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朋友圈消失的i人,都去哪裡了?

2023-12-13     新周刊

原標題:從朋友圈消失的i人,都去哪裡了?

(文末有福利!)

你是內向的「i人」還是外向的「e人」?這恐怕是過去一年中最火的問題。

曾被用於企業面試的MBTI,是一種基於心理學理論的性格分析工具,近幾年在年輕人間迅速流行。曾經最討厭聊星座的朋友們也主動做起了測試題,用「我是i人」「我是e人」來介紹自己。

(圖/網絡截圖)

有趣的是,本應內向的i人,在關於MBTI的討論中卻異常活躍。網際網路上的i人有著數不盡的meme圖和詳盡的性格分析,論造梗的能力,還得是i人。

MBTI人格類型微信指數近30日均值。(整理/驚蟄青年,2023年12月)

內斂的i人有著許多可愛的外號:「小蝴蝶」INFP、「溫暖的機器人」INTP、「小護士」ISFJ……善良而溫柔的他們,會在聚會中默默觀察大家的需要,也是朋友低落、難過時最可靠的傾訴夥伴。

(圖/網絡截圖)

然而,在「外向」被視作一種能力的社會裡,好好當個安靜的i人並不容易。「迫不得e」「為i做e」「生而為i,我很抱歉」……2023年,與i人相關的詞條頻頻衝上熱搜。當那些窘迫的時刻被更多i人共鳴時,我們發現自身的局限是可以被理解的,還有許多i人和我們一起探尋著跟社會相處的方式。

(圖/《壁花少年》)

因此,在這個「i人」大膽暴露自己、表達自己的2023年,新周刊、驚蟄青年聯合騰訊新聞《陌生的身邊》欄目發起話題互動,想聽聽大家的「至i時刻」

請拋下那些莫名的羞恥感,來聊聊和陌生人搭話的坎坷、聊聊自己扛下所有的狼狽、聊聊被忽視的尷尬……誰又沒有過「i」到極致的時候呢?「i人」和「e人」不僅僅是一種生硬的標籤,更是人們對自己的探索和關切。

當然,你也可以聊聊身為i人而敏銳察覺到的那些生活片段,如一個獨處充電的午後、內心翻湧的細膩感受、悄悄拍下的瞬間風景……或許,你會在評論區發現和你一樣有趣的靈魂。

點擊上方卡片,分享你的至「i」時刻

我們將根據內容原創性和趣味性等標準,挑選出20份投稿,於2024年1月5日為大家呈現續篇。同時,我們將會對入選作品進行線上投票,排名前十的朋友將獲得「《新周刊》「2023大盤點」&騰訊龍年公仔」一份。

徵集活動於2023年12月29日截止,結果公布日期為2024年1月12日。請留意驚蟄青年公眾號評論區及新周刊App系統通知,並在結果公布後15日內填寫收貨地址,逾期視為放棄領取資格。

*特別說明:參與者需保證作品為原創作品,保證不侵害他人著作權。若參與者提交他人作品或侵犯他人著作權,一切賠償責任自行承擔。

撰稿 Kyla

編輯 草莓脆

校對 楊 潮

封面 《正常人》

頭圖 網絡截圖

讀完點個【在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5569bf7971c02796f72606e160216c3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