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拉斯倒台:英國政治的「意式濃縮」(2)

2022-10-21     世界說

原標題:特拉斯倒台:英國政治的「意式濃縮」(2)

(前文見首條)

下一個,誰能接盤?

不論亨特和夏普斯究竟是不是故意在搞政變,他們應當會樂於看到這個結果。所以下一步呢?

亨特已經明確表達不會參加角逐,在期待利用最近投機成功取得的政治資本繼續當掌實權的財相。夏普斯不大可能出來競選,麥可·戈夫也拒絕參與,在他們這個不小的陣營里,只有蘇納克一個人能作為代表站出來。

蘇納克的問題在於,首先,他跟特拉斯一樣不利於維持政黨團結,尤其是深受詹森派仇恨;其次,他是剛剛明確被政黨基層拒絕的候選人,雖然比分差距不大而且最近的民調已經逆轉了,但是依然缺乏合法性;第三,蘇納克的公關和溝通能力比特拉斯只是強點有限。

話雖如此,不論是從賭盤上、民調上還是媒體上看來,蘇納克都是最有可能接班的。這主要是因為他的財經論述被證明是正確的,包括亨特(幾個月之前也是一位「減稅、減稅、減稅」的候選人)目前實際上在執行的就是蘇納克的政策,那麼既然只有蘇納克的路線能穩定金融市場,最自然的選擇就是直接讓他上。

另一個重量級的候選人是變色龍佩妮·莫當特,這位姐姐被看作新的麥可·戈夫式老狐狸,周一剛剛在下議院展示了一把領袖風範順便頗為心機深重地插了特拉斯兩刀。莫當特的虛偽是顯然的,但是程度還沒到招人恨的地步,實幹能力存疑,但是至少相當會做表面文章,本人缺乏財經專業背景反而意味著更可能和亨特或者蘇納克達成分工協議。如果保守黨想要的是一個能展示團結穩定的領導人,這是一個還可以的選擇。

同樣有希望的共識候選人是華萊士。華萊士前幾天聲稱不考慮當首相,不過那是在特拉斯辭職之前。華萊士在高人氣背後也確實有缺陷,首先是缺乏黨團中實質性的支持勢力,其次是基本只有國防方面的經歷而對經濟毫無涉獵,第三是缺乏真刀真槍選戰的考驗。

不過,缺乏自己的勢力有可能反而意味著可以平衡黨內各派,而唐寧街十號缺乏財經方面的主張反倒可以讓唐寧街十一號好好發揮(同時在財經和政權之間做風險隔斷),缺乏選戰考驗也或許能被乾淨穩重的形象彌補。如果他出來選,也會是很有力的角逐者,特別是在黨內急於在下周五之前推出新人的情況下,但前提是他要首先同意參選。按照常理,政客關於自己沒有野心的自白只能信三分,但在今天的英國政壇面前,也不能排除華萊士真的是想要躲開唐寧街十號這口越來越大的黑鍋,等著早日穩妥封爵,可能還在考慮接班北約秘書長的機會。

最值得討論也是最被廣為討論的是把詹森請回來的可能性。情況在迅速變化,但是從目前流露的風聲聽起來,他似乎躍躍欲試。

鮑里斯·詹森再一次成了首相熱門人選 / 網絡

保守黨議員們如果還有理性就應該儘快掐斷這種可能,因為詹森的選舉魔力已經失效了,而他的一屁股爛帳卻還留在那裡,轉一大圈之後再把他請回來,選舉態勢只會比六月份送他走的時候更差。何況過去幾個月里所有背刺過、背叛過、跟風踩過詹森的議員都有必要考慮,難道詹森是一個慷慨磊落以直報怨的人嗎?

問題不在於大部分議員是否意識到這種可能有多麼恐怖,而是在於死忠於他的那一小撮人能否運作出一種議員們不得不重新以某種方式讓他站到基層選民面前。

1922委員會目前公布的新規則是周一下午兩點之前獲得超過100名議員支持才能入圍,如果只有一個人入圍就自動當選,周一直接成為首相;如果有兩個人入圍(目前一共有357名,蘇納克上次競選最後一輪拿到137票,莫當特105票,能有三個人入圍的機率微乎其微)再讓基層黨員線上投票。這個設計基本上是在最大程度避免再讓十六萬黨員選首相的情形,並且儘量排除詹森回爐的可能性。我們記得,他倒台前已經找不到足夠的議員補政府的缺了——當然,話也不能說死,下一階段發展主要取決於詹森能不能重新整合一個100名議員的陣營,而這又主要取決於蘇納克、莫當特和華萊士之間能否迅速實現整合。

諷刺的是,假如保守黨真的最終無法找到一個能夠至少在表面上體現妥協和團結的新領袖,保守黨痛苦的垂死掙扎有可能反而會更快結束。那些已經對在保守黨內連任徹底失去希望的黨員跟反對黨合謀(換取反對黨提名或者其他退出政壇之後的好處),從而觸發提前大選的可能性會上升。

話說回來,作為寫時評掙外快的人,對於特拉斯多少還是有幾分感念的。反正專欄作家跟政客一樣,只要皮足夠厚,就不怕被翻來覆去打臉,總能給自己找到一點首尾自洽。在寫特拉斯上台時,我說「留給她威脅柴契爾雕像的時間恐怕不多了 」;在寫她面臨危機時,我說英國比義大利強的也就是還有工黨或多或少可以指望 如今特拉斯的時間到了,而在幾個小時前,英國媒體剛剛發明了「不列大利」(Britaly)這個詞。

來杯意式濃縮吧,雙倍。(責編 / 張希蓓)

點擊 圖片直達往期精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5751c80085770b9ef51f8d270e77ff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