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不是脾氣差,媽媽只是太累了......」無數人讀完淚崩了

2022-03-08   凱叔講故事

原標題:「媽媽不是脾氣差,媽媽只是太累了......」無數人讀完淚崩了

作者丨養樂多

網上一段視頻,看了讓人辛酸。

山東濟南,一位媽媽在商場向看起來只有3、4歲的小男孩怒吼:

「誰讓你進來的?我快超時了知道不?再亂跑就給你鎖在家裡。」

小男孩戴著頭盔,小心翼翼又踉踉蹌蹌跑去牽媽媽手的慌張模樣,讓人心疼。

可這位向孩子嘶吼的母親,也實屬無奈......

原來,她是一名外賣騎手,眼看這單即將超時要被扣錢,而不省心的娃又到商場亂跑,隔著螢幕都能感受到媽媽的煩躁和焦慮。

作為外賣員,

她穿著厚重的長款灰色羽絨服和黑色棉鞋,頭戴笨重的頭盔,騎著摩托車,爭分奪秒地穿梭在冰天雪地里,無暇顧及女人的精緻,只為生活。

身為媽媽,

她給男孩配了適合他大小的安全帽,孩子跑丟,她焦急地四下找尋,為了護孩子周全,一刻不敢鬆懈。

評論區,有網友說得通透:

「她吼的不是孩子,是生活。」

「不要再說這位媽媽了,生活不易,哪個媽媽想讓孩子跟著自己受苦。」

面對超負荷的工作量、賺錢的壓力、帶娃的辛苦,這位媽媽向孩子大發雷霆的那一刻,充滿無數委屈和酸楚,仿佛偷窺了千萬媽媽的生活。

「每個人都想成為溫柔的母親,卻硬生生被生活的瑣碎和壓力折磨成了一隻滿身是刺的刺蝟。」

媽媽不是超人,她也會有情緒崩潰的時刻。

媽媽吼的不是孩子,是生活的辛酸

每一位向孩子發脾氣的媽媽背後,都隱忍著生活的苦。

地鐵車廂里,媽媽大聲地呵斥孩子:

「是不是不見了你再找找,你怎麼能弄丟呢?」

小男孩看起來只有4、5歲,被媽媽痛罵後,不像別的孩子第一時間大哭。

而是認真地翻著衣服口袋,一手抓著扶手,一邊俯下身子低頭找,很膽怯地嘟囔著好像丟了,頭也不敢抬。

媽媽頓時氣炸了,臉憋地通紅,蹲在地上怒視孩子的眼睛,激動地動手打了他,聲音顫抖略帶哭腔地喊著:

「沒錢你還不懂事,你知道這是多少錢嗎?」

正值尖峰時段的地鐵上,這位「火山爆發」的媽媽和「嬌小無助」的孩子,瞬時成了人潮洶湧的焦點。

大家都以為是弄丟什麼貴重東西,可當媽媽說丟的是5塊錢時,四周的眼神從「同情心疼」,轉化為「仿佛見了一個女瘋子」。

5塊錢,甚至買不了一個冰淇淋,卻把這位媽媽逼迫到崩潰邊緣,還對已經非常懂事的幼童嘶吼、咆哮。

有人憤慨地表示,她不配做母親。

可又有多少人懂得這位媽媽的艱難。

她是單親媽媽,還要照顧生病的母親,平時只能用零碎時間打工,月賺900元。

這次出門,是想去親戚家借點錢過年用。

每個女人都夢想「貌美如花,高貴優雅」,可當生活的繁重和瑣碎一點一滴蹂躪著媽媽的心性時,她也不經意間變得「面目可憎,尖酸潑辣」。

時而崩潰暴怒,時而默默流淚,是多少媽媽的狀態。

12月20日,福建南安,一位雙胞胎媽媽頭髮凌亂、背靠著牆仰頭大口深呼吸,試圖讓自己平靜,可最終還是蹲下身,無助地抱頭痛哭。

從一大早開始,媽媽就獨自帶著兩個兒子打預防針,手裡抓住一個,另一個又跑得老遠。

拖著沉重的步伐回家,沒時間疲憊,要趕著煮飯、喂娃、哄孩子睡覺。

而兩個小傢伙正是調皮搗蛋的年紀,纏著媽媽什麼都不讓做。

似乎這一件件瑣事都是平常事,可當它們一件件積累下來時,早已讓媽媽無暇應對、潰不成軍。

這視頻中的一幕,不過是帶娃日常的冰山一角罷了。

每一天,媽媽們都要像一個24小時不停旋轉的陀螺,為孩子服務,為家庭奔走,滿身疲憊也必須時刻緊繃著弦,被生活包裹得密不透風。

有位媽媽在微博留言:

透過字裡行間濃濃的無助,我看見了一個媽媽最真實的絕望。

用盡一身力氣,換來家人嫌棄。

無人理解無人指望的孤獨,家務瑣事劈頭蓋臉的痛擊,壓力與情緒猛烈碰撞……

讓曾經溫柔從容的少女,進化成對生活歇斯底里吶喊的「怨婦」。

當媽後最怕的,是沒照顧好孩子

焦躁時衝著娃「河東獅吼」,過後追悔莫及,恨不得時光倒流,不管不顧把孩子摟在懷裡的,都是親媽操作。

在溫州,一位媽媽經營路邊攤,正值用餐高峰忙不過來,慌亂中吼了女兒。

女兒沒有喊鬧,懂事地躲在餐桌角落,頭埋進膝蓋里偷偷哭泣,小手不停抹淚。

媽媽發現後非常心疼,後悔不已。

「錢賺得再多也比不上你的快樂,寶貝對不起。」

被愧疚感強烈折磨的媽媽,在疼惜孩子和憎恨自己的情緒中徘徊,久久難以抽離。

有網友說道:

左手抱娃,右手養家。

媽媽的母性已經在生活的折騰中消耗殆盡,再用「愛」這種高大上的道德標準要求自己,媽媽們從焦慮走向崩潰,最後陷入深深的自責。

她們恨自己無能、怪自己自私,為對孩子生出的怨氣而羞愧。

前幾天,朋友給我講了她星期六的「日程」。

爸爸去加班,她一大早起來給娃做飯,喂飯時娃見到菜里有根頭髮,突然就吐了,弄得自己和娃頭髮上、衣服上全是嘔吐物。

馬上給娃換衣服、洗澡,安頓好孩子之後清潔自己,這就到午睡時間了,哄娃睡覺。

下午做家務、又是喂飯,帶娃出去玩。

晚上九點了,終於能好好休息了。

孩子尿床了。

朋友說,那一刻有點像古時候的勞役,熬到自由,突然又被召回去繼續「服役」。

她的情緒噴薄而出,拎起孩子就開始大吼,嚇得娃哇哇大哭。

事後,看著娃那張掛著淚珠睡覺的小臉,朋友心裡宛如刀割。

「沒有在深夜失聲痛哭過的媽媽,不足以談人生。」

當了媽,最怕的是自己沒忍住,對孩子發了脾氣,給他們留下陰影,虧待了孩子,內疚感便成為媽媽身上的一道枷鎖。

一是沒退路,二是沒出口。

孩子的事,所有的人都可以任性甩鍋,不爽了都可以甩手撂挑子,只有親媽必須持續用愛發電。

而母愛是一種火焰,如果投射的距離和方式不當,既會灼傷孩子,也會傷害自己。

陷入負能量怪圈的媽媽們,一邊崩潰,一邊自愈。

當媽之路,就是一場修行

古靈精怪的小S曾在綜藝節目中大哭,她說:

「我就是個媽媽,我就是個中年婦女,我不是超人。」

是啊!

媽媽也是一個會哭會累的普通人,偶爾的暴躁就當作一場發泄,不必愧疚。

更不應該陷入負面情緒的循環中,用崩潰後的自責來給自己壓力。

這世上,從來沒有永遠不發脾氣的100分的媽媽。

· 克制過於自責心理,給自己減壓

同事在和孩子發完脾氣後,陷入深深的愧疚中,抱著娃比她哭得更慘,反倒把孩子嚇蒙了。

女兒翻出一塊巧克力,塞進同事嘴裡,還親了她一口。

反倒是娃哄起了親媽。

其實孩子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脆弱,也不像成年人背負那麼多心思。

神獸們通常是「開心了就笑,難過了就等會再笑」。

相比之下,倒是媽媽們要懂得自我寬慰,克制自責心理,學會自愛。

畢竟,咱們是娘,不是神,讓自己更好,才是為娘之道。

· 發完脾氣,第一時間安撫孩子

開頭怒吼孩子的騎手媽媽,即使發了脾氣,也不忘牽起孩子的手。

有位網友評論得很妙:

情緒宣洩之後冷靜下來,好好解釋一下,也聽聽孩子「耍賴」的內心需求。

曾經有個小女孩問媽媽一小時的工資是多少錢,媽媽說50元,隨後孩子管她要40元錢。

媽媽大發雷霆,以為孩子是處心積慮要零花錢。

實際是女孩拿了攢的10元零用錢,湊在一起,想讓媽媽完全陪自己一小時。

很多孩子不會直接表達內心,而他們的行為舉動暗藏了潛意識的需求。

安撫孩子的同時,也真正了解小傢伙的想法,給孩子更多安全感。

· 再忙,也要留點空間給自己

曾有媽媽吐槽說:

「為了養孩子,全職在家,沒有護膚品,沒有漂亮衣服,沒有社交,落下一身病,一屁股外債...」

這樣的當媽體驗,「英雄人設」,不要也罷!

有部外國電影,裡面的媽媽覺得帶娃壓得自己喘不過氣,就租了個房子,每天抽時間去「自我療愈」。

即使鄰居懷疑她出軌,她也不放棄「做自己」的時間。

再忙,也記得留點空間給自己,可以是興趣愛好,可以是養花聽音樂,吃飯逛街。

生活有個微小的期待和快樂,媽媽才能更加元氣滿滿。

電視劇《實習醫生格蕾》中,有這樣一段話:

「孩子們就是讓人睡不好覺的黏糊糊小怪物,還天天纏著你唱幾十遍的兒歌。

不過他們也會覺得你講的一切都很好笑,讓你覺得,一切都是那麼美好。」

是啊,孩子確實會「擾亂」媽媽的生活,

可當媽媽遭遇生活的強烈暴擊時,

孩子又是她們繼續活下去的理由。

願每個媽媽照顧孩子的同時,也能做個買糖買鮮花,有人哄的小姑娘。

每一個媽媽,

都不是天生就會做媽媽。

所以,不必時刻都是細心的,

也不必是偉大的,堅強的……

媽媽們,學會鬆綁吧

爸爸們,給身邊這個女人更多的體貼吧

——End——

作者:養樂多,90後金融女,一半煙火,一半清歡。生活原本沉悶,但跑起來就會有風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