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誠信為立人之本,十堰丹江口市的王金學用了整整十五年的時間,還清了欠下鄉親們的油料。儘管一家人命途多舛,屢遭變故,但王金學仍然為自己的誠信人生作出了完美的詮釋。
一大早,在十堰丹江口市丹趙路街道茅臘坪村,年過八旬的王金學給同村的郭玉蓮送來兩斤香油。這兩斤香油對王金學來說意義重大,他終於用15年時間,還清了欠下鄉親們的油料。
上世紀八十年代,王金學夫妻倆在自家小院裡開起一間油坊,生意做得風生水起。不料,2007年的一天晚上,油坊電線起火,榨油機械和存放在油坊里的4大桶,共計1600斤香油、花生油、菜籽油和兩萬斤油餅毀於一旦,直接經濟損失6萬元。
當年的6萬元,對一戶普通的農民家庭來說,無疑是一筆巨款。儘管遭受打擊,但是王金學卻做出了一個決定,要把鄉親們的油按照數目兌現,他盤點了一下,除去自己的損失,油坊里還有鄉親們的3000多斤油料。
就這樣,王金學按帳本給大家兌油,這一做便是15年。
十堰丹江口市茅臘坪村村民 王金學:這些年我住了兩次醫院,最嚴重的時候我睡在醫院還在想我這動彈不了,幾百斤油沒還完可怎麼辦?
屋破偏逢連陰雨,在這期間王金學的兒子王平在外務工時遭遇車禍,王金學自身又遭遇中風偏癱,日子過得捉襟見肘,但夫婦倆仍然堅持償還不間斷。
十堰丹江口市茅臘坪村村民王金學妻子:我們都是種莊稼的人,大家都不容易,哪怕一兩我們都不能欠人家的。有時候我還怕他記不清,時不時就提醒他。
2016年,受惠於精準扶貧政策,王金學一家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在政策的扶持下發展起了家畜養殖,老兩口踏實肯干,日子逐漸好轉,還油的進度也加快了許多。今年,王金學終於還清了所有外債。
十堰丹江口市茅臘坪村村民 王金學:今年我80歲,把以前欠的外債還完,心裡輕鬆了一截,再沒什麼心理負擔。無愧於別人,自己的人生也不再有啥遺憾了。
來源 | 《壟上行》
編輯 | 張鋆
編審 | 許蓓
監製 | 楊斌
壟上行視頻號
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