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大利亞,為了保護被野貓捕食瀕臨滅絕的動物們,他們不得不建造一條圍欄,用來「困住貓咪」。
這麼做的原因就是:
自從貓咪進入了澳大利亞後,就成為了「哺乳動物,鳥類,一些幼小動物」的天敵和頭號殺手。
在《自然通訊》中,提到了一個數據:
據統計,被貓咪捕殺滅絕的動物種類,多達63種。
而其中最多的,就是「鳥類」。
野貓捕獵,導致一個物種滅絕,一般具備兩個條件。
第一:貓咪有足夠的食物供給
第二:生態環境處於閉環狀態
有過一個報道稱,因為野貓肆虐,某個小島上的一種鳥類,被貓咪捕捉滅絕。
而在當下,針對「喂食流浪貓」這件事,很多人持有兩個截然相反的聲音。
一些人認為:
喂食流浪貓就是在作惡,看似是善事,其實帶來的負面影響很大。
還有一些人認為:
喂食流浪貓本就應該的,既然看到了,就應該在力所能及範圍內幫助它們;至少,貓咪也是生命,我們應該尊重流浪貓的生命。
兩個觀點,誰也無法說服誰。
從感性的角度分析,喂食流浪貓,往往能激發一個人的善意,讓人獲得情緒上的滿足和成就感。
「我喂食了流浪貓,我在做善事,我心中得到了慰藉。」
這種行為,就好比「放生」。
可實際上,有些放生的人,只是在作秀,表演;有些人會往湖裡面放生鱷龜,清道夫之類的東西,你還覺得他們善良嗎?
從理性的角度分析,流浪貓就應該讓它們自然生存下去,在數量超過一定程度時,應該人為進行干預。
不主動喂食,不引起流浪貓的過度聚集,才是我們應該做的事情。
自然界的法則:適者生存。
沒有能力生存下去的流浪貓,這是它們的命數;而有能力生存的流浪貓,也不會過度聚集,這樣就減少了貓咪的繁殖數量。
過度喂食流浪貓,有哪些壞處?
請大家看清楚「過度」兩個字。
什麼叫過度?
舉個例子:
你居住的小區里,之前只有2-3隻流浪貓,還不會給大家造成什麼影響。
但某個階段,喂食流浪貓的行為越來越多,大家都爭著搶著給流浪貓好吃的。
很快,你們小區里流浪貓的數量就會聚集越來越多。
這個時候,喂食流浪貓的壞處就表現出來了。
第一:流浪貓會不斷繁殖
兩隻固定的公貓和母貓,一年能夠繁殖3-4次;而母貓懷孕後,生產的數量在4-8隻。
也就是說,正常情況下,2隻貓1年能夠繁殖下來12-32隻小貓。
即使幼貓的成活率很低,但能夠生存下來的貓咪,不斷繁殖,然後裂變。
很快,流浪貓的數量就會越來越多。
第二:流浪貓過多聚集,會影響到人正常的生活
春天的時候,貓咪會「叫春」,一群貓在你的小區樓下嗷嗷叫喚,你能忍受嗎?
貓咪為了爭奪地盤和食物,頻繁打架,叫聲此起彼伏,你能夠忍受嗎?
流浪貓聚集越多,就越是影響人正常的生活。
不僅如此,流浪貓還會捕捉它們視線範圍內的小動物,比如:鳥類,老鼠,蟲子等等。
它們捕捉之後,未必是吃下去,而是捕獵的天性和好奇心驅使。
換句話說:
喂食流浪貓的行為,就相當於在公共場合「散養貓」。
雖然我也養貓,但我在得知事態的真相後,就停止了喂食流浪貓的行為。
轉變一種心態:
即使你喂食流浪貓,它們的生存也充滿了未知的挑戰;所以,不如讓它們自生自滅,適者生存。
真的善良,不是隨便敷衍投喂幾次;而是,收養流浪貓,把貓咪帶回家去養。
你帶回家養,別人沒什麼意見。
但你頻繁、定點且過度喂食流浪貓,就是另一種形式的「作惡」,會加劇流浪貓的繁衍。
之後,流浪貓現象,就進入了死循環狀態。
今日話題:
你認為,該不該喂食流浪貓?
(文章配圖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