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限時優惠」一個接一個?就算車企想叫停,4S店也不同意

2023-11-02     汽車情報

自今年3月份國內車市掀起「價格戰」後,各大車企仿佛找到了「潘多拉魔盒」,即便明知結果註定是利大於弊,但也不得不走上以價換量的道路。而由此衍生出的限時優惠,並沒有隨著規定時間的結束而終止,反而有著愈演愈烈的趨勢。

就拿剛剛到來的11月份來說,除了諸多造車新勢力、傳統新能源車企率先公布的銷量榜單霸占熱搜以外,包括Jeep(牧馬人)、比亞迪(部分)、領克(08)等品牌推出的最新購車權益,同樣獲得不少關注。少至上千元、多達數萬元的購車優惠,令年底的購車旺季顯得更加熱鬧。

事實上,據乘聯會數據顯示,9月份國內狹義乘用車市場累計銷量達201.8萬輛,同環比均增長5.0%;而初步推算10月份乘用車市場累計銷量也有202.0萬輛左右,環比基本持平,同比增長9.5%。那麼,為何車市回暖,而「限時優惠」依然是一個接一個呢?10月份的庫存預警指數或許能夠給出答案。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的最新一期「中國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調查」顯示,10月份中國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為58.6%,同比下降0.4個百分點,環比上升0.8個百分點,位於「榮枯線」之上。對於經銷商而言,庫存預警指數越高,表明市場需求越低、庫存壓力越大,日常經營和資金流動也會面臨一定的挑戰。

事實上,相較於大家熟知的「庫存係數」而言,庫存預警指數更像是車市健康水平的「晴雨表」,包括市場需求、平均日銷量,以及從業人員和經營狀況等因素,都會影響到這一數據的表現。目前多數品牌仍採用傳統的經銷商模式,4S店若無法將庫存轉化為銷量,並進一步轉化為利潤的話,那終端的價格調整在所難免,促銷政策自然也會一輪接著一輪。因此,就算車企想叫停,4S店的行動也會表示「不同意」。

不過,雖說都是「優惠」,但不同品牌面臨降價的態度卻截然不同。面對新能源市場的崛起,傳統燃油車型的競爭力有所削弱,即便是曾經的「同級標杆」,也會被經濟性、舒適性,甚至價格更具優勢的新能源「後浪」所威脅。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這類燃油車型的優惠一旦產生,後期便很難再重新漲回去。

而對於比亞迪、理想等暢銷的新能源品牌而言,之所以終端也會有所優惠,一方面是銷量基數夠大,能夠留出足夠的利潤空間,另一方面則是追求市占率和達成銷量目標,需要利用價格刺激銷量。實際效果不言而喻,10月份比亞迪累計銷量突破30萬輛,理想突破4萬輛,便是最好的答卷。

如此來看,同樣是限時優惠,同樣是銷量提升,不同品牌的收穫,只能說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可以肯定的是,降價並非一勞永逸的解決之策,也不是應對發展瓶頸的普適良方,如何提升產品實力、增強盈利能力,才是車企良性發展的關鍵。車市如大浪淘沙,至於誰能笑到最後,值得拭目以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52506ee6d19a946282bff85f39a2c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