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馬憶玲)6月26日是第37個國際禁毒日,昨天記者從玄武區人民法院了解到,近年來,新型毒品相關案件數量增長迅速,新型毒品擅長「偽裝」,犯罪分子甚至專門以青少年群體為消費對象研發毒品包裝,以電子煙、糖果、爆米花、奶茶、減肥藥等外在形態迷惑好奇心強的青少年群體,值得高度警惕。
據介紹,2019年以來,玄武法院共立案受理毒品類犯罪案件136件174人,現已全部審結。其中2023年審結毒品犯罪案件6件10人,案件數與涉案人數均大幅下降。
「以上數據表明,禁毒形勢持續向好,這得益於我市禁毒工作不斷深入,打擊懲治與綜合治理力度不斷加大。」玄武法院刑庭庭長徐海表示,隨著信息網絡發展,毒品犯罪手段更加隱蔽,「網際網路+物流寄遞+電子支付」等非接觸手段成為毒品犯罪的重要形式,使得跨地區販運毒品犯罪案件增加。
在該院審理的一起案件中,上家黃某春明知氯硝西泮是國家管制精神藥品,仍將其化名為「千島片」,購入後分裝並貼上「驅蟲」標識掩人耳目對外銷售。被告人劉某飛是黃某春的一級代理,通過將買家信息發給黃某春,再由黃某春快遞發貨這種方式,劉某飛向4名買家銷售氯硝西泮共14次,非法獲利1萬餘元。最終,法院依法判處劉某飛有期徒刑三年三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15000元,責令其退繳違法所得並予以沒收。
玄武法院刑庭副庭長方田說,該案屬於典型的利用「網際網路+物流寄遞+電子支付」等非接觸手段實施的毒品犯罪,由於販賣與運輸成本大幅降低、受眾範圍更廣、毒品流通速度更快,增加了監督、查處的難度。
方田介紹,玄武法院加大對多次販賣毒品、非法持有毒品等犯罪的懲處力度,限制毒品犯罪的緩刑適用。去年審結的10名被告人中,4人被判處五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罰,重刑率達40%,較上年同比上升26%。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514e334def95ddbdc36f7780e5046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