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子建:一個作家能否走到底,拼的是精神世界的韌性和深度

2023-06-15     讀書人的精神家園

原標題:遲子建:一個作家能否走到底,拼的是精神世界的韌性和深度

讀書人的精神家園

一輩子的讀書、思考

一輩子的智慧追尋

作家遲子建

1

作家要善於取材,更要善於掌握「火候」,這個火候,需要作家有全面素養,比如看待歷史的廣度、看待現實的深度、對美的追求等。當然,更重要的是一個作家精神上的孤寂,他們對待藝術獨立的姿態,身上有一股不怕被潮流忽略和遺忘的勇氣,這樣能使每一次的出發都是獨特的。

2

沒有描寫苦難,詩意怎會呈現?溫暖也是一樣,沒有冷作為底襯,沒有用筆化解寒涼,它從何而來?如果作品一味地展覽苦難,卻沒有希望的微光閃爍,這樣的苦難就是真的苦難了,而如果苦難里有柔軟的光影浮動,苦難就不是深淵,它會散發著濕漉漉的動人的光澤。所以我很喜歡弘一法師臨終手書的「悲欣交集」,它道出了人生的真相,也道出了藝術的真諦。

3

一個作家除了尊重史實,還要建構你自己的精神世界,也就是描摹鼠疫中平常百姓的悲歡離合。因為資料上的人都是死的,你要用想像把這些人復活。而沒有堅實的史料做依託,沒有一顆滄桑而溫暖的心去揣摩和貼近人物,他們又怎麼復活得起來呢。

4

如果說詩意是藝術的話,那么小說家當然不能放棄對詩意的追求。在這裡我要特彆強調,我從來沒有,將來也不會在作品中迴避苦難;我也從來沒有,將來也不會在作品中放棄詩意。苦難中的詩意,在我眼裡是文學的王冠。

5

一部小說的好壞,很大程度取決於語言的成色。小說語言如果沒有個性,缺乏表現力,就成了「說明文」,不管故事多麼新奇,小說的魅力將大打折扣。如今有些小說儘管故事不錯,但是語言粗糙平淡,缺乏光彩,你就喜歡不起來。

6

我熱愛世俗生活,安然過著自己的小日子。平淡,樸素,但不潦草。如果因為寫作就活得潦草,那是傻瓜。寫小說是蠻有情調的事,如果一個作家的生活過得無滋無味,那麼寫出來的東西也必然是乏味的。

7

一個作家能否走到底,拼的不是擁有什麼樣的生活,占有什麼樣的素材,而是精神世界的韌性、廣度和深度。

8

一個作家寫人性永遠是不錯的,因為人性是最複雜的。

9

我的體悟,就是我們不要把個人的痛苦放大。一定要想到眾生的這種苦難,那麼你的作品會獲得一種升華、一種沉澱。從文學意義上、藝術意義上,這種沉澱就是一種藝術上的飛翔,這是特別重要的。一定要經過長時間的歷練,很多東西在一個瞬間把你喚醒,才能和藝術融合。

10

寫作的人不會孤獨,你周圍有那麼多筆下的人物陪著你呢。我特別能理解費雯麗演電影演得精神失常,演員很容易把角色的身世遭遇放到自己身上。我從一開始就沒有想到寫作會是萬眾矚目的事業,它不過,是給自己找了一個默默的伴侶。

11

我想一個作家的感情是質樸的,他的寫作才會浮現質樸的風貌。不是由於你寫了土壤,你就質樸了;也不會因為你寫了舊上海,你就不是質樸的。說到底,一個作家的氣質,決定了他作品的氣質。

12

如果碰到瓶頸期,也沒什麼不好。瓶頸是妖嬈的障礙啊,能從它頸下爬出來,必定會脫胎換骨的。作家假如有勇氣面對有難度的寫作的話,就不要怕遭受瓶頸。

- END -

聲明:本公眾號部分轉載圖文只為交流分享,感謝原創。如有涉及侵權等問題,請告知,我會及時更正。

讀書|思考|感悟

把時間交給閱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5b57c890b841cdd812fd42b8eb6a04b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