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屋內添瓦,財走人敗」,都是迷信,合理一面你知道嗎?

2023-11-15     吳忠強

原標題:農村俗語「屋內添瓦,財走人敗」,都是迷信,合理一面你知道嗎?

「屋內添瓦,財走人敗」這是農村流傳下來的蓋房俗語,在過去農村人的眼裡,蓋房、娶媳婦算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兩件事了。既然重要,當然講究也就多。

房子從古至今在人們心目中都是地位非凡,它代表著一個家庭的建立,是一個人的財富外在表現,古代那些退休高官都是不遺餘力地建造府邸,選址、布局、構造、屋內擺設等等一樣都馬虎不得。

而在農村,蓋房子就是一輩子的事,甚至還能當祖宅傳下去,老話說「一年建屋千代住」說的就是房子一定要好好蓋,只要蓋的好,蓋的牢,住上幾代人沒有問題。

這句俗語就是告訴人們,要想房屋牢靠,人丁興旺,就不能在自己的房子上隨意布置添加東西。現在看來,這種說法是毫無科學依據的封建迷信,不過當時的人們還是非常相信的。畢竟房子在人心目太重要了,「寧信其有,不信其無」。

那我就掰扯掰扯它的合理性一面吧。

首先從風水學上來看,別抬槓,古代人非常信這個。就現在,還是很多人對風水一說深信不疑。

過去的房子都是自家蓋起來的,不像現代的商品房,蓋好了才能挑,位置方向什麼的都不由自己做主。自家的房子可以自己做主了,肯定要找風水先生來算個好位置,風水的位置一旦選定,是不能隨意變動的。

因為所謂的風水,不論好壞都是有關聯的,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稍微改動一丁點兒,就有可能從旺財變成敗財,從保佑子孫變成家破人亡。自己胡亂增添刪改,很有可能就會破壞家裡的風水。尤其是添瓦這種事,在過去也被認為是很不吉利的行為,不僅會給自己帶來不幸,還會給家人帶來危害,因此不能肆意改變房子的布局。

其實從科學的角度講,這句話也有一定道理的。

農村的房子雖然可以自建,但地卻是一定的。若是一開始沒有做好規劃,把房子蓋小了,或者是平房結構,七八十年代,農村大部分都是平房結構。之後家裡人口多了起來,面積上施展不開,就打起了高度的注意。

很多家庭會給自己的房子加蓋二層小樓,以滿足所有人的居住需要。其實這是非常危險的,因為在房屋建造前,其房梁的承重和房屋高度、重量等數據都是一一對應的,決不能能輕易的變動,不然房梁就會超重負荷,時間久了,房子橫樑斷裂,造成房屋坍塌,嚴重危害家人的安全。

此外,即使房梁沒事,房屋的地基也會受影響。畢竟地基的打造是與之前房屋的高度對應的。一旦擅自改變房屋高度,那麼地基就不能對房屋起到固定的作用。一旦來一場比較猛烈的氣象災害,比如惡劣的颱風天氣,首先倒塌的肯定是這種隨意添磚加瓦的房子,它們在災害面前根本不抗事。

即使現在,在城中村裡很多住在一樓最邊上的住戶,還是喜歡在自家牆角處私自搭建一個小屋。這種房子最危險,因為沒有地基,完全憑空而起,一陣風就能吹飛,到時候房子裡的財物丟失了不說,萬一屋子飛出去砸傷了人,更是難辦。

所以老祖宗才會告誡年輕人不要輕易改造房屋,不過這裡的改造是大動,就是影響到地基的那種,要是重新裝修房屋的話肯定是沒影響的。

「屋內添瓦,財走人敗」也正是這個道理,雖然有封建迷信的成分,但是這些都是前人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總結得來的,到現在也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現在城裡大部分都是樓房,農村也隨處可見兩層的小洋樓,以前用瓦片和柱子做材料的房子已經很少存在了,也基本上不會再存在「添磚補瓦」的情況,這也是時代的進步。

不過對於以前留下來的俗語,我們應該抱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態度去吸收和採納。

總結:

「屋內填瓦,財走人敗」在今天說雖然也已經沒有太大的意義,但是它其中卻也夾雜著現代建築應該注意的一些問題,打地基,房內整體設計一般不能輕易變動等。

我們沒有必要特別注重前人所言,但也不能站在現代角度去嘲笑挖苦,畢竟時代不同,認識不同,誰也不能超越時代去預判後世。

你們覺得我說得有道理嗎?歡迎交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4c89c4cbb01d149455aaf65c1d128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