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媽媽本來以為生完寶寶後,身心就能放鬆一些,沒想到一不小心又患上了「媽媽手」,就連著名影星熊黛林也沒有逃過。那「媽媽手」是什麼?到底有多厲害呢?其實,「媽媽手」是腱鞘炎的一種,由於媽媽長時間抱娃導致肌腱和腱鞘之間摩擦過度,從而出現出血、水腫等炎症,給媽媽帶來劇烈的疼痛,嚴重時手不能拿一點東西。雖然「媽媽手」很常見,但是也是可以做到預防的,只要產後媽媽多注意以下4件事,相信會讓你遠離「媽媽手」!
喂奶時使用哺乳枕
新生寶寶吃奶次數比較頻繁,通常都是每2-3小時喂一次奶。給寶寶喂奶,免不了要用到雙手,如果媽媽長時間保持一種姿勢,肯定會造成腰背、雙手酸痛,嚴重時就會導致「媽媽手」的出現。想要喂奶輕鬆一些,建議媽媽準備一個哺乳枕,媽媽在喂奶時,哺乳枕能夠幫其分擔寶寶的重力,從而讓媽媽的腰背、肩部、手部都能得到放鬆,減輕喂奶負擔。不過,哺乳枕會和寶寶直接接觸,所以面料一定要柔軟親膚、觸感細膩,這樣才不會擦傷他嬌嫩的肌膚。
減少抱孩子時間
生完娃後,很多媽媽看到那麼乖巧可愛的寶寶,總想忍不住把他抱在懷裡,別看寶寶體重輕,但是對於產後身體虛弱的媽媽來說,還是會有一定影響。再加上媽媽們要經常給寶寶換尿布、喂奶等,這些動作的進行都要用到雙手,這樣就會加重對雙手關節負擔,從而引發「媽媽手」。所以,產後媽媽抱娃一定要適量,換尿布、哄睡這些瑣事可以教給家裡其他人幫忙,不要什麼事都親力親為。
做好手部保暖
產後因為媽媽體內鈣元素大量流失,骨骼關節間韌性減弱,所以會比較脆弱,一旦受涼就會引發關節疼痛。所以,想要遠離「媽媽手」,媽媽一定要做好手部的保暖,月子期間不能碰涼水,避免寒冷刺激。另外,媽媽每天也可以用熱水浸泡雙手,每次大概20分鐘,溫度在37-38度就可以,這樣能促進手部血液循環,減少疼痛的發生。
適當做手部舒展運動
雖然手部要多休息,少活動,但是手部進行適當的舒展運動還是很有必要的。媽媽在做手部舒緩運動的時候,能夠舒緩手部肌肉緊張,同時也能刺激手部細胞的活躍度,減少炎症的發生。不過,媽媽一定要注意力度,不要太劇烈,不然效果可能會適得其反。
不想產後患上「媽媽手」,媽媽一定要注意以上這4件事,這樣才能更好的保護手部關節,身體少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