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蘋果映紅振興之路

2023-05-12     延安發布

原標題:延安蘋果映紅振興之路

初夏時節,陝北高原上,集中連片的蘋果園一望無際。

又是一年盼豐收。蘋果園裡,果樹枝頭掛滿拇指大小的青色幼果,長勢喜人。

延安是全國集中連片規模最大、氣候條件最好的蘋果優勢產區。去年10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走進安塞區高橋鎮南溝村。在村蘋果洗選車間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這是最好的、最合適的產業,大有前途。

如今,延安蘋果種植面積達331.7萬畝,年產量達400.5萬噸。蘋果產業輻射帶動延安農民80多萬人,蘋果收入占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7%。小小蘋果已成為鄉親們增收的「幸福果」,映紅了越來越寬的振興路。

品質優良、遠銷海外、四上太空……延安蘋果質量效益持續提高,品牌價值不斷提升。挑起農業現代化「金扁擔」的延安蘋果產業,大有可為。

挑起「金扁擔」 種出好蘋果

種蘋果,果園管理是關鍵。

南溝村村民趙永東深有體會。「果園管好了,病蟲害少,才能豐產豐收。」5月8日,在果園除草間隙,趙永東談起管理心得。

打理20畝果園,耗時費力,但趙永東乾得起勁。

「種蘋果效益好。」趙永東說,「收成最好的一年,收入有10多萬元,關鍵是用上了現代農業技術。不走農業現代化路子,蘋果產業做不起來。」

在南溝村果園,一條條水肥一體化滴灌管道,精準連接著一棵棵果樹。得益於水肥一體化灌溉施肥技術,南溝村蘋果產業推廣順利,蘋果種植面積已增至3160畝,戶均10畝。

南溝村村民挑起農業現代化這根「金扁擔」,也挑來了幸福生活。

今年,洛川縣果農路紅珍比往年輕鬆不少。這歸功於果園添置的新設備——智能化電動自走式果園升降作業平台。

「往年給果園剪枝最快也得11天,今年5天就幹完了。新設備便捷又安全。」路紅珍說,「摘蘋果、收放防雹網、拉枝刻芽等作業環節,全靠它了。」

沒有農業機械化,就沒有農業現代化。「金扁擔」讓路紅珍嘗到甜頭:「農機給力,種地就能更省力。」

延安蘋果四次「飛」上浩瀚太空,名號愈加響亮。部分「飛天」蘋果就選自路紅珍所在的窪里村。

當前,窪里村推廣高標準矮砧密植示範園建設。路紅珍是技術能手,時常奔忙在果園。他說,要幫助大家做好果園管理,種出更多「飛天」蘋果。

70多年來,延安蘋果產業從無到有,一步步發展壯大。

如今,延安通過推廣黃土高原蘋果無支架密植高效「3332」栽培模式,以及黃土高原蘋果旱作節水栽培、「果畜沼」生態循環和綠色防控等技術,推動蘋果產業走上了綠色高質量發展之路。

升級加改造 發展更高效

延安蘋果越種越多,不少果園的產出卻逐年減少。品種退化是個「攔路虎」。

怎麼辦?

老果園要有新種法,矮化密植,事半功倍。延安給果園做起「減法」,開展提質增效的技術革命。

前不久,在洛川縣舊縣鎮洛陽村,蘋果首位產業培育項目啟動,村民們平整出近百畝土地,建設高標準矮化密植示範園。

「該項目建成後,全鎮的蘋果種植結構將更加合理,防災減災能力將得到全面提升,蘋果產業轉型升級的理念也會更加深入人心。」舊縣鎮鎮長郭艷民說。

高質高效,才是方向。舊縣鎮是延安推進蘋果園提升改造的「縮影」。2022年,延安建成美麗果園42個5898畝、高質高效示範園36個5986畝,改造老果園17.6萬畝。

矮化密植園建設標準高,管理也馬虎不得。

「矮化密植園需摒棄傳統管理方式,要收集氣象、土壤養分、果樹生長等田間管理數據,並進行分析,做到科學管理、精準管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黃陵縣優質蘋果示範基地項目負責人李興年說。

今年,農業農村部關於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的實施意見提出,總結推廣果業發展「延安模式」,推進老舊果園改造。如今,延安老舊果園改造成效顯著,蘋果高質量發展「百千萬」示範工程取得突破性成效,核心區掛果園綜合畝效益達3萬元以上。

全鏈條發展 拓寬致富路

蘋果種得好,還要賣得好。

小蘋果,如何對接大市場?銷售觸「網」,電商走在前!

「大家看一下主播手上這顆蘋果,果色亮麗、汁水充足……」4月28日,在陝西頂端果業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線旁,銷售主播正在給直播間的觀眾推廣洛川蘋果。

「每天的訂單在7000單到8000單。通過我們不斷拓展銷售渠道、加大宣傳力度,銷量在不斷增加。」該公司電商銷售主管趙鋒鋒說。

每年秋天,蘋果集中上市,如何解決「果多價跌」困境?

進冷庫,錯峰銷售。

「果子放冷氣庫里,解決了蘋果儲存難題,錯峰銷售讓好蘋果賣出好價錢。」黃陵縣橋山華豐果品交易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梁東子說。

冷庫儲存、智能選果、自動分裝,個性化設計、小型化包裝,錯峰銷售、精準銷售……插上現代科技翅膀的延安蘋果,聲名遠揚。

「去年,全市新增移動式冷庫22個,新增小型選果線33條,蘋果預冷分級貯藏量占總貯藏量的68%。」延安市果業中心主任路樹國說。

技術能手、蘋果「網紅」、創業青年……蘋果產業催生了一批善學習、觀念活的「新農人」。

延安市寶塔區橋溝街道煙洞溝村果農馬文昌通過認養果樹的方式,拓展了蘋果銷售渠道,實現了從「賣蘋果」到「賣果樹」的轉變。

一業興,百業旺。

如今,紙箱廠、防雹網廠等越來越多的深加工企業在延安紮根,填補了產業鏈重要環節空白,蘋果長出更多「增值芽」。

在延安,一個以蘋果為中心,串起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格局正逐步鋪展。

草木蔥蘢,生機盎然,一棵棵群眾增收致富的「幸福樹」上,綴滿枝頭的幼果積蓄著新的力量。(記者 陳宏江)

來源:陝西日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583229e1b7514ea3c3d2becb541f65f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