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來訪者走出來並不是諮詢師的功勞,而是自己突破心中牢籠

2022-08-25     十八點心理

原標題:抑鬱症來訪者走出來並不是諮詢師的功勞,而是自己突破心中牢籠

1

臨床諮詢中,很多的抑鬱症來訪者,表現出的精神狀態是萎靡不振的,而且整個人的精氣神也不是很好,整天都沉浸在自己的情緒當中,無法走出來。

工作沒有勁頭,生活沒有希望,人生無趣,不知道自己活著是為了什麼。其實在這個過程中,整個人就是一種擺爛的狀態,或者說是生無可戀的狀態。

人是一個很奇怪的動物,最後走出來的肯定還是自己,還是自己的那顆堅定的內心世界。

來訪者自己也不想抑鬱,但是這個東西就自然而然找上身來,確實讓自己無所適從,確實讓自己不知道應該怎麼辦?

生活本身是簡簡單單的,一旦注入更多的雜念,就會變得比較瑣碎起來,甚至會讓別人感覺到怎麼這麼事多。生活已經這麼好了,一切都是自己想出來的。

2

人每上升到一個階段,都是一種極其強大的修煉,這種修煉帶給自己的是什麼?是一種自我的成長,也是一種自我的覺醒。

諮詢師有時候和來訪者溝通交流,更多層面是什麼?是自我身份的認同,找到自我的歸屬感和存在感。

有些人總喜歡顯擺自己的這個那個,但是也有一些人並不是這樣,有些人很低調,低調到塵埃。

好的作品,好的產品,總會被很多人喜歡。但是有一些東西並不是每個人都喜歡,各有各的調性。

面對抑鬱,如果我們一念光明,抑鬱症狀瞬間就消失了;但如果一直有這樣的執念,最後帶給自己的是什麼?是滿心的痛苦和煎熬。

3

人享受痛苦是常態,人感受到生活的艱難也是常態,但能不能改變?當然可以改變。我心由我動,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自然而然就可以往這個方向去努力。

我們要敢於想,只要敢想敢幹,一切都不是問題。讓抑鬱症來訪者每天把時間安排的滿滿的,那麼抑鬱症來訪者是不是就可以很輕鬆自在了?

早上運動起來,上午工作起來,下午娛樂起來,晚上閱讀起來。良好的人際關係陪伴,積極重點關注,自己就是那個焦點。

一旦自我身份認同得到一種認可,那麼自我的焦慮感就會消失,甚至會特別喜歡當下的感受,就希望當下的感受一直保持下去。

我們所獲得的,都是自己通過一定的努力得到的,並不是說天上掉餡餅,只要自己有這個意願,那麼一切都不是問題。

4

所有的問題,其實都不是問題,就看我們站在哪個角度去看待。消極悲觀去看,那麼結果就是糟糕的;積極樂觀去看,當下的一切都是生命的意義。

抑鬱症來訪者最後能夠走出來,並不是諮詢師能夠有多大的功勞,最核心的還是抑鬱症來訪者突破自己心中的牢籠,更換了一種生活方式而已。

有一些人一輩子沒有坐過飛機,有一些人一輩子沒有走出過國門,有一些人一輩子想要去一個地方一直沒有去,有一些人想要干好多事,但一件事都沒有干成。

所以對於一個抑鬱症來訪者來說,如果在重獲新生的那一刻,就會覺得人間值得,很多事自己都要去親自體驗。那麼抑鬱症狀也就隨風飄走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536eda6b5e0a131ec38c826e5a767b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