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來一個新訂單,『蘿蔔三斤、地瓜五斤』,已經微信付款了。」3月1日,王祺手腳麻利地把蘿蔔、地瓜裝進袋子過完稱,打好包裝上車等待配送。
微信群接收客戶訂單、稱重打包、配送至指定地點完成交易,這已經成為今年春天上回村賣菜的新流程。
打好包裝上車等待配送進城的地瓜。
上回村是鄒平市西董街道的一個小山村,由於地勢崎嶇,村裡常年以種植地瓜、蘿蔔、白菜為主業,農產品銷售仍然依賴傳統市場,渠道比較單一。
今年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可愁壞了山裡的菜農們。「地瓜、蘿蔔還能放地窖里多待些日子,但是這些大白菜,天一熱就只能爛地里了。」「往常過完年,正是蔬菜供不應求的時候,我們都會集中運去蔬菜批發市場售賣,可現在市場那邊也沒多少人,難道一季的收成就要打水漂了?」上回村菜農王波愁眉不展。
上回村有158戶,種菜的農戶就有110多戶,年產蘿蔔、土豆、白菜等蔬菜30餘萬斤。
回村過年的年輕村民王祺了解到村內蔬菜滯銷的情況後,立刻找到村幹部,表示想幫村民賣菜,他的想法立即得了村「兩委」的一致支持。
把地瓜送到村委會後,村民一身輕鬆地回家。
王祺迅速建立了微信銷售群。「親戚拖親戚、朋友拖朋友、同學拖同學」,發動周邊群眾和城區居民加入微信群,短短几天的工夫,群內人數竟達到了450多人。
「咱們有菜,城裡居民有需要卻沒處買,疫情防控特殊時期,這中間就缺少一個像這樣的聯繫平台!」王祺說,「現在防控期間我也上不了班,在家噹噹志願者,幫著村民賣賣菜,給咱村做點力所能及的事。」
「多虧了這些年輕人幫咱們建立起了這個渠道,疫情期間村裡的蘿蔔、地瓜比平時賣得還快,才一個星期賣了1萬多斤!」村黨支部書記趙傳武高興地說。
一大清早,微信群里陸續開始接收訂單,線下菜農們忙得不亦樂乎,從地窖里取出貯存的白菜、地瓜,送到村委會,由王祺打包稱重,標記好收貨人的地址和電話。下午,王祺和夥伴們化身「騎手」,開始按照配送地址送貨進城。
按照配送地址送貨到家。
「一車車蔬菜拉出村,我們都不用操心在家裡就把菜給賣了。不像以前,出人出力拉出去還不一定全賣完。」菜農王志濱高興地說。
「我跟王祺說了,讓他在群里說一聲,大家買的菜里要是有壞的,就在群里跟咱說,再去送菜的時候給他補上。」趙傳武介紹道,現在平台建立起來了,就要維護好信譽,以後才能繼續用下去,「爭取把咱們的蜂蜜、小米等特色農產品推廣出去。」
沒想到,一次疫情,讓山區農民學會一種新的銷售模式,實現了山區蔬菜的「雲交易」。
農村大眾報記者 郭傑 通訊員 侯書倩 宋大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