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人考:廖行之(5)

2023-10-14     小樓聽雨詩軒

原標題:宋詞人考:廖行之(5)

鍾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現任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古文獻整理研究所所長,清華大學特聘教授。兼任國家留學基金委「外國學者中華文化研究獎學金」指導教授,中國韻文學會榮譽會長(原會長),全球漢詩總會副會長,中華詩詞學會顧問,中央電視台「詩詞大會」總顧問、《小樓聽雨》詩詞平台顧問、國家圖書館文津講壇特聘教授等。曾應邀在美國耶魯、史丹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講學。

編者按:

本文是鍾振振教授主持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全宋詞人年譜、行實考》(項目批准號17ZDA255)的階段性成果。

宋詞人考:廖行之(5)

西江月·舟中作

[宋]廖行之

紺滑一篙春水,雲橫幾里江山。一番煙雨洗晴嵐。向曉碧天如鑒。〇客枕謾勞魂夢,心旌長系鄉關。封姨慳與送歸帆。愁對綠波腸斷。

廖行之,《宋史》無傳,清•陸心源《宋史翼》亦未增補。《全宋詞》行之小傳殊為簡略,可增補者尚若干事。

行之,初號坦齋。高宗紹興三十年,易「省齋」,時年二十四歲。衡州衡陽縣人。

孝宗淳熙十二年(1185),迪功郎、岳州巴陵縣尉、巡提私茶鹽礬兼催綱。

廖行之《省齋集》卷六《上王判院書》曰:天幸吏銓,應選調尉巴丘,試吏且數月,稍稍采知閭閻吏治之實。湖鄉自更搶攘,雕敝未復,官府一切政事叢脞,巴丘為甚。戎備廢闕,僅給使令;胥吏猥慢,不閒繩尺。某第隨力之所至而葺之,不敢矯,亦不敢惰。然此特一尉之責,無大休戚。就令某能稱職,亦細故,身不足為門下報。竊惟閣下以將明之材被臨遣之寵,人皆曰奉使有指,正以督視郵置,郡縣承望,競以治傳舍、核文書為務,唯恐一旦英節按行,二事有闕。文移急於星火,工役煩於督責,僅可美觀矣。某獨以為郵置之事,則有司存,平時專之以巡轄之官,督之以提點、提舉之職,固不廢也。上有隆指,屬之節下,夫豈能知之?且古者天子遣使以循行天下,於周為盛,送之以禮樂,而《皇華》之詩歌焉。其詩果何謂哉?五善之意,叔孫重拜而不敢慢。方周盛時,天下之人才、政事、風俗、財力莫壅於上聞,制治保邦,曾無遺慮,皆賢人君子之功。今觀《烝民》之詩,其誦仲山甫悉矣。古事大抵若此。漢世以逐捕盜賊而出繡衣,以卭筰請吏而遣中郎,君子皆不以為宜。獨汲長孺頗知大體,謂越人相攻,不足以辱天子使者。至河內之行,以家人失火不足憂,而便宜發粟振水旱之傷,寧矯制為之。武帝亦賢焉,而弗加罪。古人用心,學者宜考之。方今聖天子在上,內外各安其職,未嘗輒命一使,傳舍、文書之事,豈其煩四牡驅馳數千里之役哉!竊料節下是行,九重眷顧,東南之地遠於朝廷,人才之通滯,政事之當否,風俗之美敝,財力之息耗,須循行省察之,而不欲以是名者,殆謹於命使,以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姑借郵置為名爾。節下以鵷行之尊,日侍清光,必德意之知,志慮之洽,乃今乘軺擁節為天子命使,《皇華》之善,《烝民》之賢能,正其平居講學事,出而施之,其用端有在矣。且某一介,猶知守所學,不憚於出位,茍有所見輒言之,而在位者亦嘗采其一二,顧於門下思所以展諸生之報,尤不可憚已。輒以其嘗所為白事之文,或可備訪問之萬一者若干事為一編,先之為此說,獻於節下。伏惟觀風問俗之餘,試一覽之,亦可以見某不敢徒梏於目前以應典逃責,蓋嘗有意於斯世,庶幾無負門下,則陸氏一莊萬有一不遂荒爾。干冒戰越。

按,廖行之此書即撰於淳熙十二年任巴陵縣尉時。

宋·郭應祥《省齋集跋》曰:淳熙辛丑春,余待試南宮,始識廖天民於臨安客舍。後五年,余為巴陵簿,天民實領尉曹。簿與尉官相近,寅夕相與,商確職事之餘,觴詠追隨之樂,殆月無虛旬也。久之,天民以侍養棄其官,余嘗三致書道挽留之意。天民勇于歸,余悵然自失。後二年,天民有子登進士第,與舍弟應龍為同年生,亦嘗寓書交相賀也。後二年,餘外移衡陽丞,心獨喜,自念他日造官下,天民儻猶里居,當追講舊遊也。辛亥之秋,余就薄宦期,拏舟至蒸江,則天民之亡,既除喪矣。訪舊驚呼之念,實切於余心。猶幸其子之賢,崇篤世契,交情久彌厚也。天民自少力學,五舉而後收科,於書無所不通,而尤邃於義理之奧;於文無所不工,而尤長於吟詠之適。今所謂《省齋文集》者,蓋天民既歿之後,其子所裒次者如此。若其平生棄槁(按,同「稿」),散漫不存者,又不知其幾也。余與天民厚,不待誦其書而已熟其為人。未識天民者,儻開是編,亦可以想像其風采矣。甲寅孟春,因假其集,至官舍,莊誦數過,敬書此以歸之。是月晦,臨江郭應祥書。

按,「淳熙辛丑」即淳熙八年(1181),「後五年」即淳熙十二年(1185)。此亦廖行之淳熙十二年為巴陵縣尉之佐證。

(未完待續)

作者/鍾振振 編輯/馮 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5781d2d29ea465b1e61d804690b5f49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