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活多久,洗澡就知?老人洗澡後沒這些表現,說明身體還不錯

2024-08-19     39健康網

洗澡這事兒,大家看法不一。有的人覺得一天不洗澡就渾身不自在,認為只有天天洗才能保持身體乾淨。而另一些人則覺得洗澡不用太頻繁,一周洗一次也挺舒服。

那麼,到底是每天洗澡更健康,還是一周洗一次更好呢?哪些時候不能洗?洗澡也能看出身體的健康狀況嗎?今天就跟大家聊聊洗澡這件日常小事。

一、沒出汗可以不洗澡嗎?每天洗多少次才好?

皮膚上,遍布著數以百萬計的汗腺,尤其是手掌和腳掌,每平方厘米就有兩百多個汗腺。

在運動、天氣熱或者情緒激動時,這些汗腺會活躍起來,分泌汗水幫助調節體溫,這時候我們會明顯感覺到出汗。

不過,在沒有感覺到的時候,身體也在默默出汗,這種不易察覺的出汗叫做「不顯性出汗」。

即使出汗不多,皮膚也會接觸到灰塵、污垢和空氣中的污染物,會生成細菌、分泌油脂和產生死皮細胞,並在皮膚上積累,久而久之就會堵塞毛孔,不僅會產生腋臭等異味,還會引起瘙癢、痤瘡、皮炎、毛囊炎等皮膚問題。

為了保持皮膚健康,夏天哪怕沒有感覺到自己出汗,最好還是堅持每天至少洗一次澡

那麼,每天洗多少次才最好?

對每個人來說,洗澡的頻率並沒有一個固定的答案。不同地方的人有不同的洗澡習慣,比如有些南方人覺得一天不洗澡就難以接受。

中國醫師協會皮膚科醫師分會發布的《中國皮膚清潔指南》建議大家:在一般情況下,每2到3天洗一次澡就可以了。但是,如果是在特別熱的夏天,或者經常運動出汗,那麼每天洗澡會更健康

二、洗澡後沒5個表現,說明身體不錯

身體好不好,洗澡也能看出一二。如果洗完澡後沒有這些表現,恭喜你,還沒有受到某些慢性疾病,身體還健康著。

1、頭暈或目眩

如果感覺頭暈或者眼睛發花,可能是因為浴室溫度較高令血壓下降,或者血液循環受到影響,需要警惕血壓控制上的問題

2、心悸、胸痛

洗澡後感到胸痛,這與冠心病、心絞痛、胸膜痛、胸骨或骨膜疾病有關。對於冠心病患者來說,洗澡時會讓體溫升高,血管擴張,這會減少心肌的血液供應,引起胸痛。

3、呼吸急促

如果在浴室內感到呼吸急促或困難,要留心呼吸系統出現問題,如哮喘發作或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症狀。

4、皮膚出現紅疹或瘙癢

洗澡後,皮膚出現紅疹或瘙癢,可能是對沐浴產品過敏,也可能是皮膚問題,如濕疹或皮炎

5、身體乏力

洗完澡後總是感到身體異常虛弱或乏力,注意是貧血、甲狀腺問題或其他慢性疾病的跡象。

三、過了60歲,別在3個時候洗澡

洗澡雖然是一件日常小事,但挑對時候洗澡其實大有講究。特別是中老年朋友們,更要注意以下三個不適合洗澡的時刻:

1、空腹澡

空腹洗澡時,如果環境很熱,會讓身體能量消耗更快,新陳代謝也加快,讓人感覺更餓,這容易出現低血糖,出現頭暈、心慌、想吐,或者覺得手腳沒力氣等不適。

如果情況嚴重,甚至會因為站不穩而摔倒,發生意外。所以,建議洗澡前先吃點東西墊墊肚子。

2、睡前澡

洗完澡後,身體會處於稍微興奮的狀態,很難立刻睡著。所以,最好不要在正準備睡覺的時候去洗澡

《睡眠醫學評論》雜誌上有項研究說,如果能在睡覺前1到2個小時洗澡,平均能快10分鐘入睡。而且,用大約40℃到42.5℃的水來洗澡是最有效的,這樣的溫度可以幫助我們睡得更好,提高睡眠質量。

3、按摩前後澡

陝西省西安市中醫醫院針灸推拿康復科主任醫師安軍明表示,洗澡時,用熱水沖身體,會讓皮膚表面的血流變快,讓皮膚看起來紅紅的。按摩也會讓氣血短時間內往皮膚上跑,這樣身體裡面的器官就得不到足夠的血液和氧氣,容易引發頭暈、噁心,甚至昏倒

總的來說,中老年人在洗澡時要避開三個危險時刻,根據自己需求,用科學的方法來洗,這樣才能既保護皮膚,也保養身體。

參考資料:

[1]《千萬別犯錯!這6種情況不能洗澡》.羊城晚報嶺南名醫.2023-07-31

[2]《醫生提醒:這些時刻洗澡要注意,危險!》.健康時報.2023-05-15

[3]《晚上洗澡好,還是早上洗澡好?這3個時刻最好別洗澡!》.騰訊醫典.2023-03-14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4d06c31f772c68308d025e1349c6971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