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晚舟首度「出山」,華為邁過至暗時刻

2022-03-28   ZAKER科技

原標題:孟晚舟首度「出山」,華為邁過至暗時刻

2021年不僅是孟晚舟的自由之年,也是華為從低谷走向反擊的關鍵節點。

文/劉凡 實習生 梁宇鵬

回到中國184天後,孟晚舟第一次公開亮相。

3月28日,作為華為公司副董事長、CFO(財務長),孟晚舟出席華為2021年度報告發布會以及業績說明會,最重要的2021年公司財務信息也交由她來傳達。

雖然孟晚舟已經升任CFO 11年,但今年卻是孟晚舟第一次在華為年度報告會上發言,其象徵意味不言自明

2022年是孟晚舟的知命之年,已經50歲的她和35歲的華為,剛剛走過了極為艱難,但又絕處逢生的一年。

巧合的是,過去的2021年不僅是孟晚舟的自由之年,或許也是華為從低谷走向反擊的關鍵節點。

有質量地活下來了

最近兩年,由於美國的接連打壓,華為多條業務線承壓,不得已收斂了以往在各個行業的強勢姿態,逐漸收縮公司戰略——就像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說的那樣:「活下來,有質量地活下來」

過去的2021年,華為做到這一點了嗎?

首先是營收,大跌已在預料之中。2021年華為實現銷售收入6368.1億元,相比2020年的8913.7億元,同比下滑達28.9%

具體到三大業務上,都沒有逃脫緊縮的命運。

拖累整體業績表現的大頭顯然來自消費者業務,此前消費者業務占據了華為整體收入的一半以上,因此在晶片等受限的情況下,消費者業務遭受的打擊也最為嚴重。

2021年消費者業務實現銷售收入2434億元,同比下滑49.9%,榮耀被出售也包含其中;運營商業務也有小幅下滑,銷售收入為2815億元,同比下滑6.9%。

只有企業業務取得了增長,銷售收入為1024億元,但同比僅微增2%。

令人意外的是,在營收大跌的情況下,華為凈利潤實現了同比73.9%的大幅增長,達到1137億元。

至於原因,華為已經在年報里指明:「凈利潤的增加主要由於出售部分業務的收益、經營質量的改善和產品結構的優化。」

出售指的應該就是榮耀。榮耀2020年11月被正式出售給深圳國資領導的財團,這筆交易應該是去年才最終完成。

雖然華為並未公布出售榮耀的金額,但根據目前小米2900億元的市值(目前小米市值正處於低位)粗略估算,即使榮耀估值只有小米的1/3,依然價值近1000億元。如此看來,榮耀顯然為華為輸了一大管血。

當然,從另一方面來看,如果沒有榮耀帶來的輸血,去年華為的凈利潤恐怕並不樂觀。

雖然收入大幅下滑,但華為依然保持了對研發的高投入,全年研發支出1427億元,與2020年的1418億元基本保持在同一水平。不過,由於收入大幅下滑,研發投入占全年收入的比重也達到了22.4%,創下歷史新高

在業績會後接受媒體採訪時,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還表示,華為今年仍將招聘一萬多名應屆畢業生。

去年年中時,郭平就表示,華為在推進組織變革,依然開放吸納全球優秀人才,僅靠節衣縮食實現不了高質量生存,堅持戰略投入,強大自身才有未來。

現在看來,華為在這一點上貫徹得十分徹底。

從凈利潤的大幅增長上也能看出,過去一年華為基本實現了「有質量地活下來」,雖然代價是失去了榮耀。

反擊開始

華為「活下來了」,那麼最艱難的日子過去了嗎?或者說,華為由跌轉升的時機到了嗎?

前不久,有華為內部員工對ZAKER科技表示,很多員工都認為2021年是公司的最低點,不少業務都在精簡或收縮。但經過調整後,從今年開始,這些業務在行動上將會更加積極,包括手機業務也會逐漸恢復

反映在公司層面,華為在這段時間做了密集調整。

去年10月,華為創始人任正非與一眾華為高管出現在東莞松山湖,煤礦軍團、智慧公路軍團、海關和港口軍團、智能光伏軍團和數據中心能源軍團宣誓成立。

僅僅兩個月後,任正非又簽發總裁文件,宣布成立軍團預備工作組,並任命了10位預備軍團長。這十大預備軍團包括互動媒體(音樂)、運動健康、顯示芯核、園區網絡、數據中心網絡、數據中心底座、站點及模塊電源、機場軌道、電力數字化服務以及政務一網通。

雖然聽起來有點「軍事化」意味,但事實上這一概念引用自谷歌。華為稱,希望通過軍團作戰,打破現有組織邊界,快速集結資源,穿插作戰,提升效率,做深做透一個領域,並對商業成功負責,為華為多產糧食。

而雲業務方面,華為不僅調換了多任CEO,也進行了多次組織架構調整。現在華為雲服務更加強調為細分行業提供完善的5G、AI等整體解決方案。

上述調整大多屬於面向企業的to B業務,這也是2021年三大業務中唯一增長的板塊。不難看出,企業業務將是今年華為重點布局的增長點。

而在消費者業務,雖然華為常務董事、消費者業務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務單元CEO余承東表示,華為手機將在明年「王者歸來」。但目前依然看不到明顯的解決路徑。消費者業務最大的增長點依然來自汽車業務。

余承東在今年年初曾表示,今年華為將挑戰年銷量30萬輛汽車的銷售目標,合作車企一年的銷售額將達到1000億元

不過,雖然發布和公布的合作車型已經不少,但目前華為與合作車企正式上市的只有兩款車型。其中去年上半年發布的賽力斯SF5前不久陷入停產風波,去年年底發布的問界M5才開售不久。如今第一季度即將過去,要完成如此高的目標,難度不小。

從產業鏈的角度來看,華為智能汽車零部件業務已上市30多款智能汽車零部件,且過去一年已累計發展了超過300家產業鏈夥伴。汽車業務的底子依然相當紮實。

至於華為起家的運營商業務表現也最穩定,從2018年-2022年,銷售收入基本維持在2800億元-3000億元之間,增長和下滑幅度都不大。可以預見,未來一段時間內,運營商業務仍將作為「壓艙石」穩定華為的基本盤。

華為「知天命」

徐直軍曾對外界表示,「(高層團隊)清楚我們在求生存階段,做什麼合適,做什麼不合適;清楚我們的未來,我們應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

2021年華為的表現印證了這番話。

今年50歲的孟晚舟是否知道自己的命運,旁人並不可知。但華為對自己命運的認知,顯然超出其他公司。

但也如郭平在業績會上總結的,「我們面臨的問題還沒解決,2022年華為還要繼續求生存、謀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