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一大早,湘鄉市虞唐鎮鎮幹部和長青村村支書前往長沙市地質家園小區,將一面錦旗送給87歲的地質礦產高級工程師譚岳岩。半個月前,譚老將家中三代人積攢的200萬元現金無償捐獻家鄉。
滿頭銀髮的譚老戴著輸氧器艱難地站了起來,身邊個子嬌小的女士是他的夫人魏振聲。
譚岳岩夫婦接過長青村表達謝意的錦旗。(記者 吳珊 攝)
72年前,15歲的譚岳岩離開家鄉長青村(當時為勝天村)到湘鄉市一中求學,之後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京地質學院,與魏振聲成了同班同學。
64年前,臨近畢業分配,兩位暗生情愫但未表白的年輕人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同一個方向,「聽毛主席的話,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為此,他們倆的三個分配志願是:西藏、西藏、西藏!
1960年的西藏,艱苦不言而喻。共同奮鬥的歲月里,他們結為夫妻,克服了高反和各種惡劣條件的影響,譚岳岩主編了《西藏類烏齊縣馬查拉煤礦區勘探報告》等多部著作,獲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名字載入了《中國地質礦業家列傳》中;魏振聲則成了獲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
惡劣條件和高強度的工作給身體帶來的損傷不可逆轉,譚岳岩在下井勘探時曾遭遇礦井垮塌,死裡逃生的他頭部受到重擊,雙肺吸入了過多的塵土;魏振聲也因為投入研究時間過長,導致記憶力嚴重衰退,身體瘦弱不堪。
退休後的生活簡單且清貧,老年喪子的他們從未向國家提出任何特殊要求。家中唯一新的電器就是制氧機,有些炊具還是1960年進藏時買的,保溫杯用了20多年,搪瓷臉盆邊緣早就磕掉了漆……地質家園小區內電梯高樓林立,譚岳岩所住的13棟樓梯房陳舊得格格不入,樓外的牆面斑駁不堪,房裡的家具年代感十足,儘管如此,兩老從沒想過搬新房。
這些年來,譚岳岩因身體原因沒有回過長青村,但一直關心家鄉的建設和發展。今年4月中旬,老人決定:將一家三代人積攢的200萬元無償捐獻給長青村。「用於村上發展及公益事業。」這是老人捐款時提出的唯一要求。
「我們都是苦孩子出身,是黨的培養才有今天,人到暮年,只想把一切都回報給黨和人民。」譚岳岩說,這是他家三代人共同的心愿。
接過錦旗的譚岳岩夫婦同時把他們積攢了多年的、捨不得用的蠶絲被、毛毯以及床單被套等悉數拿出來,請村幹部帶回去送給村裡的特困老人和留守兒童,「我們已經足夠幸福,請把這些帶給更需要的人」。
來源:湘潭日報·新湘潭客戶端
全媒體記者:吳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4cb31cfd7e6623edb9594870828b4c9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