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初,部隊基層有一個怪現象,同連戰士服役的年限跨度很大

2023-11-03     亮劍君

原標題:80年代初,部隊基層有一個怪現象,同連戰士服役的年限跨度很大

導讀:在許多年前,我是一名年輕的士兵,於1979年11月份應徵入伍,成為80年的兵。當我踏入部隊的那一刻,我對軍dui中的情況一無所知,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與戰友們的相處,我發現了一個令人疑惑而有趣的現象。在我的連隊中,同連服役的戰士們,無論入伍時間長短,都形成了一個跨度極大的軍齡分布。最早的入伍時間可以追溯到1965年,而我們這些80年的士兵也在其中。這怪異的現象令我著迷,但更讓我不解的是,那位最長壽的兵竟然不是幹部,而是一位超期服役的老兵,他一度是司機班的班長,後來轉為志願兵,被全連親切地稱作「老班長」。

在我們連隊的軍官中,軍齡最長的是指導員,他於1967年入伍;而連隊長則是1971年入伍的。還有一個排長的軍齡也相當長,他是炮排的排長,於1970年入伍,比我們的連隊長早了一年。最年輕的軍官要算是我們的副指導員,他是1977年入伍的,聽說入伍一年半後就升任幹部,僅用了三年時間就成為了副指導員。這個怪現象,激發了我的好奇心,我開始思考這其中的原因和影響。

首先,這個現象讓我不禁思考,為什麼同一支部隊里,有些士兵的入伍時間相差如此之大?這種時間跨度從1965年到1980年,整整跨越了15年,簡直是時間的長河。每個人的軍齡都如同一本沉重的歷史書,記載著他們的青春和汗水。

而更讓人困惑的是,其中軍齡最長的不是位幹部,而是一位曾在司機班擔任班長,後來轉為志願兵的老兵。這位「老班長」無疑是連隊的一個傳奇,他擁有豐富的軍事經驗,深受士兵們尊敬。這讓我想起了一個重要觀點,軍dui中的價值和貢獻,並不僅僅取決于軍齡,而更多地取決於經驗和貢獻。這個怪現象告訴我們,不要僅僅用時間來衡量一個士兵的價值,而應該更加注重他們的貢獻和經驗。

在連隊的軍官中,軍齡也呈現出多樣性。指導員和連隊長都有著相對較長的軍齡,分別是1967年和1971年入伍。這些軍官們的經驗和指揮能力無疑對連隊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然而,最年輕的副指導員在連隊中的晉升速度相當迅猛,僅用了三年時間就成為了副指導員。這也引發了我對軍dui晉升體制的思考。在軍dui中,是否應該更加注重基於能力和表現的晉升機制,而非僅僅依賴軍齡和時間來決定職位晉升呢?

這個怪現象讓我認識到,軍dui是一個充滿多樣性和機遇的地方。無論你的入伍時間長短,你都可以通過努力和貢獻來實現自己的夢想和目標。而不僅僅依賴于軍齡和時間,而是更加注重個人能力和貢獻,這或許才是更公平和合理的晉升機制。

對於年輕的士兵們來說,這個怪現象也有著啟發意義。不要局限於自己的軍齡,而是要積極參與、學習、貢獻,爭取更好的機會和職位。這也應該成為年輕士兵們的目標和動力,而不是僅僅等待時間的流逝。

在軍dui中,不同年齡層次的士兵和軍官可以相互學習,共同進步。老兵們擁有豐富的經驗和知識,年輕士兵則充滿活力和創新。通過彼此合作和交流,我們可以更好地應對挑戰,提高軍dui的整體素質。

寫在最後

80年部隊基層的怪現象,讓我見識到了不同軍齡士兵和幹部的多樣性,也讓我重新審視了尊敬的內涵。每一位軍人,無論軍齡如何,都在自己的位置上,為國家和部隊默默奉獻。這就是我們部隊的力量所在,也是我們共同的驕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50ba41bc0c5924c7461929b421934f9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