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瑞龍,1910年10月出生於江蘇南通,1929年,劉瑞龍任南通中心縣委書記,11月,劉瑞龍和東海中心縣委書記李超時去上海參加中共江蘇省第二次代表大會。會議期間,省委專門召開常委會議,省委常委羅邁(李維漢)、李富春、陳雲、廖慕群(何夢雄)、李碩勛(李鵬之父)和黨中央代表李立三、周恩來、項英等,聽取了李超時和劉瑞龍關於通海如泰地區工作和游擊運動情況彙報。會議根據劉瑞龍的報告,當即決定建立中國工農紅軍第十四軍,並調何坤、余乃誠、黃火青、張愛萍等一批骨幹加強紅十四軍的領導。。
1930年6月14日,紅十四軍採取集中優勢兵力,攻敵一點的戰術,對駐黃橋的「剿共總指揮部」發動所謂「八路圍剿」,在六甲橋西頭打了一個漂亮的伏擊戰,將敵先頭部隊一個連大部殲滅,敵軍慌忙撤退。同年8月3日,紅十四軍在「蘇北剿共總指揮部」所在地黃橋發動了總暴動,但由於敵眾我寡,在國民黨瘋狂「清剿」,紅十四軍被迫化整為零,分散進行艱苦的游擊活動。
1940年,劉瑞龍調任皖東北軍政委員會書記。1941年9月,淮北蘇皖邊區行政公署成立後,劉瑞龍又擔任了行署主任的職務。解放戰爭時期,劉瑞龍歷任華中北線後勤司令部政委、華東野戰軍第二副參謀長兼後勤司令、豫皖蘇分局財經辦事處主任、第三野戰軍後勤司令兼政委等職務,在蘇中、漣水、魯南、萊蕪、孟良崮等戰役和進軍魯西南、進軍豫皖蘇以及淮海、渡江、上海等重大戰役中,直接指揮和組織後勤支前工作,為前方戰鬥提供了可靠的後勤保障。
上海解放後,劉瑞龍擔任中共上海市委秘書長、中共中央華東局農委書記等職。1953年2月,調任國家農業部常務副部長兼黨組副書記。劉瑞龍這一生與「農」字結下了不解之緣,在他62年的革命生涯中,有三分之二的時間是在從事農民運動和農村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劉瑞龍的二女兒叫劉延東,1945年11月出生淮安,日本投降後,新四軍浩浩蕩蕩地大軍東進,劉瑞龍豪邁地給她取名延東,以紀念抗戰勝利,大軍東進,開始解放戰爭,劉延東是現任國務院副總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5b7c8fa635ba75a9f3c7882523ee357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