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 AI前線
ai-front
整理 | 凌敏、核子可樂
AI 技術引發的失業潮來了?
印度 CEO 開始將工作外包給 AI
近日,一家印度初創軟體開發商因難以負擔客戶支持團隊的費用,決定將這項工作外包給 AI 聊天機器人,並表示這項決策「大幅改善了服務質量並削減了成本」。
據了解,這家開發商名為 Dukaan,經營著一個承諾快速部署在線商店的平台。公司創始人 Suumit Shah 在 Twitter 上透露:
- 機器人服務大大降低了首次響應時間——從原本的 1 分 44 秒縮減到零。
- 解決問題的速度也顯著提升,從人類員工的 2 小時 13 分鐘縮短到 AI 機器人的 3 分 12 秒。
- 最後,總體客戶支持成本則下降約 85%。
Shah 介紹了 Dukaan 在招聘支持客服人員方面遇到的現實困難,「這就像聘請梅西在迪卡儂做全職銷售,雖然肯定有其不可替代的優勢,但也帶來了很多實際問題。」
Shah 的推文遭到了不少人的質疑。對於解僱 90% 的技術支持團隊,他也感慨「很艱難吧?當然。必須這樣嗎?是的。」
之後他又進一步對裁員做出了解釋:考慮到我們的經濟狀況,這家初創公司需要優先考慮「盈利能力」,而不是整天做著成為「獨角獸」的夢。雖然 AI 還沒那麼神,但它至少能讓我們的資金周轉下去!
Shah 解釋道,Dukaan 決定自研 AI 方案。Dukaan 的 AI 負責人 Ojasvi Yadav 在 Twitter 上分享了少量開發細節。Yadav 表示,「作為一名 AI 從業者,我們的 LLM 庫就類似於在 React 剛剛出現時,公司開闢出自己的分支並與 React 官方開發者合作。也可以理解成在初始分支上與 PostGres 開發者合作。」
過去至少二十年以來,印度一直被視為廉價 IT 人才的重要來源,也是科技企業控制成本的關鍵前提。Dukaan 公司的故事似乎在提醒大家這樣一個事實:雖然印度員工的工資已經比其他國家和地區的 IT 專業人士低得多,但其薪酬確實在不斷提升,而 AI 或許代表著一種更具成本效益的工作方式。
印度 500 萬程式設計師
正面臨 AI 衝擊
早在前幾年,AI 技術就已經開始搶走部分印度程式設計師的「飯碗」了。
K.S. Sunil Kumar 在科技公司馬辛德拉科技工作了 9 年,該司是印度 IT 服務行業的巨頭之一。Kumar 在公司工程服務部門工作,為北美和歐洲的航空航天公司設計各種組件和工具。客戶會發送各種產品規格,比如可用於製造鉸鏈的基礎材料,以及它必須承受的負載,以及相應的製造成本,而 Kumar 則在軟體的幫助下製造最優解。
在 Kumar 剛剛獲得晉升的兩天後,人力資源部門打電話要求他辭職。在被迫辭職之前,Kumar 年收入接近 17000 美元(約合 12 萬人民幣),在印度這種工資水平完全可以歸為中產階級。
據了解,前幾年的那波失業浪潮席捲了印度的呼叫中心、工程服務、業務流程外包公司以及基礎設施管理和軟體公司等諸多 IT 企業。雖然公司沒有將這些裁員完全歸因於自動化,但自動化的確為當時的印度 IT 業界帶來巨大變革。機器學習技術和自動化算法使舊技術變得多餘,重塑了整個印度 IT 行業的工作理念,也使得所需的勞動力規模越來越小。
而在今天,隨著 AI 技術愈發成熟,AI 機器人可以完成的工作種類更加豐富,有研究顯示,受 ChatGPT 等技術威脅,印度 500 萬程式設計師將面臨 AI 衝擊。
印度(以及亞洲)最大的外包公司塔塔諮詢服務有限公司的營運長 N. Ganapathy Subramaniam 表示,該公司今年已經提供了 46000 個校園招聘崗位。他稱,在最近的交流中,每個客戶都在大談生成式人工智慧和 ChatGPT。
印度 IT 服務行業的四十年老兵、Tech Mahindra 公司執行長 CP Gurnani 表示,由於先進的人工智慧,變革正在迅速到來。在一場印度理工學院海得拉巴分校的演講中,他發現學生們非常擔心。他的建議是:做好準備。
對於 Gurnani 來說,問題不在於 AI 是否會取代現有的工作,而在於新技術將如何加速創造新的工作和機會,同時取代舊的角色。
印度頂級學府印度理工學院的編程教授 Y Narahari 提供了另一種觀點。他稱,他的學生們並不擔心 AI 的出現,因為他們有可能會設計新系統,與 GPT 模型競爭,或者被 OpenAI 招募。
寫在最後
也許從另一種視角來看,Dukaan 公司的事例也沒有那麼可怕。十多年來,聊天機器人一直充當著一線支持工具,主要負責引導客戶並提供自助服務選項,以便人類員工能集中處理最棘手的查詢和必須人為干預的客戶問題。而從 Dukaan 目前對具體方案細節的沉默態度來看,這似乎就只是一次技術含量有限、主要由財務狀況驅動的 AI 替代嘗試。
對於這輪 AI 取代潮,知乎用戶「修峰日記」認為,AI 對行業的影響不是瞬間發生的,而是一個緩慢逐步的過程,首先受影響的是外包公司和印度這些原本就靠堆工作量的偏外包人員,然後逐步影響到所謂的正式員工,最後行業中大機率會只剩下高端人才。
知乎用戶「夢溪君」認為,暫時來看 ChatGPT 對於真正有技術的程式設計師來說還不構成威脅,但如果你真關注包括 AI 等一系列這幾年興起的技術的話,就會發現,哪怕這些技術的指向不是徹底替代人類,但的確是在往「替代人在工作中的部分職能」上走。說真的,危機感的確在降臨,尤其是對一度依賴「XX 紅利」的發展中國家更是如此。流水線批量生產的人員的核心就是「可替代性強」,但是,如果社會普遍採用此種方式培養人口,那麼,這個國家的產業的可替代性其實真的很難強起來。
參考連結:
https://www.theregister.com/2023/07/13/dukaan_ai_support_replacement/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96248261/answer/2991249352
https://www.163.com/tech/article/D1RA3LPA00097U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