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因氣溫變化大,趙先生不慎受涼後出現發熱、鼻塞、流涕,咳嗽,頭痛、全身肌肉酸痛等不適,就診於蘇州高新區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經進一步完善加相關檢查,明確診斷流行性感冒。經抗病毒等治療後,體溫正常,不適症狀好轉。該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關鍵教授提醒,隨著氣溫變化,流行性感冒也進入了高發季節,除預防感冒外,需警惕流行性感冒。
關教授介紹,流行性感冒是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每年呈季節性流行,其中甲型流感病毒可引起全球大流行。全國流感監測結果顯示,目前我國各地陸續進入流感流行季節。
流感起病急,雖然大多數為自限性,但部分患者因出現肺炎等併發症或者基礎疾病急性加重發展成重症病例,少數病例進展快,可因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急性壞死性腦病或多器官功能不全等併發症死亡。重症流感主要發生在老年人、年幼兒童、肥胖者、孕產婦和慢性有基礎疾病者等高危人群,也可發生一般人群。
流行性感冒患者一經確診,需遵醫囑予以治療,同時應注意日常護理以及用藥護理,在治療期間要注意飛沫隔離,居家休息,室內注意通風,注意保暖,避免外出接觸他人,還需嚴格遵醫囑用藥,做好個人防護,避免飛沫傳播。還應注意合理飲食、保持營養均衡,需要多補充水分,可促進身體代謝,同時應清淡飲食,補充豐富的碳水化合物、充足的蛋白質和維生素,避免進食對身體有刺激的食物,以免病情加重。
那麼,如何預防流行性感冒呢?可以從以下幾點做起:一,注意保暖,及時增添衣物,以免受涼;二,注重個人衛生,勤洗手,避免髒手接觸口、眼、鼻等;三,均衡飲食,規律作息,適當運動,加強鍛鍊,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避免過度疲勞;四,保持環境清潔,室內空氣流通,流行高峰期避免去人群聚集場所,避免接觸呼吸道感染病人;五,出現呼吸道感染症狀或有流感患者接觸史,應居家休息,儘早就醫;六,疫苗接種是目前預防流行性感冒最有效的方法。接種者可有效減少患流行性感冒的幾率,尤其是高危人群,建議每年接種流感疫苗。
「如出現高熱、頭痛、寒戰、乏力、全身肌肉酸痛、食慾減退、咳嗽、流涕、鼻塞、聲音嘶啞、咽干、咽痛等症狀,應及時就醫。若出現持續高熱、休克、呼吸困難、肌無力、腎衰竭或心臟功能受損表現,應立即就醫。」關教授再次強調。(王一然)
【附】相關知識
1.傳染源
流行性感冒的傳染源主要是患者,其次是隱形感染者。從潛伏期到急性期都有傳染性,病毒在人呼吸道分泌物中一般持續排毒3-7天,兒童、免疫功能受損及危重者,病毒排毒時間可超過一周。
2.傳播途徑
流行性感冒的傳播途徑以飛沫傳播為主,其次也可經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間接接觸傳播;此外,接觸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引起感染。一些特定場所,比如人群密集且密閉或通風不良的房間內,也需警惕可通過氣溶膠的形式傳播。人群普遍易感。
3.臨床表現
此類疾病主要表現以發熱、頭痛、肌痛和身體不適起病,體溫可達39-40℃,可有畏寒、寒戰,多伴全身肌肉關節酸痛、乏力,食慾減退等全身症狀,常有喉嚨痛、乾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後不適,顏面潮紅,眼結膜充血等。無併發症者病程呈自限性,多於發病3-5天後發熱逐漸消退,全身症狀好轉,但咳嗽、體力恢復需較長時間。流感常並發肺炎,除此之外,嚴重者可並發神經系統損傷、心肌損傷、肌炎和橫紋肌溶解、休克等。
4.預後
流行性感冒患者的預後與病毒毒力、自身健康和免疫狀況有關,流行性感冒為自限性疾病,單純型流感預後較好,輕症患者可自愈,接受治療者也可以治癒,症狀較重者經及時對症治療、抗病毒治療可治癒。老年人以及有慢性基礎病變、抵抗力弱者患有流行性感冒後,預後較差,且容易出現併發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581f4dde70badcb6f269b85fab296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