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原有六大名著,為何變成了四大名著?刪的那兩部早已無人不曉

2022-01-22     生活給的溫暖

原標題:我國原有六大名著,為何變成了四大名著?刪的那兩部早已無人不曉

名著指的是有較高藝術價值和知名度,能給人們以警示和深遠影響的著作,現今《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和《紅樓夢》是約定俗成的、廣為人知的四大名著,不過在這四大名著之前原有六大名著,所刪除的那兩部也早已無人不曉。

其一:《聊齋志異》

九零後還是看過對《聊齋志異》進行過改編的電視劇,基本都了解聶小倩和寧采臣的故事。《聊齋志異》是清代文學家蒲松齡所創作的短篇小說集,全書將近五百篇,有24卷,題材可分為愛情故事、抨擊科舉制度,以及反映了當時的社會情況。

蒲松齡生活在順治帝和康熙帝兩朝,出身於書香世家,祖上有不少讀書人,且通過科舉獲取了功名,不過蒲松齡的父親蒲槃在亂世中棄儒經商,家裡面的生活還是過得不錯,但由於子女較多,因此家道逐漸衰落。

蒲松齡原本也是想通過科舉走上仕途,不過他屢試不第,也就做了一名教書先生,但是蒲松齡自小就對民間的鬼神故事非常感興趣,於是便開始寫《聊齋志異》,為此他還在家門口專門開了一家茶館,來喝茶的人可以同一個故事代替茶錢,這也是蒲松齡在《聊齋志異》中寫出近500個短篇故事的原因之一。

蒲松齡也憑《聊齋志異》成我國古代文言短篇小說中成就最高者,而且《聊齋志異》不僅在我國有很高的名氣,在國外也有很大的影響,自19世紀以來,出現了英、德等六十餘種外文譯本。

近代文學家郭沫若對其的評價是:「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

其二:《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代表了我國古代諷刺小說的高峰,全書56回,其中我們最為了解的便是《范進中舉》。其作者是生活在康熙、雍正和乾隆年間的吳敬梓,出身於望族,據史記載,吳敬梓的曾祖父和祖父兩代人中共有6名進士,其中榜眼、探花共一名。

吳敬梓的父親吳霖起是康熙年間的拔貢,不過吳敬梓23歲中秀才的時候,他為官清廉的父親去世了,但吳敬梓自小生活富貴,並不善治理生計,族人爭奪父親的遺產中,吳敬梓以失敗告終,他的妻子不堪忍受族人的這般欺凌,因此飲恨而死了。

後來雍正七年(1729年),28歲的吳敬梓應科舉,被斥責為「文章大號人大怪」,吳敬梓深覺受到侮辱,因此憤而離開,再不曾參加考試,但是吳敬梓在故土也生活不下去,又憤懣離開,靠賣文和朋友接濟為生,晚年生活貧瘠。

剛開始創作《儒林外史》的時候,吳敬梓大概29歲,正是他離開科舉考場的時間,而後吳敬梓直至49歲時才完成《儒林外史》的創作,《儒林外史》同樣對國外產生很深的影響,有人評價其足堪躋身於世界文學傑作之林。

值得一提的是,《紅樓夢》能位列於四大名著之中,是因為《金瓶梅》的謝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518336731_120672682-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