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許自己拖延後,我好多了

2023-08-11     簡單心理

原標題:允許自己拖延後,我好多了

作為一名文字工作者,我經常拖稿。

寫作是個麻煩的工種,它需要靈感的灌注、靈魂的投入,可是一旦與規律量產的要求捆綁,就像把自己置身於一條機械的流水線上。靈魂與身體配合不當的時候,屏幕上的文字便擠成一團,像醜陋的螞蟻,成群結隊。

我常常選擇關閉電源,走進陽台發上五分鐘的呆。給自己泡杯咖啡,再找個朋友閒聊。或是打開電視機,目不轉睛地看劇,把自己拋進另一個次元,有種欲仙欲死的的快感。

圖片來源:《我的事說來話長》

事實證明,人不會做沒有好處的事情。拖延,是很爽的——它替我暫時擋掉了許多本該立刻到來的負面情緒。

包括著手處理一件重大事項的緊張與疲憊,你對其中所牽涉的智力與體能的消耗的預估,令你本能地想要延遲「戰鬥」——

就像一個孤獨的寫作者,無論他多麼勤奮,總有下一張空白的稿紙在等他,知識的匱乏、想像力的貧瘠,甚至是字跡的拙劣,都可能成為壓垮他的稻草。

面對這一切困難與麻煩,我害怕了,想躲一躲,又有什麼不可呢?

圖片來源:《搖擺少女》

拖延的確是一種有效的心理緩衝。它幫助我們看見自己潛意識中的焦慮、衝突與恐懼,並在與deadline的殊死爭奪中,為我們爭取放鬆與緩解的時間。

有時候,喘口氣然後再把事情做完了——這種「限期」內的拖延,常常發生在工作場景,是與我們揮之不去的工具化人格的磨合與適應。

但弔詭的是,並不是人生中所有重要的事情都有一個外界強加的標準與期限。換言之,沒有上級,沒有監督者,沒有人來驗收你的勞動成果,它們往往是你自己一個人的事情,比如,鍛鍊出強大的體魄,拾起陌生的外語,去創造、去環遊世界。

這些事情做不做可能不會有人知道,即使拖延也沒有顯著的後果,你只是沒有完成自己而已。

或許,思考拖延,是在幫助我們思考如何確立人生的優先級,如何分配時間和精力,怎樣建立人生的秩序感與主導權。

圖片來源:《倫敦生活》

想要心理緩衝的時候,你可以偶爾拖延;想完成一些更重大的夢想時,你也可以勇敢挺身,隨時迎接風雨。

每個人都不得不接受自己的平凡,可人生總有一些時刻在醞釀著奇蹟。

以下測試,汲取了精神分析、認知主義等心理流派的科學知識,將幫助你重新認識自己拖延的原因,並提供相應的成長指南,教你如何應對拖延、更加接納自己的局限。

「測一測你的拖延水平」

原價:69.9元

限時三天免費

掃碼免費領取測試

願你有偶爾拖延的自由,也有直面挑戰的勇氣。

作者:Kitty

責編:粥

點擊閱讀原文

免費領取拖延水平測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4c2a17a37c3f21d6e1023caf44a54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