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場試驗後,蘭帕德尋求的答案已經浮出水面,這才是他的最佳選擇

2019-08-19   飛貓視角

今年夏天,切爾西用各種手段補充了一些新鮮血液,但由於國際足聯轉會禁令的限制,藍軍很難補上阿扎爾離隊所帶來的空缺。所以,對於切爾西的賽季前景,絕大部分球迷並不看好,蘭帕德也由此被視為「看守主帥」。不過蘭帕德並未看輕自己,新賽季3場比賽雖未嘗勝績,但從蘭帕德孜孜不倦的調試中,我們不難發現,「神燈」對自己的藍軍生涯定位,並非只有過渡那麼簡單。

三場「測試賽」之後,答案已非常明顯

對於剛接手不久的球隊,蘭帕德的耐心很充足。前三場比賽,蘭帕德分別使用了三種不同的中前場組合。由此可以看出,蘭帕德想用實戰來測試出最適合球隊的戰術體系。雖然三場比賽切爾西未嘗一勝,但三場比賽的過程卻大有不同。

蘭帕德在2場聯賽中均使用4231體系,超級盃與利物浦的比賽則排出433。首輪與曼聯交手,蘭帕德安排科瓦契奇與若日尼奧擔任雙後腰,由於科瓦契奇分擔了更多的進攻推進任務,讓若日尼奧獲得了大量的正面拿球的機會,切爾西的進攻組織較為順暢。但沒有坎特的中後場過於脆弱,讓蘭帕德在首秀即吞下了一場慘敗。

與利物浦的超級盃比賽,蘭帕德則安排坎特重回首發,並賦予法國後腰更多的進攻任務,結果坎特成了影響比賽局勢的關鍵點。實力並不占優的藍軍,正是因為這一安排,在120分鐘內與利物浦打成了五五開,而且進攻效率還略高一籌,遺憾的是他們最終倒在了點球大戰的關口。

與萊斯特城的比賽,是蘭帕德首次以藍軍主帥的身份亮相,不過蘭帕德似乎對這種里程碑並不太感興趣。無論是首秀對曼聯,還是在史丹福橋的首秀,他都沒有為了獲勝而安排更為穩妥的陣容,球員站位更像是試驗性質。的確,蘭帕德手裡的時間並不多,與萊斯特城的比賽,更是他陣容調試的關鍵一戰,與長遠大計相比,「首秀」對蘭帕德來說只能算是個儀式,或者噱頭。

之所以說對藍狐這場比賽重要,是因為英超聯賽的競爭十分激烈,豪門球隊想要取得理想成績,關鍵就在於對中、下游球隊的穩定性,當年弗格森執教曼聯時,「讓中下游球隊絕望」的表現便是其霸業的基石。而萊斯特城正是中游球隊的典型代表,如果自己的戰術體系面對藍狐能控得住場面,那麼這個體系可以繼續使用;反之,則要暫時放一放了。

平分秋色的數據對比,說明切爾西離控制比賽還有很大的距離,也就是說,蘭帕德所打造的4231體系,無論是面對BIG6,還是面對中游球隊,都很難起到自己想要的效果。三場測試賽之後,蘭帕德的答案已經浮出水面。

傳控初心無問題,但全盤改造達不到目的

雖然只有三場比賽,但蘭帕德主打傳控風格的意圖是很清晰的。無論是薩里還是蘭帕德,只要堅持傳控,那麼對切爾西體系的改造升級,都離不開一個圍繞點,那就是若日尼奧。在進攻端,義大利人的組織調度具有很大的威脅性,但在防守端,若日尼奧的短板在強調對抗的英超聯賽中又被無限放大。所以,改造升級體系,無非就是努力協調好若日尼奧的正反面。

這個問題,依靠若日尼奧的自身努力,是很難解決的,只能依靠球隊整體來解決。在與利物浦的比賽中,若日尼奧右側的坎特成功突破9次,有效防止利物浦中前場對若日尼奧採取「斬首」行動,被解放出來的若日尼奧在中前場多次製造出威脅進攻機會。而與萊斯特城的比賽,蘭帕德又嘗試若日尼奧與坎特的雙後腰,從帳面來看,一個負責組織,一個負責策應保護,這個組合併無問題,但實際上,切爾西卻只得到了一個1+1小於2的結果。

全場比賽,切爾西丟失球權40次,比萊斯特城多出5次,比超級盃上也多出了5次。其中,普利西奇、芒特、佩德羅三人組合計25次,從丟失球權的區域分布來看,切爾西的左中右三路均受到了極大的阻礙。

比賽過程也是如此,前15分鐘,切爾西攻勢如潮,先是吉魯發揮支點作用,連續製造兩次極有威脅的射門機會;之後芒特搶斷恩迪迪成功,打入領先一球。可15分鐘後,萊斯特城中場收縮,加強了對恩迪迪兩側的保護,切爾西的進攻威脅性便直線下滑。從26分鐘到威廉、科瓦契奇上場的72分鐘,大約半場球的時間內,切爾西只有3次射門,而萊斯特城則是7次。

出現這種情況很正常,因為4231體系中,後場與前場的攻擊線需要有效串聯,才能形成連續性威脅。而若日尼奧屬於站在遠處加血加藍的奶媽型職業,坎特在雙後腰情況下又不敢過於前壓,本場比賽坎特的突破次數從上一場的9次銳減到1次。切爾西的陣型實際變成了514,甚至604,而沒有阿扎爾的前場四人組,在缺少中場支援的情況下又很難玩轉,球隊難免陷入被動。

漏船又遇頂頭風,穩定傳承才是最佳選擇

除了進攻不力,切爾西的防守也有問題。有一項數據對比很能說明問題,對陣利物浦,切爾西只讓對手成功突破了7次,而面對萊斯特城,對手卻成功突破13次。考慮到利物浦和萊斯特城的實力差距,幾乎翻番的被突破次數,足以看出蘭帕德本場比賽的安排存在防守隱患。

由於在進攻前端投入了4個人,球隊開場後的進攻又積極主動,這也意味著在丟失球權後,球隊必須要進行高位逼搶,否則雙後腰在人數上的劣勢便會在對手的反擊中被成倍放大。而吉魯這個年紀,本身就沒有足夠的體能在前場拚命地搶逼圍,一旦前端防線少了中鋒球員的必要干擾,第二道防線便會受到很大影響。

比如上圖中這次防守,吉魯本身在右路進行逼搶,但萊斯特城轉移後,吉魯難以回到中路干擾,而本應在二線的芒特只能向前補位,雖然右路的普利西奇後撤保障中場防守,但若日尼奧所在的左路卻也暴露出來,給萊斯特城留出通過中場的機會。由於若日尼奧被突破,左後衛埃莫森只能犯規來組織對手的推進。

比賽中,雙方的上搶次數比為38-39(切爾西在前),可切爾西的搶斷成功率只有66%,比對手低了8個百分點。26-72分鐘這半場球的時間內,切爾西中後場相當被動,巨大的壓力讓他們難以組織起有效進攻。如果不是蘭帕德及時用科瓦契奇換下了若日尼奧,比賽很可能會向與曼聯比賽的結果發展。

坎特和若日尼奧無法完全覆蓋中場

科瓦契奇和威廉上場後,切爾西的形勢有所好轉,射門次數、控球率等等均有了顯著提升,但沒有若日尼奧,切爾西的進攻創造力又大打折扣,無奈之下,藍軍只能接受一場平局。這也標誌著,蘭帕德在本場比賽的變陣宣告失敗。因為萊斯特城和狼隊一樣,是英超中小球隊的領軍人物,但凡他們研發出對付BIG6的有效戰術,其餘球隊必然紛紛效仿。這對於剛遭受轉會禁令以及頭牌出走打擊的切爾西是很不利的,想讓球隊取得穩定的成績,蘭帕德必須放棄已經證明不適合球隊現狀的4231體系。

三場不勝,並不代表蘭帕德和他的切爾西處於頹勢,只能說這是蘭帕德在嘗試不同組合的過程中,必然要遭遇的挫折。在嘗試中,蘭帕德顯露出他過人的能力,比如超級盃改變坎特角色,便是一步妙棋,如果能沿著這個方向走下去,若日尼奧的難題或許能得到很大程度的解決。經過嘗試,蘭帕德想要的答案已經非常明顯,最好的辦法,還是在薩里遺留體系的基礎上進行升級,只有如此才能穩步度過這個艱難的賽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