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修中的瓷磚施工,最常見的四個疑問,這下不必糾結了

2019-12-15     居躍在淵

家庭裝修一塊瓷磚都不貼的用戶,我還真是沒有見過。瓷磚的很多特性,目前還是無法被替代的。所以無論你多不喜歡瓷磚,該貼也還是要貼的。

只要是貼瓷磚,就一定會遇到一些工藝方面的選擇,或者說困擾。最近我總結了一下,在評論或私信中提問最多的,是下面四個問題。

問題一:瓷磚縫留多少?

瓷磚和瓷磚之間要留下一道縫隙,這麼做是因為瓷磚在鋪貼之後多多少少都會發生一些形變(熱脹冷縮)。有了瓷磚縫,瓷磚在形變的過程中,就會得到緩衝,不至於整片脫落。

所以瓷磚縫的大小,與瓷磚的形變程度是有很大關係的。比如瓷磚吸水率低、單個瓷磚尺寸大等,都會讓瓷磚的形變變小——所以低吸水率的瓷磚,或者一些背景牆上的超大尺寸瓷磚,就可以預留更小的縫隙,最小可做到1mm。


一般的地面磚(0.5%<吸水率≤10%),尺寸在80mm見方,預留1.5mm也就夠了。小塊的瓷磚,比如廚衛、陽台的地面,或者牆面磚,它們的吸水率比較高,尺寸比較小,往往需要預留2mm縫隙。

需要用瓷磚縫隙做造型的瓷磚就更不要說了,瓷磚縫只有最小限制,並沒有最大限制。像現在比較流行的牆面小白磚,瓷磚縫就需要預留5mm。

問題二:牆壓地還是地壓牆?

像衛生間這種房間,牆面和地面都是瓷磚,那就需要考慮牆壓地和地壓牆的問題了。其實這兩種做法,對於使用來說,並沒有太大區別——有人說牆壓地有利於排水,其實也是無稽之談。

牆壓地和地壓牆,最大的區別還是在外觀上。牆壓地時,牆面和地面之間的縫隙會更小一點


所以如果是新裝修用戶,更建議使用牆壓地。這種做法雖然好看,但是工藝會稍微複雜一點。施工時,需要先貼好大部分牆面磚,預留最下面一排不貼。之後貼地面磚,待地面磚全部鋪好以後,再補上最後一排牆面磚。

問題三:干貼、濕貼、膠貼怎麼選?

這三種都是瓷磚鋪貼的工藝,濕貼的方法最傳統,先把水泥做好,然後抹到瓷磚上,再貼到牆上。

這種做法最大的缺陷,就是水泥在乾燥的過程中可能會發生沉降,導致瓷磚空鼓。目前只有牆面磚還在用這種做法(原因稍後說)。


干貼是目前最流行的方法,簡單來說,就是把干水泥直接鋪在地上,用瓷磚壓實。之後再把瓷磚拿起來,在水泥上撒水,最後再蓋上瓷磚——步驟相對來說複雜一點,但是可以杜絕瓷磚空鼓的問題。

干貼工藝雖好,但是只能應用於地面磚上——總不能把干水泥鋪在牆上吧!所以現在的地磚,普遍使用干貼,而牆磚,主要使用濕貼。


膠貼是一種更特殊的方法,是直接使用瓷磚膠,或者在水泥里加入瓷磚膠,再進行鋪貼。瓷磚膠,長得跟水泥差不多,但實質上是膠水。這東西比水泥的粘性強,但是成本高。所以目前只有那些不容易被水泥固定住的瓷磚,才會使用這種方法——比如吸水率小於0.5%的瓷磚。

問題四:美縫產品怎麼選?

嚴格來說,美縫產品分為填縫劑、美縫劑兩種。目的都一樣,為了把瓷磚縫填滿,以免將來各種垃圾掉進去;也為了讓瓷磚縫更好看,不再是黑洞洞的。


填縫劑過去常用白水泥,填進去就是白色的。後來有了勾縫劑,色彩方面就有了更多的選擇。但是填縫劑也好,勾縫劑也罷,共同的缺點就是容易脫落,特別是遇到水以後,很容易被水衝出來。

好處就是便宜,產品可以在購買瓷磚的時候,讓商家贈送。施工可以讓瓷磚施工人員幫忙做,一般都是免費的。

美縫劑最大的升級就是不怕水了,可以理解為用玻璃膠把瓷磚縫堵住。後來又有了瓷縫劑,這東西的質感更好,摸起來就像瓷磚的面一樣。

缺點就是價格高,施工時可以在下面使用填縫劑,只在表面使用美縫劑,這樣成本可以下降一半不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5ZbUCm8BMH2_cNUg9yv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