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LA學姐親述:美國大學招生官希望從你的材料中看到些「關鍵詞」

2019-08-02   上海前途出國留學

本文分享的是謝同學Joy。

——「有了關鍵詞,當招生辦老師在讀我材料的時候,他們就像在打量我這個人一樣,我就站在了他們面前。」

謝同學在寧波一中讀完高一之後,遠赴美國維吉尼亞州的私立漢普頓中學繼續就讀,今年被UCLA加州洛杉磯分校錄取。托福115分,SAT未拼分1480分,拼分之後1520分,GPA4.2,在美高上了7門AP課,自學了2門,申請時提交了5門,均為4分或5分。有著很多元的愛好,但同時也擁有一顆無比矛盾糾結、獨愛思考的內心。堅持(persistence)、勇氣(courage)、正直(integrity)是人生觀中最重要的三個詞,對於這三種價值的體現和拓展也貫徹於整個大學申請過程。


關於我




我來自浙江寧波,初中在寧波海曙外國語學校就讀,之後通過中考去了寧波一中,經過了一年學習我發現自己的價值在中國的普高沒有辦法完全體現,經過了一番思想鬥爭以後,我就決定出國,去了位於美國維吉尼亞州的漢普頓學院,英文叫Hampton Roads Academy

這是一所私校,國際生占比7%-8%,每個年級大概有五到六個中國學生。之後非常幸運地,今年3月份我收到了加州洛杉磯分校的錄取通知書,成為一隻洛杉磯小熊。

我申請的是UCLA社科類,沒有決定具體讀哪一門,社科類包括哲學、經濟、法學、教育、管理等,都在社科範圍之內。我們學校大一進去大致選一下專業方向,大二可以具體選一門學科成為你的專業,因為我們學校是一個綜合性的大U,所以有非常多的專業,優勢是你可以隨便換專業,非常輕鬆,比較easy。

我的美高經歷

第一、美高和中國高中的差異


著重點不一樣


因為畢竟我也在體制內讀過一年,我覺得第一個差別是,中國的高中教育和美國的高中教育著重點非常不一樣。美國高中更加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高中的時候就給了你很多機會去探索你喜歡的學科,你有很多的機會做不同的嘗試;但是中國更加注重於基礎知識的教學。所以為什麼中國有很多一線的工程師,但是學生畢業了以後不太清楚自己到底要做什麼。

我在美高的時候挺喜歡藝術和社科類,就讀了很多政治、經濟類的課程。我有同學非常喜歡理科,他們就上了很多物理、化學之類的課。我在寧波中學的時候就特別討厭上物理課,一直不理解為什麼這麼討厭這門課,還一定要去上,但去了美高以後,我可以選擇讀自己喜歡的課程。

所以中美選課機制不同,中國是有什麼課你就一定要上什麼課,但美國的話,像我們學校,每一大類學科,比如科學類、語文類,你只要修滿了固定學分,之後的那些課程你都可以自己選擇。比如喜歡藝術的學生,可以多修一些藝術的課程。這個非常有彈性,你可以去探索很多不一樣的領域,決定我到底喜歡哪一種領域、喜歡哪方面的學科。

申請系統的不同

第二個差別是申請系統的不同。中國是看高考,我的應試能力沒有特彆強,所以讀了一年寧中我覺得能力沒有辦法得到體現,我覺得自己學的跟同學一樣好,但為什麼成績就沒有他們好,所以我就選擇了去美國上學。

美國的申請系統不僅要看你的硬成績,還要看你的軟實力,就包括活動、文書。我覺得相對於那些綜合能力素質比較高的學生來說,美高會更加適合他們,會讓他們覺得更加公平。

學習方式的不同

第三個差別是學習方式的不同。我之前在寧波讀高中覺得你自己不用定什麼目標,老師都幫你定好了,你只要跟著老師說的去做,老師一直在後面推你。但是在美國不一樣,你要為自己定下清晰的目標,需要自主能動性,自己鼓勵自己,定好自己想要努力的方向。所以大多數時候,很多課程都需要自學,不是老師一味給你灌輸。所以自學能力比較強的學生,會更加適合在美高學習。

第二、美高的劣勢


美高的費用比較高

我們學校是私校,是比較貴族的那種私校,所以一年費用大概五萬到六萬美金。其實在美高的費用里,我們學校已經不算貴了。

需要自制力和自主能動性

美高更適合於自制力很強、自主能動性很高的學生就讀。我有很多學弟,平時在國內的時候都是爸爸媽媽逼著他們學習,去了美國以後他們就找不到方向了,也沒有人逼迫他們,所以他們每天比較懶散,可能打打遊戲,宅在宿舍裡面沒有出去社交,沒有盡他們自己的努力去做到最好,所以美高可能也不適合所有的中國學生就讀。

在美高遇到的各種壓力

首先是學習壓力。畢竟英語不是母語,所以你剛剛去美高的時候可能需要一段語言上的適應時間。還有因為美國作業方式也不一樣,更多的是論文,是自己做一些presentation,一些項目,所以跟中國的教育模式不太一樣,所以中國學生是需要一段時間去適應的。還有各種考試,SAT、托福,其實壓力也挺大的。

其次是生活壓力。畢竟在美國,獨在異鄉為異客,有那種寄人籬下的感覺,爸爸媽媽也不在身邊,很多事情需要自己操心,所以生活壓力也挺大的。

還有是心理壓力。我在中國的時候其實挺順風順水的,初中高中成績都還不錯,然後有很多朋友。去了美高以後發現,身邊人其實都非常優秀,那個時候心裡有很強的落差感,覺得一下子我不再是注意力的中心,一下子發現原來世界上有這麼多優秀的同學。慢慢在美國讀了一段時間以後我就發現,我自己想要達到的一個狀態是想在學校名列前茅或者有一個比較強的競爭力,但是和我自己的實力有斷層,就是我覺得好像能力夠不上理想,那個時候我心理壓力就特別大。

還有到了美國以後發現,好多固有的價值觀、人生觀都受到了挑戰,因為有太多的事情我以前從來都沒有經歷過的,我都要經歷,還有很多觀點也是我以前從來沒有聽說過,也需要我去消化、接受,所以那個時候心理壓力其實挺大的。

還有一部分壓力來自於社交壓力。我剛剛去美國的時候特別想跟美國同學玩,想融入美國的圈子,但是後來發現,想要融入美國的圈子,就得表現得更加美國化。每個人都一樣,都喜歡跟自己相似的人做朋友,其實美國同學也是一樣的,他們其實更加喜歡跟他們有相似背景和相似成長經歷的人做朋友。

後來我覺得想要融入我的美國同學的圈子,我需要一定程度上改變自己,不僅僅是在穿著上、外觀上,我還要改變我的思維方式,我要改變原有的價值觀,後來我就在想我到底要不要改變,我一直都為我自己是中國人而感到驕傲,一些很深層次的東西其實是我的文化背景、我的家庭背景給我的,我也不能馬上去改變。所以我覺得每一個留學生都會有這方面的顧慮,他們想融入,但是他們又想做自己,在這兩者之間需要很好的平衡。

第三、美高生活的優勢


首先,顯而易見是可以開拓視野,去了美高上了很多我以前從來沒有上過的課,比如美國政治課,了解了美國政府的基本架構,學到了很多我以前根本沒有聽說過的知識。

再者,是申請優勢。我們學校在維吉尼亞州,維吉尼亞大學在美國排名大概在26名左右,對於國際學校的學生來說是非常難申請的,但是我們學校今年有三個學生申請,全部都進了維吉尼亞大學。所以要是有學弟學妹想去讀加州那些頂尖大學的話,我覺得可以考慮去加州讀高中,這樣的話會更加容易進一些,因為大學都會喜歡招更多本州的學生。

總結


去了美國以後,我在自我矛盾中成長了,通過不同課程的學習,培養了獨立的思維能力,讓我有了獨特的視角。畢竟在美國,知識是放開的,你在網上可以搜索到非常多的在中國沒有辦法搜集到的資料和知識。美國的媒體也更加自由,他們會曝光一些在中國從來沒有聽說過的內情,可以更加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我總體的感受是去了美國,確實心裡有各種的壓力,有非常多的挑戰。人就是有了挑戰,你才會去成長,要是順風順水的永遠都不會長大。在美國的這幾年真的讓我找到了自我,我開始慢慢明白我自己到底喜歡做什麼事情,我喜歡學什麼學科,我喜歡怎麼樣的生活方式,這些都是我在美高的生活中意識到的。

我的UCLA申請


我個人覺得申請,用一個詞就是「玄學」。因為招生辦會把很多因素都考慮在內,在我看來成績真的只是名校的鋪路石,但不一定是敲門磚。就是你不僅僅要有夠硬的成績,你還需要非常強的軟實力。

第一、標化成績(硬核)


我的托福是116分,SAT是1480,其實對於錄取UCLA的學生標化沒有特別高,我的拼分大概是1520,但是加州系統是不能拼分的,所以我用1480錄取了UCLA。我的GPA是4.16,4.16是weighted的,因為我們學校有比較難的課程,比如AP課程、榮譽課程,當你拿了A的時候,你的GPA會有4.3、4.5,比普通的課程要高;要是你普通的課程拿了A的話,你就是4.0的GPA。不算AP課程、榮譽課程,我的GPA是3.89,因為我有一門拿了B,也不是一個非常完美的成績。

我覺得GPA對於申請來說非常重要,假如想申請常青藤、前二十的學校,你的GPA需要在一個範圍之內,要是你的GPA都沒有在那個範圍之內的話,我覺得可能會很難進。因為學校看到了你這個GPA把你放到這個池子裡面,如果你的GPA跟這個學校的池子相差有點大,可能他們不會重視你的申請資料。




我總共考了9門AP,成績均為4分和5分。我在十年級的時候考了4門,在十二年級的時候考了5門。我覺得AP的質量一定要大於你的數量。三四門高分的AP絕對要比十門3分的AP更有價值,AP考試你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未來可能會選的專業來定。我考了九門的AP都是4分和5分,雖然數量上可能比不上那些考了十幾門AP的同學,但是這個成績讓我申請到了UCLA。據我經驗來看,所有成績在4分和5分左右,七門或八門AP就已經可以申請到名校了。相比較於AP的絕對數量,我覺得更重要的是其他申請材料。

第二、活動





這個截圖是申請系統中你填活動時的樣本,首先會讓你填活動類型,我填的是社團活動;然後是活動的名稱,我填的是模聯的主席;之後他會讓你填活動簡介,我這邊寫的是為國際之間不同的話題辯論,去提高我的演講能力;再然後他會讓你填參與的年級以及參與的時間,細化到你每周會花多少時間在這個活動上、你每年會花多少周在這個活動上。

在申請系統里,讓你填十個活動,大致分為這幾類:運動類、志願者活動類、領導力類,就是學生政府、學生會之類;還有社團類的,一般包括比賽,比如我的模聯社,去參加模聯的比賽;工作類的,就是你的實習;夏校類的,你去參加各個常青藤的夏校,這些都可以放在你的活動裡面;有些學生比較優秀,他們會寫一些學術論文,也可以把它放在活動裡面;還有特殊的活動,比如實驗室、公益組織。

我個人的理解是這樣的,活動要豐富,涉及面要廣,你的活動要廣度,但是更重要的是你的活動一定要有深度。大學更加注重的是你每個活動有沒有認真去做,你有沒有花時間在這些活動上,活動要有價值,要有含金量,要是你只是每一年花個兩小時去做活動,那其實跟你不寫沒有什麼區別。所以說廣度很重要,深度更重要。

我的十個活動






第一個活動填的是運動類。我參加我們學校的田徑隊參加了四年。

第二個活動是學生會活動。我第一年去美高,就競選了我們學校的學生會,可以體現學生的領導力。

第三個活動是去東南亞支教。我每一年的暑假都會去東南亞支教兩三個星期左右。

第四個活動是誠信法院,就是我們學校的一個對於舞弊、作弊學生的懲處的機構,像一個小法庭一樣去審判學生,這種學生組織可以顯現你正直的品質以及你的領導力。

第五個活動是我在賓大參加夏校的經歷。

第六個活動是我寫過一篇經濟論文,主題是手工業的改造與升級。因為我爸爸是做這方面工作的,所以我就想到了這一個題目。那個時候新東方有一個項目,他們介紹給我一個上海大學的經濟學教授,跟他一起完成了這篇論文。

第七個活動是我的一個社團活動。我是我們學校工程競賽社的社長,因為社團活動最好包含競賽,所以我把競賽的內容也寫在了裡面。

第八個活動我是志願者活動類的社團。我是支援社社長。

第九個活動是另外一個對我來說比較重要的活動,我是中國公平貿易組織的成員,每個暑假我們都會去山區做一些活動。

第十個活動是模聯社的社長,主要參加一些社團比賽,凸顯一下我的領導力。

其實我的十個活動涉及面挺廣,各種都有。前面提到的十類活動我大概也有涉及到,但是我覺得我的活動不足的是,可能對於大學來說他們看到我的活動有非常深的深度。最深度的表現,你僅僅是利用活動列表是不夠的,你還要在文書中提到。有些學生為了顯示他們的活動非常有含金量,或者是在活動中收穫了很多,他們會在文書中更加細節地去提到他們在這些活動中做了一些什麼事情。我也非常建議你的活動和文書可以做到一些匹配,這樣可以證明你的活動是真實做到過的。

所以,活動的深度真的非常重要,而且你的活動要真實。你的活動要是不真實的話,招生官不是傻瓜,他一眼就可以看出來你這個活動就是普通中國學生會去做的,他們都是可以看出來。我鼓勵學弟學妹,自己多去參加一些活動,自己多去競選一些學生的崗位,把真實的情況填到你的活動列表裡面。

我前面提到GPA的重要,我覺得在GPA保證的情況下,你的活動、實習經歷會非常展現你個人的特點。活動跟你GPA之間真的是需要達到一種平衡,保證GPA是首要的,要是你沒有那種全球頂尖的活動,犧牲GPA是不值得的。所以你在有能力的情況下去更多做一些活動,而不是犧牲掉GPA然後去做一些活動。

第三、我的關鍵詞


其實我在申請之前,填寫這些材料之前我就想到了我的關鍵詞。我希望我的活動、文書都可以清晰指向這幾個詞語,當招生辦老師在讀我材料的時候,他們就像在打量我這個人一樣,我就站在了他們面前,通過我的活動、文書他們就會想到這一些詞語,這就是我主要的目的。

第一個詞:責任(Responsibility)

對於我來說,我覺得我是一個非常有社會責任心的人,所以我參加了非常多的公益組織、社會活動,其實都是想去體現我的這種社會責任感。

第二個詞:勇氣(Courage)

作為一個美高生其實非常重要的,就是要學會接受挑戰,要嘗試新的事物,要去發出你的聲音。比如我剛剛去美國的時候,就嘗試了非常多以前從來沒有嘗試過的東西,比如競選美國學生會,去競選美國社團的主席之類。這些事情第一是可以寫到我的簡歷裡面,其次因為我真實經歷過這些事情,當我去寫文書的時候,我可以把更加真實的經歷寫出來。

還有就是要學會發出自己的聲音,特別是在美國,作為一個中國留學生其實很多時候可能你會遇到一些不盡你心意的事情,你要是覺得這些事情對於你來說不公平的,你一定要說出來。經歷過這一些很小的事情,其實你也會有一些比較重大的收穫,其實文書也是通過小小的故事拼湊起來的,所以要是你有勇氣可以去做更多事情,到時候你寫文書的時候你也會有更多的題材,你也會有更多的想法。

第三個詞:正直和誠信(Integrity and Honor)

美國社會對於正直和誠信的重視,我也不用再詳細說了。我的活動里提到了我是誠信法院的一個學生代表,都指向我的一個品質,就是正直、誠信。我在文書裡面也更加具體提到了二戰的時候德國納粹對猶太人的壓迫,這些社會問題我都有提到。

第四個詞:堅持(Persistence)

這個是我最重要的一個關鍵詞,我覺得自己不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學生,但是我覺得是一個非常努力的學生。我考SAT好多次,考托福考了不下十次,真的是靠自己的堅持去得到了最終的一些成就。所以想對學弟學妹說,考一次考的不好不要氣餒,你真的有很多的機會。學校裡面一次考試失敗,也不意味著什麼。像美國教育制度,你會有非常多的機會把你的GPA給扳過來,就算你有一次考試考砸了也不意味著什麼,最重要的是不要放棄。

要是讓我對學弟學妹說一句話:這是我的關鍵詞,你們也需要有你們自己的關鍵詞。因為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每一個人的關鍵詞都是不一樣的。所以我覺得對於那些馬上要申請的學弟學妹來說,請好好花時間想一想:我是誰?我喜歡什麼樣的學科?我喜歡怎麼樣的生活方式?我的價值觀是怎麼樣的?我有什麼改變嗎?高中這三年我喜歡跟怎麼樣的人做朋友?

這些問題在你經過一番考慮之後都會影響你文書的書寫,可以給你更加成熟的思想。只有你在對自己有了一個定義、了解到自己是怎麼樣的人的時候,你的文書、活動才會一致,你的材料才更加有可信度。

我的室友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她成績很高,SAT可能有1150,GPA也挺高的,但是她主要的問題是,她的活動和文書很多都是她的中介幫她寫的,她的中介不是很了解她到底是怎麼樣的人,可能她的文書跟其他一些資料顯現出她的個性有點不一致,大學就覺得資料不是很真實,她的申請結果就不是很好。

所以學校的招生官真的很聰明,他們可以從你的文書中看出你是怎麼樣的人,所以你的經歷一定要是真實的,要是你的經歷都是假的,你怎麼可能寫出真實的故事。要是你連真實的故事都沒有,你怎麼可以體現出你是怎麼樣的人,你怎麼可以讓那些讀者信服。

第四、文書


文書真的是申請資料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文書可以體現你的人格,可以體現你的經歷,可以體現你的個性。文書可以有非常多的不一樣的話題去聊,比如自我掙扎、內心衝突,家庭、學校、種族壓力、疾病痛苦這些東西都可以寫到文書裡面。但是對於學弟學妹來說,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寫出你自己的故事,一定要展現你自己的個性。

因為我申請了二十四所大學,所以我寫了大概將近四十篇文書,我寫了非常多不一樣的話題,我寫了對娛樂至死、物質至上現狀的不滿;也對比了中西方文化,寫了非常多關於種族問題的文章;也寫到了美國人的理想主義,他們會想要為社會的公正發出他們的聲音,去遊行,這其實都是跟中國社會不一樣的;也寫到了二戰對於猶太人的壓迫,去更加體現出我正直善良這樣一個關鍵詞;也寫到了我的童年,我的家庭,我的釋然、接受自己;很重要的就是我也寫到了我面對苦難的時候的一種堅持,以及對於自我的一種追尋,我覺得這些話題可能都可以啟發到學弟學妹。

在你寫文書的時候一定要真實的寫出你的故事,你的詞藻可以讓老師幫你雕刻,但是你的故事一定要自己經歷。因為只有你自己經歷的故事,你才可以把它寫得感人,才可以讓讀者信服。你優秀的品質只有自己可以培養,因為只有有優秀品質的人,他們才可以在字裡行間體現出他們的品質。強大的內心也只有自己可以練就。

我真的很鼓勵學弟學妹,不管在美國讀高中還是在中國讀高中,都可以更多去經歷一些事情,去挑戰自己,去邁出那一步,踏出自己的舒適圈,我覺得非常重要。不僅僅是讓你的文書看起來更加出彩,讓你的故事看起來更加真實,再者真的是讓你變的更加強大。

美國大學都非常喜歡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學生,那個學生需要擁有獨特的視角。所以在高中的一個學習中,我希望學弟學妹可以無時無刻多問問自己:為什麼你要這麼做?為什麼你要學習?為什麼你要過這樣的生活?可以一直想,多想想。

我也有一些學弟學妹,他們可能覺得申請都是中介的事情,因為中介會幫你打造出很完美的文書,會幫你打造出很完美的活動。但其實真的不是這樣,因為申請最重要的就是要去吸引那些讀者的眼球,去吸引那些招生官的眼球。那些招生官一天要讀這麼多份的資料,他們一眼就可以看出哪一些文章是真實的,哪一些文章是中介寫出來的,所以不要抱有僥倖心理,要學會自己獨立思考。但是我還是要非常感謝一下我的文書老師,文書老師真的可以幫助你,把你的文字雕刻的更加完美。

第五、擇校





有一句slogan是我自己想出來的,就是:根據標化、活動大致預估出自己的一個範圍,然後往下保底、往上爭取。

比如對於我來說,我覺得Top20到Top40其實是比較適合我的一個範圍,往上的學校對於我來說就是爭取的,往下的學校就是保底的。所以你要把自己所申請的學校分成三大等份,去更加有規則的擇校。

前二十我只申請了三所學校,最好的是賓夕法尼亞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一直都是我的夢校,但是我被拒了。我也申請了范德堡大學和加州洛杉磯分校。二十到四十名我申請了非常多的大學,因為我覺得這是適合我的一個範圍。之後我又申請了很多學校,就是當作我的保底學校。

我之前也說到過,申請還挺玄學的原因是因為,大學錄取你不僅僅會看你的硬實力,他也會看你的人格,他其實會選擇跟他們學校性格更加匹配的學生。

比如我申請了北卡教堂山這所學校,這所學校其實挺分控的,他們看你分數差不多他們就會讓你進了。還有因為地域環境原因,北卡在算是美國比較南邊的州,所以他們可能思想沒有那麼開放,沒有那麼激進。我給北卡那篇文書非常激進,他可能覺得我的性格好像跟他們學校沒有非常符合,所以他就把我拒了。但是我申請進了UCLA,其實我的標化相比較於其他UCLA學生沒有那麼高,他們可能覺得我的性格跟他們學校比較匹配,所以我的加州大學系統學校的申請結果都挺不錯的。

我覺得加州大學更加喜歡有領導力的學生,他們喜歡性格開朗、活潑的學生。要是你的文書中提到了種族問題、社會問題,我覺得他們可能會更偏向於你一點,也是按照我一個個人經驗來看。所以要是有學弟學妹特別喜歡一所學校,比如你很喜歡南加大,其實你可以多關注南加大整個學校的氛圍是怎麼樣的,南加大的學生他們一般有怎麼樣的特性,你可以把自己的文書往那些特性上靠,可能進的機率會更大一點,這個只是我的一種觀點。

結語





最後我想送給學弟學妹一句話:當一個人非常想做成一件事情的時候,整個世界都會幫助他完成這個心愿。為什麼?因為我覺得作為一個想申請美本的學生來說,一定不能畏懼失敗,一定要學會接受挑戰,一定要學會堅持。

提前申請結束的時候,結果下來其實並沒有那麼盡人意,我很多想去的學校都被拒了,就覺得可能真的只能去一個三四十名的學校,後來還是沒有放棄,繼續申了很多RD,申了加州的學校,非常驚喜的發現進了UCLA。所以真的很想對學弟學妹說,不管怎麼樣都不要放棄。考托福考的不好可以多考幾次,SAT考的不好多嘗試幾次,總歸不要輕言放棄,不要對自己說我SAT就是考不好,就這個分數,我就這個能力了,不是的,你的潛力可能你都不知道,所以爸爸媽媽也不要太著急,多鼓勵學弟學妹,靠他們的努力一定可以去往他們想去的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