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印度這次暴露出的戰略動向值得關注

2023-06-27     人大重陽

原標題:學者:印度這次暴露出的戰略動向值得關注

印度總理莫迪上周對美國進行了國事訪問,這次訪問被一些美國媒體描述為推動美印「全面全球戰略夥伴關係」進入一個緊密合作的新階段甚至「頂點」。筆者認為,莫迪這次訪美也向世界展示了印度在外交方面的企圖,我們可從內外兩個層面來解讀印度下一階段的外交戰略。

著眼國內發展,印度將經歷一個與世界互動關係更加強化的過程。印度希望2030年成為GDP全球第三,通過經濟實力增長達到提升國際話語權並發揮外交影響力的目的。為此,印度準備了多手策略:一是吸引全球供應鏈向印度轉移,抓住一些西方國家擔心供應鏈集中而想分散投資規避風險的心理,努力招攬外資,數據顯示2021—2022年度印度的外國直接投資流入量較10年前增加了20倍;二是以2015年提出「數字印度」戰略為標誌,著重解決印度國內的數字鴻溝問題,改善數字基礎設施並提高全民網際網路接入率,進而創造一個適合發展數字經濟的整體環境,增加經濟增長動能;三是與美西方開展更緊密的科技合作,以「民主價值觀」綁定和融入西方陣營,基於印度2億英語網絡用戶和美印「關鍵和新興技術倡議」,聯手美國打造所謂「技術民主生態系統」。

對外策略方面,印度將與已開發國家的外交和與發展中國家的外交進行分層,試圖利用攜帶「價值理念」的外交穿插其間,對已開發國家有一套價值接軌,對發展中國家有另一套價值接軌,意在其間扮演全球「南北橋樑」的角色。

面對以美國為首的已開發國家,印度自稱「古老的民主國家」「最大的民主國家」,表明融入「民主國家」集團的意願,並在「民主」的前提下與美西方國家進行高科技整合,引導對方加大對印度的高科技投資。印度與美西方在高科技和數字領域進行更深度的合作並非毫無基礎,比如美日印澳「四邊機制」就建立了某種情報交換和科技整合機制。另外,印度還能提供對於發展人工智慧和數字經濟有利的人口和市場,以及大力發展軟體業累積的基礎。藉助這些條件,印度試圖通過調整對美西方的開放程度來掌握主動權。

面對發展中國家,印度也提出較有吸引力的發展理念,努力證明印度的發展將對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有利。這些理念包括「地區所有人的安全與增長(SAGAR)」以及莫迪政府提出的「5S」方針,即Samman(尊重)、Samvad(對話)、Sahyog(合作)、Shanti(和平)和Samriddhi(繁榮)。最近印度提議在G20新德里峰會上給予非盟正式、永久成員資格,就是這種外交理念的具體實踐。

通過積極融入「民主陣營」和爭當「全球南方」領袖,印度是想以此化解美西方的戒心,表明自己無意與美國爭奪全球霸權領導地位,以換取美西方對印度發展的支持,尤其是高科技方面。

總的來看,印度擬定的發展路線與中國的模式和經驗有著相似一面,比如大力發展「印度製造」,廣建基礎設施,制定各種計劃和政策吸引外資等,但又不完全遵循這樣的路徑。印度正在拓展的路徑中一個值得關注的特徵,是試圖以「民主價值」理念為紐帶與美西方實現深度技術合作,融入所謂「技術民主生態系統」,進而在傳統發展路徑的基礎上實現跨越式發展。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目前正以多種方式支持印度發展,其背後大都有著封鎖遏制中國的戰略考量。比如支持「印度製造」,將印度視為投資與供應鏈轉移的主要目的地之一,引導部分資金和供應鏈從中國轉向印度,以削弱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同時提高印度的國際地位,支持其與中國競爭「全球南方」領袖的地位;更值得注意的是,西方陣營對印度的支持加入了更多高科技因素,第四次工業革命與中美大國博弈同時發生,拉攏印度參與也是美國手中一張主要的牌。

這一系列策略也折射出美國同盟體系的轉型。美國的傳統同盟體系基於冷戰對抗蘇聯的需要而主要分兩大塊,一是直接面對蘇聯的北約集團,二是距離較遠的亞洲地區,美國利用雙邊條約綁定相關盟友,建立以美國為中心的「軸輻式」同盟體系。如今美國的戰略主軸轉變為遏壓中國,為此美國的同盟體系也發生了相應轉型。過去美國在亞洲的同盟體系主要是為防止出現共產主義的「多米諾骨牌效應」,與單個國家訂立雙邊同盟條約更有效率。當下美國則是希望拉攏儘可能多的力量來遏制中國發展,其在亞洲的同盟體系也相應地朝向多邊化、網絡化轉型。

美日印澳「四邊機制」和美英澳「奧庫斯」聯盟就是美國新型同盟關係的樣板。同時,美國也在加強與日、韓、菲、澳等傳統雙邊盟友的橫向聯繫,另外還試圖將北約勢力引入亞洲。在此過程中,雖然美印之前沒有同盟條約,但美國竭力通過雙邊關係以及「四邊機制」等將傳統不結盟國家印度拉進美國的盟友或夥伴圈層,並將「四邊機制」打造成一個包含軍事、經濟、外交和科技的全方位同盟,拉攏印度加入針對中國的戰略封鎖。

雖然有著不結盟以及現實主義的外交傳統,但現在印度國內一些人對國家利益以及未來發展的認知趨於短視,因而表現出加入美西方陣營的動機。印度近期的一系列外交布局,明線是靠近美西方民主陣營,提出「領導」發展中國家的方針政策,暗線則明顯包含針對中國的內涵。印度的戰略企圖與美西方陣營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同步,其未來動向值得關注。

(本文作者廖歡系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博士、國際事務研究所助研;王義桅系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本文轉自6月27日環球時報。歡迎關注人大重陽新浪微博:@人大重陽 ;微信公眾號:rdcy2013)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4db83a9d79967655a46663a2c1e11f7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