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是外公外婆帶大的孩子

2024-01-20     竹鶯說事

原標題:我們都是外公外婆帶大的孩子

▌塗塗

90後女孩吳為,從小被外公外婆養育長大,感情極深,但是外公外婆離開人世的時候,因為學業的關係,沒能在身邊。

吳為無法接受這樣的離開與告別,作為攝影師的她,選擇拿起相機,從老宅到老家,從親人到故舊,一點點追索和記錄外公外婆的生命痕跡,用將近八千張照片,只為永遠記住,他們的芬芳。

在這個過程中,她回憶童年和外公外婆之間的點點滴滴,也重新認識了外公外婆更完整的人生。

告別至親之人,這是一次「孩子」從心靈上成長為「大人」的蛻變,也是生者以愛為繩,追索和重審死亡的治癒之旅。

這是一場對祖輩的告別,也是一次愛的重逢。

這是「他們」留給我們最後的禮物,在這之後,「我們」就要長大了。

這是一對普普通通的外公外婆,和每位外公外婆爺爺奶奶一樣;這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外孫女,和我們每個孩子一樣。老人會離開,孩子會長大,但只要我們記得,芬芳,就一直在。

《我是外公外婆帶大的孩子》這本書,我們做了兩年。中間,吳為哭了很多次,每次找到一個新的材料,比如很多年前她和外公之間長長的簡訊對話,她都會哭,很多次新寫一篇文章,她也會哭。但我最後記得的,是每次見面時,她的笑容。最近一次見面是在成都,屋頂上的櫻園,那裡有為這本書做的展覽,那時候我們已經為這本書等待和折騰了太久,但她篤定地笑著,說不急。那一刻,我能感受到她身上安靜的力量。她用生命做了一件事,這本書是其中的一部分,這件事完成了,她的生命也因此更蓬勃宏大。

這本書,最早的名字叫《芬芳一生》,外婆叫美芬,外公叫芳耀,書的內容是外孫女吳為對他們的憶念,以及對他們生命的探尋,「芬芳一生」,簡直是天造地設的書名,我自己都沒想到,有一天我會對吳為說,我們換個書名好不好?

我更沒有想到的是,吳為居然就答應了。我一直覺得,「芬芳一生」這個名字,是一個堅不可摧的象徵和紐帶,聯結著外公外婆和吳為之間堅不可摧的愛,它一定是在吳為內心深處珍藏著,珍愛著的。我甚至會猜想,吳為放棄這個書名的時候,一定在心裡,又摩挲了很多次。然後,放下。

是的,之所以有「芬芳一生」這個項目,有這本書,是因為無法放下。而外公外婆,最終幫吳為放下了。放下的那一刻,應該是真的永恆吧?

吳為說,這本書或許不再只是她的了,她的部分其實早已完成,之所以還要做這本書,只是因為,這世上還有無數由外公外婆爺爺奶奶帶大的孩子,他們心底,也許一直有一句想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說的話,沒能說出來。

那就說吧。做這本書的過程,我一次又一次想起我的奶奶。父母是雙職工,我是被奶奶帶大的。她給我講了無數的故事,陪我做了無數的遊戲,我也永遠會記得,一次次在夏日午後,坐在竹床上,用洗曬乾凈的鴨嘴巴給奶奶撓背,那是一種怎樣安寧的幸福啊。我的記憶里,滿滿都是奶奶的影子,可惜奶奶走的時候,我還不懂得愛這個字,現在,借著這本書,我終於可以對天上的奶奶說一聲,我愛您。

還必須提及這本書的設計師苗倩,她也是由祖輩帶大的孩子——我們誰不是呢?但她帶來的不僅僅是情感的再次疊加,還有一種,源自專業的克制。

這本書的設計做了一年,是一次真正的創作,是參與到這本書內里的一次創作。我想,對這本書來說,苗倩的工作比我重要得多,她讓飽滿的情感更飽滿,也讓那些沉重的,變得輕盈;讓這本書的節奏慢下來,再慢下來。

最後,我想回到兩年前的那個下午,我第一次真正讀完這本書,吳為在一開頭寫:

「我從小和外公外婆一起睡,摸著外婆的耳垂,睡得最好。後來長大了,媽媽讓我們分開睡,我睡自己房間的小床。第一天晚上,我和外婆都沒睡著。夜裡睡不著時,我最喜歡端著小板凳跑到外公外婆的房間裡,聽他們的呼吸聲。每次聲音太輕,或間隔太長,我就擔心他們死了。」

我是被這句話擊中的,她寫出的,正是我小時候的恐懼和擔心。那一刻,我就決定,我要當這本書的編輯,儘管我此前還沒有真正編過任何一本書。

此刻,這本書完成了。我們希望,它會讓你想起自己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513cda6a8dac36f49b28155032eccfb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