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年裡有些研究發現,患有多發性硬化症(MS)的人開始抗病毒治療HIV後,MS症狀要麼完全消失,要麼進展明顯減緩。
現在一項發表在《神經學年鑑》上的最新研究,分析了抗病毒藥物對多發性硬化症的影響。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使用了基於人群的大型健康資料庫和臨床HIV和MS登記信息。研究人員跟蹤分析了愛滋感染者,從他們感染愛滋病毒的第一天開始,直到研究期結束。
研究人員將愛滋感染者中多發性硬化症的新發病例率與普通人進行了比較,以確定多發性硬化症的風險是否真的存在差異。
超過29,000名愛滋感染者被納入分析,研究人員對他們進行了平均近十年的跟蹤調查。在此期間,只有14名愛滋感染者患上了多發性硬化症,這比基於一般人群數量的預期病例少了47%。也就是說,愛滋陽性並使用抗病毒治療讓多發性硬化症風險降低了。
女性患多發性硬化症的風險降低最為顯著,降低了72%,男性患多發性硬化症的人數也比預期少,但男性患多發性硬化症的風險差異不如女性明顯。
僅從這項研究結果來看,還不能確定是HIV還是抗病毒治療降低了多發性硬化症的風險。HIV會導致CD4+ T細胞逐漸喪失,這些細胞與多發性硬化症有關,因為它們引發了一系列問題,導致大腦和脊髓的炎症,所以感染愛滋病毒可能會降低一個人患多發性硬化症的機率。
不過也可能是抗病毒藥物降低了多發性硬化症的風險,抗病毒藥物降低多發性硬化症風險和致殘或是因為它抑制了Epstein-Barr(eb)病毒,越來越多的研究都在強調Epstein-Barr在MS中的重要作用。愛滋治療的抗病毒特性可能會限制eb病毒活性,從而最大限度降低患多發性硬化症的風險,以及疾病進展。研究人員表示,這些發現有助於人們進一步理解多發性硬化症的病因和它損害身體的方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49a9768ff13cf101d93d110def5f32b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