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稱漢語為「惡魔之語」,在外國人心中,漢語到底有多難學?

2022-01-25     生活給的溫暖

原標題:外國人稱漢語為「惡魔之語」,在外國人心中,漢語到底有多難學?

在短短的語言中藏有豐富的智慧。——索福克勒斯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出現在中國,熱衷於學習中國的語言和文化。

的確,在中國的世界地位提高之後,漢語的普遍程度也越發廣泛,逐漸有了成為繼英語之後的世界第二大語種之勢。

調查後的數據顯示,現在學習漢語的外國人數量已經達到了一億多,可以說是一個十分龐大的數字。

然而,漢語的複雜程度是全世界公認的,想要學好漢語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一點相信那些學習漢語的外國人們都深有體會,他們甚至將漢語稱作了「惡魔之語」,那麼,在外國人心中,漢語到底有多難學呢?

一、博大精深的漢語

其實,漢語之博大精深,不僅是外國人覺得難學,就連我們本國人民想要把漢語學習得透徹深入,也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

誠然,有人會對此提出疑問,表示自己就是中國人,難道還說不明白中國話嗎?但是要知道,中國人學漢語學了多少年?

在中國的教育當中,人們從幼兒園就開始學拼音,從小學到高中語文課程一天不落,才能達到將「中國話說明白」的程度。

那我們所謂的「中國話」又占了漢語文化多大的比例呢?相信不用多說,大家想一想五千年的文化歷史,心中自然就有了數。

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個外國人從頭開始接觸漢語,自然會感覺十分困難。自然,學習的過程是循序漸進的。

想學會漢語,拋開別的不提,首先得能把它讀出來,掌握漢語的正確發音。

這是一個巨大的門檻,難倒一眾英雄好漢,因為想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掌握前鼻音、後鼻音、聲母、韻母等一系列區分。

當然,除了這些基本知識以外,語調也是漢語讀音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上揚代表什麼,下降又代表什麼,為什麼一個字放在不同的句子裡就會有不同的發音,為什麼兩個相同的字放在一個句子裡發音和含義都不同?

相信看到這些問題,不只是外國人感到暈頭轉向,就連中國人也要感慨一句漢語太難學了吧!

解決了讀音的問題,下一步就要解決怎樣寫了。漢語的常用字大約為五千多個,由於其在創造時使用的方式大多為象形,所以漢字頗具多樣化,筆畫差一點,含義就有可能截然不同。

比如說「已」、「己」、「巳」這三個字,它們在外形上的差異可以說是微乎其微,卻有著不同的讀音和用法,讓外國人看到它們時只覺得無從下手,相當崩潰。

二、源遠流長的文化背景

複雜多變的漢字讓外國人們談之色變,稱其為「惡魔之語」,而他們學起漢語來始終困難重重,一方面是因為漢字本身,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他們不了解我國源遠流長的文化。

漢語的發展經歷了一個十分漫長的過程,其是以古漢語為基礎,在數千年的演變中發展過來的。

要是想學好漢語,就必須了解其發展歷史和使用背景,當對這些都有所了解之後,學習起來自然就沒有那麼困難了。

拿高中時期學習過的文言文舉例,單拿一個字或詞出來,只會覺得相當晦澀難懂,那些常見的字和詞突然之間多了不同的含義,讓人怎麼也猜不到其用法。但是將其放回到原文當中,從背景出發來體會,就很容易在文章大意中將這個詞的意思猜出來。

當然,不只是文言文,一些很常見的詞也需要結合特殊的語境去理解,不然很容易產生「誤會」。就拿「打」這個字舉例,其在大多數時候都用在打倒、打敗等貶義詞里,所以常常表示不友好,但是毛主席有一句話確實「軍隊要和人民打成一片」,這裡的「打」可不是軍隊要打人民的意思,而是說軍隊和人民關係親密,不分彼此。

試問,要是不將一個字放在其出現的句子裡一起研究,又怎麼能搞清楚這個字究竟表達的是什麼含義呢?

外國人們不知道漢字演變的歷史,不知道其誕生的背景和適用的環境,學習起來自然會覺得困難。

因此,在學習漢語的時候,外國人們首先要從根源入手,了解我國源遠流長的文化背景,了解在不同語境之下使用不同詞彙的原因,並且要將自己浸入到特定情境當中,讓自己置身於全都是漢語的語言環境里,只有這樣才能最為快速地掌握漢語這門語言,征服他們心中的「惡魔之語。」

三、文化的交流與傳播

漢語的學習的確困難重重,「惡魔之語」也不是空穴來風,但是任何一門語言的學習都是有技巧的。

即使漢語再難,只要外國人們掌握其中的訣竅,學會使用學習方法,並且將自己置身於漢語這門語言環境當中,就一定能夠將中國話越說越溜,越來越熟練。

近些年來,學習漢語的老外越來越多,受到中國文化吸引來到中國的外國人也越來越多,這對我們來說毫無疑問是喜聞樂見的一件事情。

在增強文化自信的過程中,這些外國人無形之中給了中國文化認可,讓我們有了更強的文化輸出,能夠用更加豐富多彩的方式來將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傳遞到世界各國。

現如今,高校里、景區中,甚至是尋常的街道上,外國人的身影已經越來越多,而他們當中的有些人語言不通順,只能一邊手腳並用地比劃一邊不好意思地笑,另一些人卻已經融入中國的語言環境當中,中國話說得相當標準,甚至已經能夠說出一口流利的方言。

相信在與他們進行對話的過程中,人們收穫的絕不只是簡單的交流,也是兩個國家的文化碰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518919339_120672682-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