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都非常關注自家孩子在教室里的座位,畢竟一個好的座位,可以讓孩子在上課時更加專注,提高學習效率。然而教室的位置數量有限,而家長們公認的好座位也只有那麼幾個,很多家長為了讓自家孩子能夠坐一個好的位置,不惜給老師送禮。
老師在排座位的時候,面對不同的學生,是怎麼安排的呢?一位班主任說,在排座位時,那些老師偏愛的比較有潛力的學生,一般會被安排在下邊這些座位中。
1、坐在第一排:學習習慣不太好的學生
很多學生非常的聰明,是初中老師眼中的潛力股。但同時他們性格古靈精怪,經常在上課時調皮搗蛋,自制力比較差,嚴重影響了學習效率。
為了能夠更好的監督這些學生,班主任一般會將這些學生的位置調到第一排,儘量和老師距離更近一些,在老師的監管下,這些學生在學習時也會更加安分。
2、坐在中間:學習習慣比較好認真乖巧的學生
班主任一般會將自控力比較好的同學的座位調在比較靠中間的位置,都在這些位置上看黑板的時候脖子比較舒服,老師在黑板上講課的時候,也能夠直接關注到這些同學的狀態。
Tips:如果這些學生有哪些問題不會舉手提問時,老師可以更快的發現並且給予解答。
3、坐在最後:身高太高的學生
一般來講,位置在最後一排的學生,並不是老師不願意搭理,而是他們的身高太高了,如果放到前排的話,很容易擋住其他同學的視線。為了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更好的學習,老師才將這些學生的位置調到了最後一排。
4、坐在靠窗位置:性格安靜不喜歡被打擾的學生
在學校有一些學生的性格比較安靜,他們喜歡一個人獨自學習,不喜歡被同學打擾。為了給他們營造一個更好的學習環境。
老師一般會將這些學生的座位調到靠窗邊的位置,讓他們能夠儘可能安靜的學習。另外,學累的時候還能夠透過窗戶看一看外面的風景,學習氣氛相當不錯。
其實班主任在調座位的時候,往往會根據自己多年的經驗,以及對學生的了解進行合理的排座位。很多班級為了公平,甚至每周都要調一次座位。如果對於班主任的座位安排實在不滿意的話,可以和班主任進行溝通調整。
想要提醒各位家長的是,座位對於學習的影響只是次要的,如果想要提升孩子的學習成績,以下幾個方面也是不容忽視的:
第一、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其精力都是有限的,沒有辦法完全陪伴著孩子學習。如果要提升學生的成績,首先要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讓他們意識到學習是自己的任務,對待學習要積極主動,不能依靠他人的督促。
家長督促著學習的孩子,往往一二年級表現還可以,三四年級就差很多了。他們看到周圍更多的場景,不願意安心學習,更沒心思學習。這時候父母的督促,也沒什麼好的作用了!
第二、知識運用到生活。
知識運用對於掌握知識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學生看學習刻苦,但是成績並不高,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學習太過死板不懂得活學活用。
家長在輔導孩子功課時,可以刻意的和生活場景所聯繫,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這樣有助於提升學習成績。學以致用,才是真的學到手了。
第三,培養學習習慣。
學習習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好的學習習慣可以幫助孩子更好的理解與消化知識內容本身,並且運用到生活中去。
推薦大家一套良好的教育工具書《神奇的專注力》,利用這本書,通過孩子喜歡的遊戲的方式,提升他們的專注度和思考能力等,進而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幫助孩子提升成績。
書中有400多個遊戲,孩子們玩起來更痛快,無形中鍛鍊專注力,提升學習能力,智慧家長的明智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