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記者走進曹縣常樂集鎮三邱店村。妙趣橫生的文化牆,村民就地取材建成的特色農家庭院、涼亭池塘、石板小徑等別具一格,一處處精心打造的「微景觀」讓人眼前一亮。
三邱店村是常樂集鎮下轄的一個行政村,人口有763戶、2465人。別看三邱店村現在生機勃勃,可幾年前村裡連個正兒八經的水泥路都沒有。由於道路年久失修,大街小巷坑坑窪窪,「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是全村的真實寫照。
「乾淨整潔、美麗宜居的鄉村環境是多年來村民們最樸素的嚮往和追求。」三邱店村黨支部委員郝修狂告訴記者,這些年,為了幫助三邱店村改善人居環境,在當地政府與省水利廳派駐三邱店村第一書記劉小龍的大力支持下,三邱店村「兩委」採取爭取政府有關部門支持、項目申請以及村民自願捐款和社會愛心捐獻等方式進行籌資,通過實施硬化、亮化、美化等改造工程,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俺們村改變可不少!翻新了道路,村內路肩、空地全部綠化,原本臭氣熏天的坑塘也成了村民駐足的網紅『打卡』地。」村民郝福貴說。
為了讓村莊「美起來」「美下去」,三邱店村在治理方式上不斷轉變思想。「我們按照積分制度給予志願服務信用激勵。喇叭一喊,黨員志願者到位,基本實現了村莊中心工作要求到哪裡、農村群眾期盼需求在哪裡,志願服務活動就覆蓋到哪裡。」郝修狂介紹,積分激勵制度的實施,既為黨員志願者發揮作用搭建了平台,又提高了群眾參與村莊治理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如今,三邱店村不僅環境變美,產業發展勢頭也強勁。「我們利用村莊閒置的老房子和舊廠房,積極爭取了光伏項目,引來了木材加工企業,一年能帶來近20萬元的村集體收入,既盤活了閒置資產,又增強了村集體經濟。」三邱店村黨支部書記武留生說,「鄉村振興的關鍵是產業振興。引入適合農村發展的項目,壯大集體經濟、帶動村民就業增收才是關鍵。」
「以前家門口企業少,我們只能外出打工,一年回不了幾趟家,掙得錢也不多。現在家門口都是板廠,在家門口打工平均一個月能掙五六千元呢。」談起「家門口」就業帶來的好處,村民武如慶讚不絕口。
在常樂集鎮,像三邱店村這樣的做法並不是個例。在鄉村振興的「春風化雨」下,一個個特色村落「拔節而起」。「今年,常樂集鎮把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任務,以扮亮鄉村顏值為切入點,依託現有資源著力打造一村一景,紮實推動人居環境提檔升級。」常樂集鎮黨委副書記、鎮長武玉法說,「下一步,我鎮將積極連結更多產業資源,讓村民閒暇有事做、生活有盼頭,提高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記者 李若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50b24ff10a8e79d8808caa8a349f3be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