、拉網式排查。

南京市浦口區江浦街道同心社區工作人員手持小喇叭巡迴宣傳疫情防控知識。 史廣珠攝

在南京市,織密疫情防控網絡,「流動小喇叭」作用不小。「預防千萬條,口罩第一條;健康第一位,不要吃野味;不往人群擠,病毒不纏你;洗手很重要,勝過吃補藥……」每天早晨8點,江寧區江寧街道大廟社區老黨員吳家勝就騎著電動三輪車,打開錄好防疫打油詩的小喇叭沿路開始「廣播」。

「鄉里鄉音,朗朗上口。這首順口溜街坊們多聽上幾遍就記住了。」吳家勝說。在吳家勝的帶動下,不少社區老黨員都積極行動起來,加入志願者隊伍幫助社區開展防控工作,一些放寒假在家的大學生也積極請纓。王嫦娥是南京師範大學泰州學院的學生,她從網上買來200個口罩在社區里無償發放,還手把手指導老年人正確佩戴。

「流動小喇叭」在江寧區谷里街道也派上了用場。原來,街道網格員魏立舒在工作中發現,不同年齡段的人接收信息的方式不一樣,有些老人家不上網也不識字。「我們就想,以前村子裡都是用大喇叭,我們就用小喇叭每天不間斷循環播出各類通知、倡議和疫情防控知識。」

科技助力疫情防控「最後一公里」

合肥市廬陽區社區智慧管理系統「雲防疫」。廬陽區宣傳部供圖

如何更準確更高效傳遞信息,發動群眾積極參與,及時了解情況,將疫情阻斷在第一線?重慶市江北區各街鎮社區依託413個微信群傳達消息,打通疫情防控宣傳「最後一公里」,實現疫情「雲防控」。

依託物業管理微信群,江北區構建「政府+物業」嚴密防線,形成了1個中心工作微信群、7個片區工作微信群,連通物業企業所掌握或加入的小區業主微信群,涵蓋11個街鎮物業中心、80餘個社區物管幹部、413個物業項目負責人、業主人群50.3萬人左右。

廣州市越秀區則利用大數據開發「小程序」織嚴社區「防疫網」。據了解,按照廣州市大數據下發名單,越秀區通過網格化系統、開發「越康」微信小程序,物資管理、群眾報告等措施,多管齊下,健全完善常住居民、臨時來穗人員、與湖北相關的重點人員等三本台帳,目前累計排查核實登記在冊武漢籍來穗人員1259人、湖北籍來穗人員9203人。

合肥市廬陽區三孝口街道則運用智慧社區平台內集成的天網系統、智慧監控系統對轄區內各建築工地、宗教場所、商場超市、居民小區等60處人員密集場所進行視頻巡檢,通過遙控轉動各處的監控畫面,實時掌握轄區各處人員聚集情況,組織在各人員密集場所開展疫情防控知識宣傳。(董兆瑞、馬俊華、李洋、顧姝姝、楊賽君、胡義宏、汪茜茜、張子劍、王楠、陳俊明、劉政寧、謝佳潔)

相關報道:

  • 【各地在行動15】應對疫情工作不力,全國超100名幹部被問責
  • 【各地在行動14】這些地方已出台新政 幫扶企業安度抗「疫」期
  • 【各地在行動13】扶持企業政策,哪家強?
  • 【各地在行動12】抗疫緊要關頭,各地力避形式主義
  • 【各地在行動11】停課不停學!@孩子們,聯網上課了
  • 【各地在行動】24小時不停工,多地企業全力以赴保抗疫物資供應
  • 【各地在行動】阻擊疫情:我是黨員,我必須向前!
  • 【各地在行動】本該撒嬌的年紀,他們轉身投入戰「疫」
  • 【各地在行動】多地穩定"菜籃子"供給,口罩試行"預約"購買
  • 【各地在行動】阻擊疫情:匯大愛共前行 我們一定能贏
  • 【各地在行動】「為愛加班」的2.2婚姻登記,為愛取消
  • 【各地在行動】測體溫、禁聚餐、控物價,確保360度防控無死角
  • 【各地在行動】請戰!我是共產黨員
  • 【各地在行動】全國19省份暫停省際長途客運
  • 【各地在行動】鄉親們,防疫的正確姿勢看這裡
  • 阻擊疫情:請戰!請戰!我請戰!
  • 多名網民借武漢疫情造謠被依法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