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疫情,45歲媽媽流調軌跡曝光後,讓我們看著心酸!

2021-07-26     優小加學英語

原標題:南京疫情,45歲媽媽流調軌跡曝光後,讓我們看著心酸!

南京疫情,比想像中更嚴峻。

從20日到24日,5天的時間,南京市的確診病例就達到了37+20例,且出現疫情外溢。

江蘇宿遷、遼寧瀋陽、安徽和縣、廣東中山、四川綿陽,接連出現了有南京旅行史的本地新冠感染者。

全省戒嚴,江蘇省衛健委也接連通報了所有確診病例的活動軌跡。

一位45歲的機場保潔媽媽,流調軌跡曝光後,我紅了眼。

她住在祿口街道的一個自然村裡,在祿口機場從事客艙保潔工作。

根據官方公布的行蹤詳情:

7月10號7:20,開車送兒子到培訓班,後前往祿口機場上班。

7月11號15:00,騎電動車送兒子去xx武道館,17:10接兒子下課後回家。

7月12號7:20開車送兒子到xx教育培訓班,後前往祿口機場工作,23:00下班回家。

7月13號7:50騎電動車送兒子到xx教育培訓班,16:00騎電動車接兒子回家

在7月10號到20號的這11天裡,這位45歲的媽媽,除了熬夜工作、通宵工作,剩下的日常,就只有一件事:

送兒子上xx培訓班,接兒子下課;

送兒子去xx舞蹈學校,接兒子下課;

送兒子去xx武道館,接兒子下課……

11天17次接送,日復一日,馬不停蹄。

哪怕前一天深夜11點才下班,第二天依舊雷打不動地在7點50,準時送兒子出門。

甚至前一天熬了個大夜班, 凌晨4點才下班,當天下午1點20 ,她又接著送兒子去了兩個培訓班上課。

11天內唯一屬於她自己的時間,只有「7月17號18:30-19:00去周邊廣場」,這輕描淡寫的30分鐘。

新聞下面,一位網友做了個心酸的總結: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瀋陽流調:雞架,雞架,雞架。廣州流調:飲茶,飲茶,飲茶。東莞流調:散步,散步,散步。
而江蘇省南京市涉農區某自然村村民,一位打工人,母親,她的日常軌跡,除了工作,就是帶娃:培訓,培訓,培訓。
10天11場,文、武、藝多科兼修,風雨無阻。」

多少女人就跟這位南京媽媽一樣,過著過著,就把自己過成了「守寡式婚姻」。

她為所有人活著,唯獨不為自己。

這位媽媽的流調,讓我想起去年石家莊那對確診的26歲夫妻。

先說這位妻子。

根據@瀟湘晨報的報道,從2020年12月19號,到2021年1月10日確診,這21天內,她不曾休息過一天。

先後兩次冒著零下十幾度的嚴寒天氣,獨自帶著兒子看病。一個人挂號、排隊、照料。

生活日常,不是去孕嬰館給兒子添置生活用品,就是去買菜,買文具,修手機,買綠豆糕,買水果……永遠奔波在路上,為家裡的衣食住行操心。

似乎是為了省錢,她還買過7次饅頭和包子,充當午飯和晚飯。

二十多天內,這位媽媽只有一天因為社區封閉沒有外出,卻也不得不隔著護欄補給生活用品。

這個時候,她的丈夫在幹什麼呢?

從12月27號到31號,連續5天,每天一早準時騎電動車到小區附近的網咖上網,下午5點再回家。

消停了兩天之後,1月3號上午8點,繼續準點到網咖報道。

其餘的時間,全部宅在家裡。

兩點一線,沒有絲毫新手父親的手忙腳亂,反而過得如單身漢般瀟洒又舒坦。

一家三口的電影,偏偏演成了一個人的獨角戲。

45歲的南京保潔媽媽,一個人扛起了生活的鞭打;26歲的石家莊新手媽媽,獨自衝鋒在育兒的前陣。

如果不是疫情,如果不是因為確診流調,沒有人會在意她們每天做些什麼。

因為被公布出來的每一天,都是她們生命中再尋常不過的,瑣碎的一天。

但其實,生活中很多很多媽媽都是這樣過著「喪偶式+連軸轉」的生活。

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無聲無息地犧牲著自我,然後得到配偶的一句:「你不就是帶個娃。」

太多女人,過著過著,就把自己過成了「喪偶式育兒」。

婚姻始於愛情,陷於付出,卻最終身後空無一人。

還記得《奇葩說》第四季第一期的辯題, 「是你,會不會做單身媽媽」?

兩邊辯手打得熱火朝天,張泉靈老師一句話讓全場靜音:你們以為,有一個婚姻的時候,你們就不是單身媽媽了嗎?

如雷貫耳。

河南公共頻道有一檔叫《百姓調解》的欄目,專門聚焦家庭問題。

一名叫麗麗的女人捶額頓足,一度哭到身子發抖,在節目中痛斥丈夫的「缺席」。

結婚八年,她的丈夫就在家裡躺了八年。

別人告訴她,有了孩子男人就會變好的,可兒女都有了,丈夫依舊不聞不問。

調解員去到麗麗家裡,中午12點,35歲的丈夫依舊躺在床上玩手機。他不工作,不管孩子,不過問家事。

如果不是公婆幫襯,日子根本難以維繫。

麗麗沒有辦法,不得已在家附近開了一家小吃店。

然而,起早貪黑在店裡做事的是她,回家後輔導孩子作業、操持一家老小生活的還是她。

婚姻讓她感到痛苦和窒息,委屈和壓力逼得她想逃離,然而那個當初娶她進門的男人,只是冷冰冰地丟下一句:

「她一天都閒著呢,就中午賣幾碗飯,能有多累!」

看著坐在地上哭成一團的愛人,他起身走開,眼不見為凈。

調解員問,「媳婦哭成那個樣子,你心裏面什麼感受」,他不耐煩地甩出六個字:「沒感覺,沒感覺!」

八年做牛做馬,換不得丈夫半點珍惜。

如此婚姻,能給女人帶來什麼?

無外乎像蔣欣說的那樣,兩個人搭夥過日子,搭著搭著就只會剩下女人一個人。

有了孩子後,每個媽媽都想給孩子最好的。

你不想虧待孩子,就只能虧待自己。

到頭來,你不得已向生活俯首稱臣,甘願被時間刻上衰老的痕跡,男人就會嫌棄你是黃臉婆。

太多女人,過著過著,就把自己過成了「保姆式妻子」。

她們從上到下由里到外,除了還有名字屬於自己,其他地方,面目全非。

而男人,只要閉上眼睛無視家庭責任,就能一切照常。

電視劇《晝顏》里,有這麼一句台詞。

「很多丈夫只會把妻子當成冰箱一樣對待,覺得只要打開門,就隨時有食物能吃。明明壞了很不方便,卻從來不會保養。」

就像教育家孫雲曉有次打計程車,司機師傅跟他閒聊,問他做什麼工作。

孫雲曉說,做兒童教育。

師傅不屑,嘁了一句「大老爺們還搞兒童教育啊。」

幾句對話,孫雲曉得知師傅有個女兒,就反問他:「你不管你女兒的教育嗎?」

師傅回得洋洋得意:「教孩子是他媽的事,我就管掙錢!」

一句話,將自己作為父親的責任摘得乾乾淨淨。

而「孩子他媽」這四個字,和「為母則剛」捆綁在一起,成了嵌進千萬個女人身上,永遠無法摘除的枷鎖。

懷孕的痛苦,育兒的麻煩,生活的雞零狗碎……一窩蜂都只朝著初為人母的她們狂奔而去。

可是,

全職媽媽們做得再好,也永遠躲不掉丈夫臉上的嫌棄:

「你不上班,怎麼連孩子都帶不好!」

「你不上班,怎麼連衛生都做不好!」

「你不上班,怎麼連老人都照顧不好!」

因為沒有收入,就失去了生活的主動權。

職場媽媽們將「家庭」和「工作」拿捏得再到位,都逃不脫枕邊人的奚落:

「你都有孩子了,還到外面折騰什麼?」

「就你賺的那些錢,夠幹啥的,還不如老實在家帶孩子。」

「就因為你出去工作,孩子才會變成這個德性!」

因為你是媽媽,只要孩子不好,你就沒有話語權。

太多女人,過著過著,就讓自己淪落成了「當媽後不幸」。

只帶孩子不工作不對,為了工作不帶孩子也不對,讓老人幫忙帶孩子不對,沒人幫忙還生了孩子更不對……樣樣數落下來,當媽的就是原罪。

王小波在《黃金時代》里寫,中國婦女,在中國是一種自然災害。

作家拾遺補了一句:釀成這種自然災害的最大兇手,就是自以為是的男人。

她們得不到關愛,缺少理解,無人撐腰,被迫成為別人眼裡的「潑婦」「糟糠」「媽蟲」。

有這麼一張聊天記錄,丈夫拿上司包養情人的事情試探妻子,說「女人整天柴米油鹽醬醋茶,哪個男人不會膩」。

老婆沒有生氣,娓娓道來:

「你看上的女人很美,代表她很貴。
如果你在我身上花一樣的錢,我可以比她更美。」

「你要是動了真心,別著急結婚。
讓她照顧你媽媽,操持家事,而我的錢就可以用來旅遊、護膚、出國。
沒有了這些羈絆,我也可以有活力有激情。」

太多女人,過著過著,就過成了「油膩式婦女」。

會因為一毛錢和菜販討價還價,擦再多護手霜也遮蓋不掉手指的廚餘味。

可當一個人要挑起母親、妻子、兒媳、廚師、勤雜工、醫生、保姆、修理工、老師等無數個角色的時候,怎麼能不油膩和市儈?

每一個女人,在被冠上「母親」的頭銜的第一天起,就開始了闖關。

她們最怕的,不是生育的痛苦,養育的艱難,教育的勞神費力,而是丈夫的漠不關心。

婚姻如船,夫妻各執一漿。

不出力或是反方向用力,翻船落水,兩個人都會受傷。

人生不易,有人願與你同舟共濟,千萬別寒了她們的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479614857_120099444-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