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屆烏鎮戲劇節主視覺
2022年9月29日下午16時
第九屆烏鎮戲劇節發布會在北京舉行
本屆烏鎮戲劇節主題為 「豐」
順逆皆境,豐儉由人,不問收穫,志在耕耘
秉承耕耘之心,持續開拓戲劇之土壤
在發布會上,烏鎮戲劇節發起人兼藝術總監孟京輝揭開了本屆特邀劇目的面紗。
【黃金分割】、【自由落體】、【孤獨的質數】、【萬有引力】、【量子糾纏】、【永動機】六大版塊
今年,烏鎮一共啟用9個劇場
邀請了22部特邀劇目,共計63場演出
2022年10月25日10:00
第九屆烏鎮戲劇節特邀劇目將在大麥平台全面開票
本屆特邀劇目票價將貫徹均價400元以內低價惠民政策 烏鎮戲劇節演出票不包含烏鎮景區門票
但除特價票或預約免費票外
其餘邀請劇目演出票可憑票免費進入烏鎮西柵景區一次
第九屆烏鎮戲劇節發布會現場,北京
《有染》記者發自現場
貝七
對於大多數去過烏鎮的觀眾,烏鎮戲劇節,是一次聚會,更是一場「夢」
而對於尚未去過烏鎮戲劇節的觀眾,「烏鎮」二字,是嚮往,更是想像。
那麼,今天我們邀請到數位, 還沒有去過烏鎮戲劇節朋友,來分享為什麼自己想去一次烏鎮戲劇節。
JY
周末住劇院,看戲也做人類觀察的刻薄觀眾
在看劇的人心裡,烏鎮總像是必經的一站。在那短短的1個月里,這個江南小鎮突然成為了一個巨大的造夢空間,有著和其他時候完全不同的氣質。
平時在劇場裡看到的多是久經打磨的,甚至是在大浪淘沙的時間的力量下層層篩選後的精品。 在烏鎮,總覺得能見到更多新鮮的,可能是不成熟的,但代表了一些年輕的、天馬行空的想像,一些尖銳的、充滿創意的表達。就像平時在劇場的2個小時,可以使我抽離現實,去觸碰更多人的人生印記、去體會更豐富的情緒思想,完全把注意力放置到一個與現實無關的時空里,無論作品講述的是一個現實的還是虛構的故事,那都是另一段與個人經歷不同的歷程,再用這些表演里獲知的豐富的情感反哺自己。
而烏鎮的夢,可能更稀奇古怪,更長,這也使得去一次烏鎮於我而言,更加成為一種Refresh身心的方式。
香檳紅花油
需要去劇場來續命的觀眾
正如熱愛音樂的人甘願不辭疲累蹦跳一場又一場音樂節、沉迷閱讀的書蟲期待徜徉於一次又一次書展,對於喜歡觀劇、習慣走進劇場的觀眾來說,烏鎮戲劇節無疑是天堂一般心之所向的存在。
在現場表演中、論壇交流里,我能得以暫時逃離生活的紛繁蕪雜,盡情沉浸於戲劇藝術美學。觀賞劇目本身已是身心的極大享受,如果有機會聆聽業內人士的探討和分享,那麼在與戲劇對話時,我便更能領略到它的深刻含義。 又也許在某一場演出時遇到同好,碰撞觀點,或者僅僅是大家一起讚嘆同一部作品,這樣的際遇都令人著迷。
烏鎮蘊含著江南小鎮的自然氣息,戲劇散發著舞台藝術的自由氛圍,兩者因為烏鎮戲劇節完美結合,這化學效應也許真是應了那一句「如幻 如戲」。
笑笑
努力不上頭的看劇人
其實我入坑戲劇還不到一年,是上課的時候老師隨口的一句,「你們空閒的時候可以去看看戲劇。」才把我引入。而烏鎮戲劇節被我了解也是在同年的11月。在那之前,我的認知里烏鎮就是小時候去過的江南水鄉,而戲劇就是在劇院裡看的劇目。但現在,我想去一次烏鎮戲劇節。
在我的記憶中,烏鎮是由兩部分組成的:一是小學的時候駕車凌晨前往烏鎮。那漆黑的高速以及旁邊「陰森」的樹林都不免讓小時候的我聯想到喪屍世界的前夕,那時的我只想著快點、再快點到達烏鎮;二是烏鎮本身江南水鄉的魅力:記憶里舒適的環境、開滿河邊的飯店酒家以及讓我感到害怕會有掉下去風險的石橋。那時的我覺得烏鎮是最適合逃離現實的地方,烏鎮外就會有「喪屍圍城」的危險。
正式深入了解烏鎮戲劇節是在上課時邀請參加了烏鎮戲劇節的學姐來分享。說實話,我並不記得學姐講了什麼具體內容, 我只記得她那次分享帶給我的憧憬、衝動、感動以及衝擊,讓我覺得我一定要去一次烏鎮戲劇節體驗一下!
這不到一年的時間,戲劇之於我來說是在迷茫的世界中看到了玫瑰色的黎明;是收到黃玫瑰的驚喜;是在酒館中歡樂地唱歌跳舞;是隨時掛在嘴邊的牽掛;是每天下意識打開豆瓣和大麥;是被炸開一定要加場的堅持……是我一定要去一次烏鎮戲劇節。
ZJ
櫻寧
剛步入戲劇領域的戲文人
戲劇節對於戲劇愛好者來說,是一次戲劇盛宴,更是一次靈魂的碰撞。
大學本科在上海讀書時,節假日去了一趟烏鎮,特別喜歡烏鎮悠然宜人的環境,在那裡仿佛時光也變慢了,可以自如地傾聽到內心的聲音。那時候的我還未踏上戲劇之旅,「戲劇」對我來說還是個模糊的概念。傍晚,我看著烏鎮大戲院在夜裡發光,好想進去看看呀,就覺得劇場裡總有什麼在吸引著我,現在看來真像一種冥冥中的指引。
後來看《戲劇新生活》的時候,了解到烏鎮有水劇場可以做成環境戲劇的形式,我就更想去戲劇節了!
去年10月,準備考研的時候,我終於搶到了烏鎮青年競演的票了,可惜啊,因為時間問題,最終沒有去成。後來又是在別人口中聽到了各式各樣的演出如何如何。
現在我終於走上了戲劇之路,我再也不想對烏鎮戲劇節道聽途說了,我要去自己感受戲劇的烏托邦!
菁蕪
正在努力學習,嘗試跨學科融合的美術設計
烏鎮對於學風景園林的我來說,最開始的印象是風景區,是溫柔的江南水鄉。後來接觸戲劇,慢慢的做了一些戲劇實踐後,在旅遊淡季去過一次安靜的烏鎮,和朋友走在街巷間,享受了寧靜詩意的水鄉慢生活。但路過了大大小小的空劇場,看到了種種殘存的戲劇節痕跡,讓我不免好奇。 朋友曾參加過烏鎮戲劇節的青年競演,和我分享了種種戲劇節的經歷,從在這兒上的戲劇課堂到演出經歷,描述中就能想像到熱鬧的氛圍,仿佛看到一群熱愛戲劇的青年人們在演出後坐在酒吧門口談天說地。
再加上身邊的朋友們基本都去過烏鎮戲劇節,就更想去看看了。
雖然,我從來不喜歡在旅遊旺季、節假日時去景區,但烏鎮戲劇節的戲劇實踐機會,學習機會,觀看各種劇目的機會,和凝聚起來對戲劇熱愛的氛圍都深深吸引著我。久聞其名,也希望能親身感受。
京褲子
混在劇場的斜槓青年教師
烏鎮戲劇節在大家眼中應該是一個標杆吧,很多優秀的國內外作品都是從這裡開始被大家認可,然後走向各個劇場,被更多的人看到。比如說《葉甫蓋尼·奧涅金》《雞兔同籠》《裁縫》。烏鎮戲劇節為劇院篩選出了許多讓人讚不絕口的作品。
以前離烏鎮很近,就在杭州上學,買過一張票,沒記錯的話應該是日本某劇團的《櫻之園》,後來因為某些原因,沒有去成。雖然知道每年都會舉辦,但之後每年總有一兩件不得不做的事情耽誤行程。或者是買不到心儀劇目的票。
除了想作為觀眾去烏鎮戲劇節。 曾經還想過作為演員去烏鎮戲劇節。腦袋裡裝著天馬行空的想法,想落地,想展現。不過因為沒有執行力,都擱淺了。
在蚌灣劇場外等候入場觀看「青年競演」的觀眾
烏鎮官方
蚌灣劇場內,正在上演「青年競演」的現場
烏鎮官方
小狂人
狂人不寫日記,想去看戲
想去烏鎮戲劇節,其實已經想了好幾年了。但總是與工作相撞,未能成行。
我去過不在辦節期的烏鎮,一牆一檐、一磚一瓦、一橋一河都透著江南的婉約。人聲在煙火氣里朦朧,船隻劃出一路細碎波光。作為一個現代人,我喜歡看最古樸自然的風景,享受最現代化的設施,在所有古鎮里,烏鎮是最合我意的。但我一直好奇婉約的B面——辦節期的烏鎮,先鋒藝術與古樸街道的碰撞,青年藝術家對世界的觀察和對藝術的熱愛在烏鎮平靜水域中掀起的熱浪……
三年疫情,世界瞬息萬變。這種不確定感在親身經歷了接近三個月的隔離管控、疫情靜默後,達到了頂峰。 作為一位藝術「民工」,我更加想去烏鎮戲劇節,為美景、為鮮活的生命、為熱愛,為劇場鈴聲響起的那一刻的內心安定。感謝這世界還有藝術,感謝這世界一直有人堅持藝術。
阿Lynn
剛接觸話劇1年的話劇「新人」
新晉劇場打工人
作為一個話劇「新人」——接觸話劇不到一年、看過的劇還在個位數,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對於話劇的了解,尤其是獲悉新劇,基本上就兩個途徑:朋友推薦,和戲劇節。那說起戲劇節,我知道的戲劇節也很少:杭州戲劇節和烏鎮戲劇節。至於想去烏鎮戲劇節的原因,首先多少帶了些求異心理,想去不同的地方,坐在不同的劇場裡,看一些在杭州看不到的東西。其次,氛圍感也是一個對我來說很重要的驅動力,單從看到的圖片都能感受到戲劇節期間烏鎮濃厚的藝術氛圍,說實話還挺讓我嚮往的。畢竟對以前的我來說,藝術並不是一個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事物,更像是「白月光」,很美很好但和我關係不大。
最後一點,作為剛踏入話劇行業的「小白」,這更是個非常好的接觸和了解這個行業的機會,加深我自己對於行業的理解和認知。大概是一種帶著憧憬和嚮往的奔赴吧。
喘氣的活人
一個藝術邊緣人
我為什麼想去本次烏鎮戲劇節,一共三個方面的原因。
其一,戲劇之於我已經是烏托邦了 (這也是為什麼我不願意從事相關行業而只將其作為興趣愛好的原因),而烏鎮戲劇節在我想像中之於戲劇又是烏托邦式的存在。因為我一直是攝影,所以我很習慣作為一個記錄者或見證者參與,因此我也很希望能見證藝術家、觀眾、以及其他與戲劇相關的人 (包括我)衝著共同的目的聚集在這裡完成戲劇節本身這件藝術作品。
其二,烏鎮戲劇節是不同藝術類別碰撞的地方,所以勉強作為「藝術人」,我也很期待可以在此看到之前在劇場裡看不到或沒有看過的藝術形式,為我自己的藝術創作能密集性地提供靈感。
其三,其實從19年勉強算入行開始,連續三年都因為個人或疫情的原因錯過了,還是有點遺憾,所以希望能夠在今年趁著正式工作之前,有機會長時間地參加或者旁觀。
鳥瞰烏鎮 烏鎮官方
Muqi
生存下去搞藝術
去烏鎮戲劇節的原因有太多,單是它的緣起就足夠令人心動。以烏鎮大劇院為核心,彙集西柵歷史街區的古戲台、沈家廳劇場、秀水廊東小劇場、秀水廊西小劇場、西大街戶外劇場以及西柵水劇場在內的多家劇場,上演幾十台不同劇目,掀起的狂歡戲劇盛宴每年都讓全世界戲迷為之沉醉。
在金秋的烏鎮,感受到的是熱愛戲劇藝術的的靈魂碰撞,是著作與舞台的火花,是藝術與藝術的溝通,是尋找自我的路。
在烏鎮戲劇節,不止戲劇,更是包容的藝術殿堂。木偶表演、魔術、肢體劇、即興劇、舞蹈、戲曲…形式不必拘泥,表達自由有趣。一群有著共同愛好,追求的人們彙集在這裡,志同道合不過如此。
孫季如
「Be a badass with a good ass.」
想去一次戲劇節!
這想法始終圍繞著我,而既說起戲劇節,當然是烏鎮的,雖然這幾年也有異軍突起,但烏鎮戲劇節總還是讓人魂牽夢縈。
想想看,一個和你生活的城市截然不同的地方,一個撐船流水過的地方,一個街頭巷尾都願意你被戲劇擁抱的地方……都在告訴你,這裡不一樣,這裡可以忘記現實的無意義,單純地相信一句台詞的哲學。
不單單是如此,最早用一整座城鎮來依託起另一種生活的意識,大師的班底,前沿的青年競演,派生出的種種演藝活動,還有為此而來的人,他們、我們缺一不可地支撐起了夢的細節。克己復禮的生活里,無論頻繁還是偶爾的觀戲,都要提醒自己現實與夢境的區別,起碼在這裡,從劇院走出的那一刻,不是夢的終點。
想去一次烏鎮戲劇節,吸進去,呼出來,成為戲劇的一部分。
去了烏鎮,不吃一碗羊肉麵,是不完整的
五月初五
-劇終-
如果你去過烏鎮戲劇節,
不妨和大家分享感受
如果你還沒有去過烏鎮戲劇節
也不妨來說說心中的嚮往
評論區嘮嘮
封面圖為烏鎮戲劇節街頭嘉年華表演
李晏
有染·與美好發生關係
舞 台|藝 文|悅 音|映 像
more:
評·話劇《我不是潘金蓮》| 令你憤怒的,不該是李雪蓮的存在
評·話劇《驚夢》| 喜劇是悲劇加上一點時間
李晏鏡頭裡的烏鎮戲劇節|有人才會有戲劇,戲劇不僅限舞台
評·烏鎮戲劇節 | 隔了一年,再次舉辦,我怎麼看
保姆級實用貼 | 九大招,在烏鎮戲劇節,玩得更有戲
司機帶路|沒搶到烏鎮戲劇節的劇票,該腫麼辦?
烏鎮戲劇節 | 《青賽觀察》 鏡頭下, 從蚌灣劇場走出的創作者們
眾人談·進劇場 | 今年開春,你買的第一張演出票還記得嗎
更多閱讀 可點擊
張艾嘉 | 林懷民
佟欣雨 | 丁一滕 | 楊易
史依弘 | 蔣瑞徵 | 黃俊達
沈偉 | 杜邦 | 馮英 | 段妮
桑吉加 |黎星 | 張晉浩
大劇場版《枕頭人》 | 《傾城之戀》 | 《沉默的真相》
《永不消逝的電波》
烏鎮戲劇節
亞洲大廈| 進念二十面體
- 靈 魂 編 輯 部 -
執行編輯:五月初五
校稿:Miss Helen & Lucifer & Vane
責任編輯:Paula & Cheers
主編:許安琪 &阿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