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悟空成佛才懂,當年菩提祖師將他掃地出門,實則救了悟空一命

2023-11-21     金寶哥講故事

原標題:孫悟空成佛才懂,當年菩提祖師將他掃地出門,實則救了悟空一命

儘管吳承恩的《西遊記》寫於數百年前,且被無數導演翻拍成電影、電視劇,在螢屏上和讀者們見面,但原著依舊留下了大量懸而未解的謎團。

好比方寸山的菩提祖師,他精通多門法術,以他的實力完全可以在天庭占得一席之地,然而菩提祖師卻選擇歸隱山林,在方寸山做了一個默默無聞的「山村教師」。

其次,菩提祖師不嫌棄孫悟空身軀鄙陋,還將孫悟空收為門徒,傳了他長生術、變化術和飛行術。可在第十年的時候,菩提祖師卻板起臉來將孫悟空掃地出門。

從起初的愛才,到後來的攆出方寸山,菩提祖師的舉動著實讓人費解。

一、掃地出門

讀過《西遊記》原著的朋友會知道,孫悟空是一個難得一見的修煉奇才,他拜了方寸山的菩提祖師為師,砍柴挑水了7年,直到第8個年頭才引起菩提祖師的注意。

孫悟空的天賦慧根果真非同小可,菩提祖師暗中傳他的大品天仙訣、七十二變和筋斗雲都被孫悟空練得滾瓜爛熟。等於說孫悟空僅僅花了3年的時間,就練成了上天入地的神通。

俗話說得好:高興得四腳爬地——得意忘形,孫悟空也不例外。神功初成後,孫悟空竟經不住師兄們的吹捧,公然在三星洞的洞門口賣弄神通。

只見孫悟空口裡念念有詞,立時變成了一棵郁郁青青的松樹。孫悟空的七十二變爐火純青,惹得師兄們拍手叫好。可眾人哪裡會料得到,菩提祖師竟第一時間趕到了現場,他不僅訓斥了孫悟空一頓,還不顧悟空的苦苦哀求,將他攆出了方寸山。

初讀《西遊記》的時候很難理解,孫悟空只是變成了一棵松樹,菩提祖師為何要小題大做?而且菩提祖師明知孫悟空即將犯下彌天大罪,他更應該多給孫悟空上上「政治課」,而不是將他趕出「菩提學院」,變相地讓他黑化墮落。

菩提祖師的這一怪異舉動讓孫悟空歷經了諸多磨難、吃了不少苦頭。

二、歷經磨難

果然如菩提祖師所預料的那般,孫悟空一出方寸山就開始蠢蠢欲動,他念動避水訣,潛到了水晶宮,搶走了老龍王的如意金箍棒。沒過多久,孫悟空又闖入幽冥界塗抹了生死簿。再後來,孫悟空攪擾了蟠桃盛會、偷吃了五壺金丹,最後揮舞金箍棒打上天庭、轟動了三界。

孫悟空的不可一世讓他付出了沉重的代價,隨著如來將肉掌一翻,他的五根手指頓時化作五座聯山,壓了孫悟空一個措手不及。如來隨後又掏出六字真言符咒,壓得孫悟空整整500年都無法動彈。

至此,往日的奢華宴樂、功名利祿都成了過眼雲煙,孫悟空只能壓在山下,孤單寂寞地看著太陽從東邊緩緩升起,然後從西邊慢慢落下。

500年後,孫悟空被觀音招進了取經隊伍,跟著唐僧踏上了西天取經之路。在這14年里,孫悟空領著唐僧徒步走了十萬八千里,歷經了九九八十一難。

縱觀孫悟空的取經之路,可謂是充滿了挑戰、困難和危險。好比在號山的時候,孫悟空就被紅孩兒的三昧真火燒得丟了一條性命;在路過獅駝嶺的時候,孫悟空又被大鵬的陰陽二氣瓶吸了進去,差點被瓶中的火龍燒死。

此外,三打白骨精、真假孫悟空等劫難都讓孫悟空疲於奔命、萬念俱灰,幸好孫悟空不忘初心,一路堅持了下來,終於成功地將唐僧送進了雷音寺,自己也被如來封為了斗戰勝佛。

三、孫悟空成佛

孫悟空成佛之後,他跟著如來在雷音寺里繼續修行。一日,孫悟空打坐入定之後靈台一片清明,往日想不通的種種問題竟一個個迎刃而解。當孫悟空想到啟蒙老師菩提祖師的時候,困擾他多年的一個謎團也終於水落石出了。

菩提祖師當年為何要將自己趕出方寸山?

原來菩提祖師的確有未卜先知的神通。當年孫悟空剛走進方寸山,菩提祖師就暗中變了一個樵夫替孫悟空指路。孫悟空剛走到三星洞的洞門口,菩提祖師就喊了道童前去開門。孫悟空剛變成松樹惹得師兄們驚愕不已,菩提祖師就預料到了孫悟空即將闖下大禍。

更重要的還在於,菩提祖師還發現了孫悟空命不久矣,若不快點將孫悟空趕出方寸山,孫悟空必然死在睡夢之中。

原來孫悟空出了方寸山沒多久就搶奪了金箍棒,此時的他已有三百多歲。沒過幾年,孫悟空在花果山水簾洞和七妖王飲酒作樂,喝得酩酊大醉。睡夢之中,孫悟空迷迷糊糊地被兩個鬼差帶走,徑直來到了幽冥界。

幸好孫悟空有金箍棒在手,他揮舞神兵打死了鬼差,又仗著金箍棒的神威打進地府,嚇得十殿閻王戰戰兢兢,只能乖乖地交出生死簿任由孫悟空塗改。

後來龍王、閻王將孫悟空告到了玉帝那裡,玉帝也派出天兵天將圍剿花果山,可巨靈神、哪吒都被孫悟空用金箍棒一一擊敗。

等於說,若沒有金箍棒的加持,孫悟空如何打死鬼差、大鬧地府?又如何威懾閻王、塗抹生死簿?如果沒有金箍棒的輔助,玉帝也不會封孫悟空為齊天大聖,繼而讓他有機會偷吃了蟠桃、金丹,練成了一身金剛不壞之軀。

正是菩提祖師參悟出了天機,這才以孫悟空變成松樹作為藉口,將他趕出了方寸山。如果讓孫悟空繼續待在身邊,沒有金箍棒、金丹、蟠桃的加持,孫悟空天賦再好,終究也只是溫室里的一朵鮮花,還會在342歲那一年凋零。

正是: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5142eebba32d66ebceb92bb070f953b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