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學要「搬走」?開封急了

2023-12-21     中國新聞周刊

原標題:河南大學要「搬走」?開封急了

河南大學要「搬走」?開封急了

作為河南僅有的兩所「雙一流」大學之一,河南大學的「一舉一動」都備受全省關注。

2022年,河南大學註冊地變更為鄭州就曾引發廣泛關注,而今年以來河南大學的種種動作,讓其是否會整體搬遷的討論,愈發激烈。

甚至河南當地媒體還為此專門設置一個PK投票活動:「河南大學有可能搬離開封?你支持還是反對?」

而就在最近,開封市市長李湘豫來到河南大學開展現場辦公並表示,「開封將以全市之力、傾城之愛支持河南大學。」

雪中的河南大學。圖/圖蟲創意

搬遷疑雲

河南大學創立於1912年,是河南省政府與教育部共同建設的綜合型大學,也是「雙一流」建設高校。除了河南大學,河南僅有鄭州大學一所「雙一流」建設高校。

目前,河南大學共有開封明倫校區、開封金明校區和鄭州龍子湖三個校區,總占地面積5500餘畝。學校教職工4600餘人,全日制在校生近5萬人。

新中國成立後,開封一度是河南的省會。到了1954年,河南省會遷至鄭州,但河南大學一直留在開封。多年以來,河南大學僅有開封校區。直到2021年9月,鄭州龍子湖校區啟用,才形成了兩城辦學的格局。

事實上,自興建鄭州龍子湖校區後,河南大學要全部搬遷至鄭州的猜測就一直沒有停息。到了2022年2月,河南大學更是將註冊地由河南省開封市順河區明倫街85號正式變更為鄭州市鄭東新區明理路北段379號。

最近,又有鄭州將為河南大學新劃撥千餘畝土地的傳聞流出。

在12月1日,鄭東新區管委會網站發布了《鄭東新區白沙組團新龍路以南、楊橋大道以西區域用地規劃修改論證報告》批前公示。

該報告針對片區內總用地面積約為152.98公頃土地進行用地性質及道路路網等進行優化調整。在上述報告中,鄭州新增70.55公頃(約1058畝)的高等院校用地。這一地塊離已經建成的河南大學鄭州龍子湖校區的直線距離較近,路網修通之後兩地車程僅約兩三分鐘。所以,這片土地被不少業內人士視為鄭州為河南大學預留的新土地。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河南大學鄭州龍子湖校區僅包含國際教育學院、人工智慧學院、時空大數據研究院、新型城鎮化與中原經濟區發展研究中心,在校生僅3000多人。河南大學在校生總人數近5萬人,多數學生和學院仍在開封。

而一旦這片新批用地建成,將能容納數以萬計的師生。

河南大學整體搬遷至省會鄭州,對其整體發展會有怎樣的影響?

「從歷史文化積澱看,河南大學留在開封更有利於其文化傳承與持續發展。但現實情況是,大學的發展還受到行政資源的影響。如果整體遷移至鄭州,毫無疑問河南大學將獲得更多行政資源,而在開封,它能夠獲得的行政資源則十分有限。」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

影響幾何?

事實上,最近幾年,省屬高校集中遷往省會城市,似乎已成為一種趨勢。

比如在安徽,位於蕪湖的安徽師範大學,正籌建合肥校區。2021年初,安徽師範大學就與合肥市政府達成合作意向,擬將肥西師範學校成建制併入安徽師範大學,建為安徽師範大學合肥校區。

今年9月,安徽理工大學合肥校區啟用。此前,該學校一直位於安徽淮南。同月,安徽省政府主管部門批覆同意安徽財經大學合肥高等研究院建設項目。這意味著原本位於安徽蚌埠的安徽財經大學,在合肥有了新校區,即將在此「紮根」。

其他省份也有類似情況,比如山西師範大學已由省內普通地級市臨汾,遷往了省會太原。

在中國社科院社會學所研究員牛鳳瑞看來,部分中西部省份將高教資源集聚在省會,是打造「強省會」的重要舉措。他說,「高校資源不僅事關教育,更事關人才培養和城市的競爭力。隨著時代發展,高校所能帶來的科研成果轉化,越來越多成為城市創新的重要發力點。」在他看來,大力聚攏高教資源的省會,往往在此存在短板。

以鄭州為例,2022年,鄭州GDP達到1.29萬億元,僅以1000億元左右的差距「惜敗」湖南省會長沙。但相比而言,鄭州高等教育資源與長沙有一定差距,比如,長沙有4所「雙一流」建設高校,鄭州即使加上目前主體校區仍然在開封的河南大學,也僅有兩所「雙一流」建設高校。而中部地區經濟最強的武漢市,則有7所「雙一流」建設高校;GDP緊跟鄭州之後的合肥,也有3所。

較薄弱的高教資源對鄭州發展也帶來一定影響,比如其科創板上市公司的數量,至今為零。

然而,對於開封等城市而言,如果河南大學被「吸走」,對其城市的發展影響不小。

「城市為大學提供資源,大學又會『反哺』城市,從長遠發展來看,如果河南大學全部搬到鄭州,對河南整個省的高等教育布局的均衡發展,對高校與社會良性互動都是不利的。目前的布局,本來是一種省內均衡發展的結果。」儲朝暉分析。

而在二十一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看來,這樣的趨勢與推進高等教育均衡發展不符,會導致高等教育資源向省會城市集中。他說,「辦學重心轉移,對原有地級市高等教育發展、社會經濟發展都會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

如何再平衡

那麼,面對來自省會的「挑戰」,普通地級市只能「束手無策」嗎?

面對已經與合肥達成校區籌建意向的安徽師範大學,蕪湖對其加大了資金投入,並在9個領域與其加深合作。

近期,開封也從多個層面給予河南大學新的支持。

不久前,開封市市長李湘豫來到河南大學開展現場辦公,他表示,「開封將以全市之力、傾城之愛支持河南大學,進一步鞏固市校合作機制,在土地、規劃、資金、政策等方面給予傾斜支持,為河南大學學科建設、人才引進等提供大力支持。」

比如,針對河南大學在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問題,開封將設立工作專班,完善對接機制,「千方百計妥善解決,想方設法排憂解難」。

此外,今年5月,開封發布《開封市元宇宙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3-2025年)》。在這份計劃中,開封著重提到,支持河南大學等在汴高校及科研院所實施產學研合作,建設元宇宙領域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新型研發機構等創新載體。

而就在河南大學最終「落腳地」引發猜測之際,鄭州和開封的區域一體化發展也在悄然推進。

不久前,《鄭州都市圈發展規劃》正式獲國家發展改革委復函,鄭州都市圈也成為第10個國家級都市圈。在這份規劃中,鄭州都市圈的空間範圍調整為「1+1+2」模式,即鄭州市、鄭州航空港區、開封市和許昌市。

今年11月,河南省委書記樓陽生在鄭開同城化發展工作推進會上指出,推進鄭開同城化,對於優化區域發展格局、加快建設鄭州都市圈、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優勢具有重要意義。

在牛鳳瑞看來,鄭州、開封同城化是前述規劃的重點。對開封而言,關鍵是藉助這一規劃,加強與鄭州全方位的合作,包括與鄭州充分共享河南大學的發展成果。在他看來,在兩地充分合作的基礎上,河南大學整體搬遷的意願,可能不會像當下這樣迫切。

作者:趙越

編輯:孫曉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5a7e9bed4f85a7afc733211109b52e7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