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美元脫鉤?別扯了

2024-06-14     格隆匯

今天,突然有一條重磅消息瘋傳:

據多家海外媒體昨晚報道,沙特與美國之間長達50年的石油美元協議到期,沙特選擇不再續簽。沙特現在可以靈活地以多種貨幣出售石油,其中包括人民幣、歐元和日元,未來還會擴大。

好多自媒體立刻就嗨了。

美國完了、美元霸權一夜破滅、沙特不裝了、拜登出事了……

大多數網民不明就裡,既然它們說是,那應該是吧?

但是請冷靜下來。

如果這件事是真的,毫無疑問是政經界的超級大新聞,肯定會迅速登上全媒體平台頭條。

但事實上,你去上網一查就會發現,國內真正權威的官媒,沒有一家報道這事的,連熱搜上都看不見。

不要YY什麼陰謀論,這種大事根本不可能瞞得住。

既然如此,說明什麼?

這不就是一條假新聞嘛!

01假新聞怎麼來的?

說實話,我真懷疑現在到底是不是2024年。

一條假新聞,竟然能引起如此巨大的輿論力量。

好吧,既然我們說它是假的,總得給出證據,下面正兒八經核實一遍。

先回到這條新聞本身,它的來源是「據海外媒體報道」

海外哪家媒體?不知道。

只好藉助搜尋引擎,關鍵詞搜索「沙特石油美元」,按時間排序。

結果,我們看到的,並沒有哪家官方媒體的報道,只有一些自媒體消息。

6月9日,盧大V發微博說:美沙安全協議將到期,沙特王儲提前告知美國不再續約,這意味著沙特石油也將不再與美元綁定。

你看看,這與現在的消息就有出入。

幾天前的說法是,因為安全協議不再續簽,所以美元與沙特石油不再綁定,並沒有提到「石油美元協議」。

其中的邏輯和真假,後面再細說。

繼續核實新聞,它更早之前是什麼樣子?

更早之前,6月5日,軍武季發布微博,稱消息來源於路透社6月3日的「獨家報道」

來了,終於有線索了。

趕緊科學上網,進入路透社官網,搜索關鍵詞「Saudi Arabia」。

結果翻遍整個6月份的相關新聞,都找不到「美沙安全協議不再續約」的消息。

根本就沒有什麼獨家報道。

真正的消息源頭究竟在哪裡?

根據搜索的信息來看,至少從6月1號開始,外網也一直在爭吵這個話題。

情況與國內大同小異,也是沒有官方媒體報道,凈是些推特博主和幣圈自媒體在討論。

某些大V的「獨家報道」,搞不好就是直接搬運某個角落的小道消息,不經核實就發布出去。

而國內絕大多數網民,基本不關注外面的消息,自然更不會去核實。

更讓人無語的是什麼呢?

6月10日凌晨,路透社正兒八經轉了華爾街日報的新聞:美國與沙特即將敲定安全條約。

這才是真正的官媒消息,之前所有的謠言全部被證偽。

所以這幾天,包括盧大V在內的部分大V,不得不公開承認自己轉載了錯誤新聞,之前的微博也刪掉了。

本來,這件事應該告一段落了。

沒想到直到現在,居然還有越來越多、越來越大的自媒體摻和進來。

只不過討論的話題從已經被官方證偽的「美沙安全協議不再續約」,變成了還沒完全被證偽的「石油美元協議」。

但請看華爾街日報的原文:The Biden administration is close to finalizing a treaty with Saudi Arabia that would commit the U.S. to help defend the Gulf nation .

絲毫沒有提到任何石油的美元結算的相關內容。

好事做到底,咱們繼續核實。

這次不必像上面那麼麻煩。

因為有觀點說,壓根就沒這個協議。

為了驗證,直接去紐約時報官網,查閱當年的新聞。

根據1974年6月9日的新聞,6月8日美國與沙特確實簽訂了一份協議,Wide-range Military and Economic Agreement。

確實是有這麼個協議。

但這份協議的主要內容是:將成立4個聯合工作小組,分別推進兩國在農業、科技、教育、工業方面的合作。

並沒有提及石油要用美元結算,也沒有說這份協議將在2024年6月9日到期。

看吧,確實是有協議,但壓根不是咱們想的那麼回事。

既然如此,別的也就不用核實了。

至少,從能查閱到的官方資料來看,現在到處流傳的消息,很可能還是假的!

(當然,咱也只敢說大機率,畢竟還有那1%的陰謀論可能性不是麼。)

你源頭都大機率是假的,內容再怎麼樣都沒意義。

不過,這還不是最可怕的。

更可怕的是,產生這些謊言的基礎,可能是另一個更大的謊言。

02更大的謊言

話說回來,為什麼這類新聞,即便沒有被官方證實,依然能換著版本瘋狂傳播?

因為有人關注、有流量、有錢賺。

石油-美元體系,是這些年經久不衰的熱門話題,也是人們詬病美元霸權的重要「理論」。

據傳說,美國在70年代和沙特簽署了一系列秘密協議,強迫石油交易只能以美元結算。

自從美元與石油掛上了鉤,便再無後顧之憂,可以盡情地開動印鈔機,用一張張輕飄飄的「綠紙」,來換取別國實實在在的商品財富,實現「不勞而獲」。

只要產油國與美元脫鉤,美元就完了!

……

但事實是什麼呢?

打開你手中的行情App,搜索原油期貨。

顯而易見,這個市場上有日元結算的原油期貨,有歐元結算的,有盧布結算的,有澳元結算的……當然也有RMB結算的。

比如上海期貨交易所,就是個面向世界的平台,任何廠商都能來這以RMB計價報賣單,並且也確實有世界各地的原油廠商來報賣。

什麼意思?

並沒有誰規定,石油只能用美元結算。

只是因為布倫特原油是全世界最活躍的市場,以美元報價確實是成交量最高的,所以在某些磚家的渲染下,導致很多人認為石油被美元強行綁定了。

期貨交易,買賣雙方只約定交割數量、時間和價格,至於用什麼貨幣,第三方是無法阻止的。

難道美國政府真的這麼神通廣大,能在全世界每家原油廠商都安插間諜,誰敢不用美元結算就暗殺掉?

這基本是不可能實現的事。

只能說,「石油美元」確實存在,但它都是市場選擇的結果。

現在的情況是什麼?

美元確實通過石油貿易得到了巨大的利益,但沙特這樣的產油國同樣離不開美元。

未來也許可以,但現在很難。

比如大家熟知的OPEC,建立宗旨是:協調成員國石油政策、反對西方石油壟斷資本的剝削和控制。

這樣一個明顯反歐美資本的組織,為什麼要用美元作為結算貨幣?

因為它要根據市場情況反饋出實時報告,必須要有統一計價單位,選擇美元這個成交量最大的幣種是很自然的結果。

總不能這個報告用日元,那個報告用盧布吧?

所以,國內風靡了這麼多年的「石油美元霸權」概念,究竟有沒有問題?

如果說美元通過綁定石油來錨定價值,嚴格來說並沒有錯,貨幣的價值確實要依附於實物。

這樣說來,包括晶片美元、玉米美元、大豆美元等等,都是一樣的道理。

以上這些,全都是美元霸權的體現,而不是原因。

並不是說美元錨定什麼商品了,他就牛逼了、就能無限印了、就能收割全世界了……

美元真正的強大之處,是美聯儲對市場利率的強大控盤能力。

大家都是炒股的,應該明白一件事:如果莊家擁有某隻小票的絕對控盤優勢,那是漲是跌,真就是他說了算。

所謂的美元霸權,其實就是這麼回事。

只要能控制住利率,華爾街的對沖基金們就能提前在各大市場布局,然後美聯儲通過貨幣政策,讓國際匯率與大宗商品價格往著讓華爾街盈利的方向走,收割當地大宗商品或產業大量獲利。

比如曾經的墨西哥。

二戰之後,美國就開始大力發展金融業,產業鏈向外轉移,承接對象日本是一個,隔壁墨西哥也是一個。

80年代,美元突然進入強勢期,資本大量返回,本來欣欣向榮的墨西哥,突然投資減少、流動性枯竭,大量企業資金鍊斷裂。

數年後,美元指數又迅速走低,資本家又拿著美股賺到的錢,瘋狂抄底墨西哥資產。

墨西哥人直接白乾十年,金融業也不得不全面向華爾街開放。

90年代,華爾街資本故技重施,再次利用降息加息,又讓墨西哥人白乾了十年,並逼迫墨西哥國企業私有化,開放農業。

這誰頂得住?

債務深重,全國大小農場紛紛破產賤賣,大片良田易主。

失去土地的墨西哥農民不得不背井離鄉,成群結隊北上去美國當苦力。

美墨邊境的非法移民浪潮,就是從那時逐漸形成規模。

總而言之,美元霸權存在嗎?存在。

石油貿易是貨幣戰爭的重要環節嗎?確實也是。

除了石油,整個大宗商品市場都是貨幣戰場。

這個過程絕不是「美元綁定石油」那麼簡單,不要被這個標籤給一葉障目。

更關鍵的是,沙特是石油出口國,它使用哪種貨幣都是為了石油出口,不可能、也沒實力強行與哪種貨幣強行綁定、脫鉤。

它只會是個牆頭草,市場選擇哪種貨幣,它就用哪種貨幣。

03尾聲

1896年8月28日,大清北洋大臣李鴻章乘「聖·路易斯」號油輪抵達紐約,對美國進行訪問。

9月2日,李鴻章在華爾道夫飯店接受《紐約時報》記者採訪。

在談過教育、文化、排華法案、投資等等話題後,記者最後問了一個問題:

閣下,您贊成將美國的或歐洲的報紙介紹到貴國嗎?

李鴻章直言不諱:

清國辦有報紙,但遺憾的是清國的編輯們不願將真相告訴讀者,他們不像你們的報紙講真話,只講真話。

清國的編輯們在講真話的時候十分吝嗇,他們只講部分的真實,而且他們也沒有你們報紙這麼大的發行量。

由於不能誠實地說明真相,我們的報紙就失去了新聞本身的高貴价值,也就未能成為廣泛傳播文明的方式了。

......

時隔百年,我們進步很大,但有些方面,似乎一直沒變。

很多時候,你的事實永遠得為某些「立場」讓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46889ade9eb78b288f00845e9cd5b4d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