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治國,搞經濟,為什麼要優先發展重工業?結果證明是高瞻遠矚!

2023-10-17     陳冠任

原標題:毛主席治國,搞經濟,為什麼要優先發展重工業?結果證明是高瞻遠矚!

毛澤東治國,搞經濟,為什麼優先發展重工業?

1953年朝鮮停戰後,兩大陣營仍處在相互對抗的冷戰狀態,尤其是美國更加敵視新中國。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不優先發展重工業,不儘快建立自己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就無法以現代化裝備振興我國國民經濟,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關於這一點,在一五計劃的編制過程中,周恩來總理就已經作出了令人信服的說明:

「因為沒有動力工業、鋼鐵工業、機器工業和化學工業等重工業,國家的經濟就不能完全獨立,就談不到國家工業化。過去中國也有很大數量的輕工業(當然跟人民的需要來比還差得很遠),那是半殖民地的經濟。還有一部分工業是帝國主義加工訂貨,附屬於帝國主義,依靠帝國主義。人家是工業帝國主義,我們變成農業中國,被剝削,被掠奪,為人家生產,致使中國人民一天一天地貧困化。因此,沒有重工業,國家的經濟就不能完全獨立。」

對於我國重工業的落後情況,毛澤東曾形象地說:

「現在我們能造什麼?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能種糧食,還能磨成麵粉,還能造紙。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有人設想,在社會主義國家中實行分工,我們來搞輕工業,讓蘇聯等國搞重工業。對此,周恩來說:

「發展重工業才能使我們的國家工業化。這一個道理,連資產階級都懂得。在二三百年以前,資產階級革命時期,凡是能站起來像樣的資本主義國家,如英國、法國、美國、德國,都搞了重工業。當然,現在的國際形勢變化了,有些原來是工業發達的國家也依靠美國了。但資產階級革命時期它是走這一條路的。我們處在社會主義革命時期,應該走更近的路,因為我們是社會主義工業化,集體力量就更大,更有計劃,這是資本主義國家做不到的。」

對於有人的中蘇分工的設想,周恩來說:「如果說我們的兄弟國家重工業有基礎,讓它們搞重工業,我們搞輕工業,這樣的分工是不可能的,這就等於讓蘇聯背上一個比它更重的包袱。我國的人口是五萬萬八千萬,比蘇聯的人口多兩倍,蘇聯怎麼能擔負得起呢!我們不應該這樣想,蘇聯也不希望我們這樣,它希望我們也成為一個強大的工業國,而且是有重工業的國家。這樣,才能滿足共同發展經濟的願望,才能團結得更堅固更強大。」

新中國優先發展重工業,是毛主席和周恩來等老一輩革命家的大智慧。如何按照當初一些人中蘇分工的做法,那60年代兩國關係惡化,那後果將是極其嚴重的。毛澤東、周恩來等人看得何其長遠。

陳冠任著、中共黨史出版社出版的《治國錄:毛澤東與1949年後的中國》(全四冊)記述了毛澤東從1949年到1976年27年治國的壯麗歷程和傑出智慧。該書為經典國史暢銷書,銷量已過70萬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495a73900ec1a113f9a89a57bb163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