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在骨子裡的學識和智慧,才是你最硬的後台

2022-04-13     人文傳媒網

原標題:融在骨子裡的學識和智慧,才是你最硬的後台

前幾天看到一位博主,發了一篇關於曾國藩先生的故事,深深地觸動了我,頓時心生敬仰,雖不能及,但心嚮往之。

梁啟超在《有史以來不一二睹之大人》一文中,說曾國藩「固非有超群絕倫之天才,在並時諸賢傑中,稱最鈍拙」。

意思是說,曾國藩本來就不是個超群絕倫的天才,跟他同時代的那些歷史名人、豪傑相比,曾國藩也只能算是個智商低下的人。

01

梁啟超還在這篇文章里,寫了曾國藩背書背不過賊的故事。

一個冬日夜晚,時年14歲的曾國藩在家背書,一篇短短的古文,翻來覆去讀了多少遍還背不下來。

一個「梁上君子」等了大半夜,眼看天都要亮了,啥也沒偷著,還挨了一夜凍,氣不打一處來,實在忍無可忍,出來對曾國藩說:「我都會背了,你還背不了,笨成這樣,還讀什麼書啊!」

說完流利地把古文從頭到尾背了一遍,然後一臉激憤地揚長而去。

這個故事並非是空穴來風,曾國藩自己就在家書中說過,少年時不擅背書。

而他讀書就是如此之慢,「沒弄懂上一句,絕不讀下一句」,一篇短文需要很久才能記住。

雖然讀書很慢,但因為他勤奮、踏實、能吃苦,下足了「笨功夫」,進入仕途後十年七遷,連升十級,被封為一等毅勇侯,成為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蔭庇子孫。

他讀書時會準備一個筆記本,邊讀邊記,有時候讀一頁書會做十頁筆記。

這種極慢的讀書方式,讓他十年時間創作了103萬字的「國學大典」——《管錐篇》,內容博大精深,堪稱鴻篇巨作。

02

在古代人們都以聖人為榜樣,作為一生所追求的目標。雖不能人人都成為聖人,但也不失為仁人君子,善人好人。

今天,卻存在著一種很嚴重的危機。青少年以娛樂明星為崇拜偶像。瘋狂的學習他們的穿著打扮,生活方式,價值觀念完全受其影響,變得追求外在的時尚,愛慕虛榮,注重外表,完全失去了內在的修養。

網上曾熱傳一個視頻,某品牌牛奶被大量拆開,直接被倒入溝渠中,這樣荒誕的事情就是起因選秀節目投票。

涉事飲品是某選秀節目的合作方,觀眾購買後可以為該選秀節目的選手投票,但投票需要掃二維碼,而二維碼在瓶蓋內,開了瓶才能掃碼投票。

2020年,半月談雜誌對全國2萬多名12歲至18歲中學生開展「青少年追星調查」。調查問卷顯示,有42.2%的中學生自小學就開始了追星生活,有52%的中學生追星時間在3年以上。如此龐大的青少年追星群體,難道不令人擔憂嗎?

03

以古人為榜樣,每讀一篇文章,了解一位古人的人生歷程,對自己來說都是最寶貴的財富,要比盲目的追星,更有價值,更有意義。

讀一篇文章,學一位古人,長一分智慧。

初入官場的曾國藩鋒芒畢露,遇事喜歡硬剛,事情表面看似擺平了,實則傷了和氣,失了人心。

最終,落得個被剝奪軍權,狼狽回家的境地。

在家的那段時間,他反覆內省,方悟:太剛易折,柔則長存。

為人處事,能剛不能柔,能方不能圓,能進不能退,註定會失敗。

復出之後的他,低調謙遜、溫和有禮,把「柔」字發揮到了極致。

為了緩和與左宗棠的關係,他作為主帥選擇徒步親自前去左府,以示誠意。

走到跟前,面對左府只開側門的刻意刁難,他坦然而入,而且一進門就檢討自己。

正因如此,才有了他後來的門庭若市、人心所向,仕途無往不利。

古語有云:水至柔而至剛,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水為百穀之王,善處其下也。

柔,從來不是懦弱,反而是一種穿透人心的力量,是一種胸襟、一種格局。

對人對事,溫柔以對,便能四兩撥千斤,以小力勝大力。

晚年曾國藩總結自己的人生體會說,人的一生,就如同一個果子成熟的過程。不能著急,也不可懈怠。

一個人最大的底氣,不在財富的多寡和地位的高低。

當你博覽群書後,那些融在骨血里的學識和智慧,才是你最硬的後台。

人生,就像一次漫長的旅途,多讀書,會讓我們明白道理,道理就像是照亮我們人生前行的明燈,會讓我們看清是非善惡的真相,會讓我們增長智慧,人有了智慧,生活中便會減少很多煩惱。用智慧教育孩子,用智慧經營家庭,用智慧與人相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54d4a12d628b04ad1daff791feb8a2d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