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8日,在廣西南寧的賓陽縣,發生了一起飲酒中毒的事件。
3位村民在飲用了自製酒之後,出現了頭暈、嘔吐、視物不清、意識迷糊等嚴重的中毒反應,於是去往衛生院治療。
後因症狀加重,又被送到賓陽縣人民醫院搶救,但遺憾的是,在盡力搶救之後,還是有一位村民不幸逝世。
其實類似上面這般,飲用自製酒釀成大禍的事情,幾乎每年都在頻繁發生。
2022年3月,桂林靈川一女子飲用自釀酒中毒,被緊急送往醫院搶救,好在最後脫離了生命危險;
2020年10月,廣西來賓象州縣,4名老年男子飲用自釀酒後送醫,最終1人逝世;
2019年,馬來西亞家庭作坊的私釀酒,造成了37人逝世...
自釀酒向來以價格低廉、純糧釀造著稱,在農村地區很受歡迎。
而近年來,白酒價格居高不下,自釀酒便一躍成為了廣大酒友的「心之所向」。不僅是農村酒友,就連城市裡的酒友也對它情有獨鍾。
但也就是這樣看起來近乎「完美」的酒,卻成為了一張張可怕的「催命符」。
近些年來,國家頻繁打擊「三無」自釀酒,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自釀酒的有害物質過濾不到位!
釀酒或許不是一件難事,但想要達標一定不簡單。
在白酒的釀造過程中,會有很多有害物質析出,這其中需要高度注意的就是甲醇和雜醇油,它們不僅會損傷神經,讓人頭暈、頭痛,也是過量致死的元兇。
雖然有些自釀酒會採用「掐頭去尾」的方式,以降低這類有害物質的含量,但這本身只是理論上的操作方法。因為在實際釀造過程中,釀造中段也會有有害物質不斷析出。
正規的酒廠,一般會通過過濾、改良菌種和改善工藝等方法來,降低有害物質的含量,並且每酒都要進行質檢。
但自釀酒,受到設備、知識水平和過濾技術的限制,往往是難以控制有害物質的含量的。單從這點上來說,十成的要求,自釀酒能做到一二,就已經是「良心」了。
很多人認為「打擊自釀酒」是資本壟斷的套路的時候,卻忽略了這本是為了「降低傷害」而進行的舉措。
大家對如今對自釀酒趨之若鶩,其實也是白酒市場太過混亂惹的禍——造假、酒精勾兌、品牌溢價,不管是哪一點,都足以讓酒友對市場感到灰心了。
不過,我們也並不需要太過悲觀,因為很多的價格合適的純糧好酒,它們都在努力地成長,只是暫時還沒有被太多人看到而已。
紮根在茅台鎮多年,在「茅台八仙之一」馮小寧的親自操刀下,它嚴格遵循著12987的傳統醬酒的釀造工藝。
雖然在中低端白酒中,它的價格不是最便宜的,但是在大曲坤沙酒中,它的價格卻並不高,而且性價比極高。同等酒質,如果放在大廠,它的價格至少要翻上一番。
作為傳統的茅醬風格酒,它的噴香比較張揚,但是入口很柔和,沒有傳統茅醬的辛辣和刺激,而且還能品味出醬酒豐富的層次和香氣。
雖然因為宣傳不到位,名氣並不大,但是憑藉著好酒質和高性價比,它還是成為了貴州酒友的心頭愛。
坐擁數百個百年老窖池、是第一個和瀘州老窖合作的酒廠,甚至能夠坐穩「單糧濃香老二」的位置。
照理來說它的名氣本不該如今天一般,可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太佛系,它一直都沒什麼宣傳,所以出了四川少有人知。
雖然我們並不能一棍子打死所有的自釀作坊,但是對於自釀酒,我們始終都要慎買、慎喝,面對機率問題,我們永遠都不能抱有「可能不是我」的僥倖心理。
(消息來源網絡,文章為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