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舊香港:《蘇絲黃的世界》之鏡頭外的故事

2021-09-03     得米哎娛樂

原標題:懷舊香港:《蘇絲黃的世界》之鏡頭外的故事

香港雖然只不過是一個彈丸之地,但出產的電影卻在國際間有不錯的聲譽。由70年代李小龍的功夫片,到千禧年後被美國電影公司翻拍並揚威奧斯卡的《無間道》,外國人往往透過電影認識香港這個城市。但要講到早期外國人認識到香港的電影,《蘇絲黃的世界》(The World of Suzie Wong)絕對功不可沒。

一、《蘇絲黃的世界》之鏡頭外的故事

這套電影由1957年出版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故事以香港作為背景,講述一個英國男子與一個香港妓女相戀的故事。因此當電影決定開拍後,電影公司馬上派人到香港視察外景及為戲中的角色挑選演員。當時的西方電影甚少有亞裔的女演員擔正做主角,因此女主角的選角在當時受到了重視。

兩位女主角的大熱門分別是原本計劃在《蘇絲黃的世界》舞台劇版中飾演蘇絲黃的阮蘭絲(France Nuyen),以及在香港出生的中英混血兒關家蒨。由於有香港人可能擔當電影的主角,大家都非常期待主角的最終人選。而當時的導演Jean Negulesco決定選阮蘭絲為女主角,而沒有演出經驗的關家蒨就被送到美國受訓,填補原本由阮蘭絲在舞台劇中擔任女主角的空位。

拍攝團隊在1960年1月正式來港拍攝外景部分,可是當時的拍攝波折重重。當時電影在1月4日正式開始香港的拍攝。但到了第三日就發生了意外。當時劇組在天星碼頭對出的海面進行拍攝時,船隻與一艘駛經的天星小輪相撞,幸好並無人受傷。

之後回到岸上拍攝後,劇組又遇到另一個阻礙。當時這套製作吸引了大量市民到場圍觀。在1月7日本來要拍攝男主角在中環街頭穿梭的場景,卻引來大量前來八卦的群眾。這群人在中環天星碼頭一帶「非法集結」,將劇組重重包圍,最後更需要警方前來維持秩序。

但始終人太多,拍攝仍然受阻,劇組只好取消當日的拍攝。而根據報章報道,拍攝頭一個星期已經兩次因為大量群眾圍觀而要臨時取消拍攝。

但不幸的事接踵而來,女主角阮蘭絲1月16日在好萊塢道拍攝期間突然暈倒,需要送院治理。而在1月19日在西營盤拍攝時再次吸引到大量民眾圍觀。當時警方一早有備而來,早早在附近街道設立封鎖線,更用鐵馬製作路障防止有人阻礙拍攝。但由於人多擠逼,有一名老婦被推倒,最後需要警察用最低武力驅散人群,才將傷者救出。

拍攝最終在1月22日完成,而整個團隊亦隨即返英國進行場景的拍攝。但離開了香港半個月,拍攝團隊便因為原先女主角阮蘭絲退演而需要重新拍攝香港的外景部分。但令香港人感到期待的是香港出生的關家蒨將會再次接替阮蘭絲,成為電影版的女主角。

本來拍攝團隊想在4月訪港,但卻因為撞正旅遊旺季未能找到酒店,最後需要再次延遲到香港拍攝的日子。但出發前關家蒨卻因為耳疾需要再改期訪港,最後電影在5月8日正式再次開拍。而為了隆重其事,電影公司更在早一天為關家蒨在尖沙咀碼頭舉行了一個見面會讓一眾市民及記者可以一睹女主角的風采。

雖然是第二次到港拍攝,但無阻市民的好奇心,在拍攝場景再次逼滿了前來湊熱鬧的市民。但今次拍攝團隊已經嚴陣以待,而警員亦一早到現場維持秩序,令拍攝大致順利完成。

而電影公司為了拍攝到聞名海外的香港夜景,更加在報章呼籲港島區的居民在5月17及18日的黃昏儘早亮燈。而電影在5月20日在灣仔駱克道的酒吧區完成最後一日的拍攝,當日為求電影真實,團隊更臨時雇用了十多名酒吧女郎和美國水兵作為臨時演員協助拍攝。

最後電影在1960年11月於美國上映,但這套最後耗資四百萬美金拍攝的電影的口碑一般,大多數觀眾都對劇本不太滿意,反而電影中香港的景色卻吸引到他們的目光。至於香港,電影一直到1961年8月17日才上映。而當日電影公司更與香港殘疾兒童救濟會合作,舉行了一場義映為兒童院擴建籌款。

二、人生故事被搬上熒幕

當時電影上映後,不少酒吧女郎甚至酒吧都改名做蘇絲黃,當中更有一名「蘇絲黃」向美國法院控告電影公司未經她本人同意將她的私生活寫成電影,要求賠償。

「真蘇絲黃」興訟的國際新聞發生於上世紀60年代,由於年代久遠,知其事者恐不多。筆者手上有幾分當年報紙的資料,今天把事件的來龍去脈和大家分享。1964年2月《快報》記者幾經轉折訪問了香港「真蘇絲黃」,編輯替這篇訪問特稿起了一條標題:〈沒有白畫的蘇絲黃〉。

訪問稿的引言這樣描述:「她的真姓名是王月蘭,雖帶濃厚上海口音,實際上卻是個日本人。一場戰禍,使她家破人亡,從此淪落風塵。她生育過三男四女,但送掉的送掉,死的死,和理察美遜所生的孩子,卻不認得他的母親!」

文中提及的理察美遜 Richard Mason(香港人習慣叫李察美臣),就是後來寫The World of Suzie Wong的,他把和王月蘭(蘇絲黃)相戀的故事寫成小說,然後再拍成電影。

根據當年《快報》記者報道,王月蘭是日本人,父親是日本軍官,王月蘭六歲那年,父親帶兵到中國,王跟隨父親出發到上海,母親和七個哥哥留在日本,王月蘭由奶娘帶大。她11歲那年日本投降,亡父自殺死亡,她與奶娘在上海相依為命,為了生活,她到織襪廠工作,後來給人誘騙到妓院當「琵琶女」(雛妓,陪酒不伴寢)。

她的「老闆」50年代(1950年)把她帶到香港,先到手襪廠工作,後來輾轉去了灣仔六國飯店酒吧當吧女,取名 Suzie,人人都以「蘇絲黃」稱呼她。Suzie 在六國飯店邂逅從美國來港搜集寫作資料的記者理察美遜,她還跟理查生了一個男孩。

兩人分手後,王月蘭先後跟了幾個男人,生了幾個孩子,最後孩子不是送給人就是死掉,只剩下她和理查生的男孩,但母子也無緣團聚。理察美遜回國後將他與Suzie的霧水情緣寫成小說The World of Suzie Wong,1957年出版後馬上成為暢銷書,小說之後改編為舞台劇和荷李活電影。據說,理查曾兩度重返香江找尋 Suzie,可惜佳人已芳蹤杳然。

《快報》記者1964年採訪王月蘭,記者這樣形容她:「她不高不矮,橢圓形的臉孔,面頰下部稍微凹陷,顴骨頗高,說話的時候帶著濃重的上海口音。」王月蘭接受訪問後便失去消息,直至1965年10月她入稟美國法院控告出版社及派拉蒙電影公司,Suzie Wong 大名才再度見報。

Suzie 在入稟狀聲稱與訟人「未經同意而採用她的姓名和私生活」來撰寫《蘇絲黃的世界》這部小說和拍攝電影,要求賠償損失50萬美元。

入稟狀送到美國法院後卻沒有進一步消息,報章亦沒有續聞,這宗香港蘇絲黃控告《蘇絲黃的世界》出版社和電影公司,不知何故卻像斷了線的紙鳶無影無蹤。有人估計極可能是訴訟雙方庭外和解,自此之後,「香港蘇絲黃」王月蘭便消失在香港人海中,她的傳奇只能在《蘇絲黃的世界》小說和電影中重溫。

電影《蘇絲黃的世界》令女主角一炮而紅,同時吸引了不少國人來港認識灣仔 Suzie Wong 紙醉金迷的世界,香港酒吧區也忽然多了很多 Suzie 吧女。

三、總結

香港人亦可從這部電影重溫60年代的香港街景,例如電影一開始男主角威廉荷頓(William Holden)在天星小輪上偶遇蘇絲黃一幕,便重現了天星碼頭一帶舊景;另外,男女主角共築短暫愛巢的場景,原來是借用上環荷李活道《華僑日報》天台拍攝,鏡頭所見,當年的維多利亞港視野廣闊,舊香港的風景線令人回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487545976_121136627-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