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人考:楊炎正(2)

2023-06-23     小樓聽雨詩軒

原標題:宋詞人考:楊炎正(2)

鍾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現任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古文獻整理研究所所長,清華大學特聘教授。兼任國家留學基金委「外國學者中華文化研究獎學金」指導教授,中國韻文學會榮譽會長(原會長),全球漢詩總會副會長,中華詩詞學會顧問,中央電視台「詩詞大會」總顧問、《小樓聽雨》詩詞平台顧問、國家圖書館文津講壇特聘教授等。曾應邀在美國耶魯、史丹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講學。

編者按:

本文是鍾振振教授主持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全宋詞人年譜、行實考》(項目批准號17ZDA255)的階段性成果。

宋詞人考:楊炎正(2)

水調歌頭·呈辛隆興

[宋]楊炎正

杖屨覓春色,行遍大江西。訪花問柳,都自無語欲成蹊。不道七州三壘,今歲五風十雨,全是太平時。征轡晚乘月,漁釣夜垂絲。〇詩書帥,坐圍玉,麈揮犀。興方不淺,領袖風月過花期。只恐梅梢青子,已露調羹消息,金鼎待公歸。回首滕王閣,空對落霞飛。

楊炎正,南宋知名詞人,與辛棄疾有交遊。但《宋史》及清·陸心源《宋史翼》都未為立傳。《全宋詞》楊炎正小傳較簡略,於其事跡未能盡備。特予輯補。

楊炎正,號西樵。吉州吉水縣人,宋南渡初忠臣楊邦乂之孫。

寧宗慶元二年(1196)五月後至五年(1199)四月前,道州寧遠縣(今屬湖南)主簿。選人官階為迪功郎。

宋·楊萬里《誠齋集》卷一一五《詩話》曰:吉州推官李椿嘗干一上官舉狀,而上官家諱有復名而一字「椿」者,初許薦而後不與。請予族弟炎正字濟翁作一啟以解之。濟翁年五十二乃登第,初任寧遠簿,甚為京丞相所知,有啟上丞相云:「秋驚一葉,感蒲柳之先知;春到千花,嘆桑麻之後長。」丞相遂下待除掌故之令。

按,「京丞相」即京鏜。「掌故」,是「主管尚書省某部架閣文字」的別稱。《宋史》卷二一三《宰輔表》四記載,慶元二年丙辰正月庚寅,京鏜自知樞密院事遷正議大夫,除右丞相。又載,慶元六年庚申閏二月庚寅,京鏜自右丞相拜少傅、左丞相,封冀國公。八月丁酉,少傅、左丞相京鏜薨。可知京鏜任丞相的時間是慶元二年(1196)至六年(1200)。楊炎正於慶元二年登進士第,寧遠縣主簿是他所擔任的第一次差遣。按當時的職官制度,任期應為三年。故炎正任寧遠主簿的時間當起自慶元二年,訖於慶元五年(1199)。

寧遠縣,當時是道州的屬縣。宋·王象之《輿地紀勝》卷五八《荊湖南路·道州·縣沿革》曰:寧遠縣,緊。《九域志》:在州東七十五里。

《宋會要輯稿·選舉》二之三〇曰:慶元二年五月十二日,詔新及第進士第六人以下至第五甲,並迪功郎、諸州司戶、簿、尉。

按,所謂「諸州司戶、簿、尉」,即各州的司戶參軍,各州屬縣的主簿、縣尉。當時新及第的進士,一般都授予此類基層差遣。而其官階,則屬於最低層級的「選人」序列。「選人」序列的最低官階,便是「迪功郎」。

慶元五年(1199)四月前至七月,荊湖南路安撫使司幕職官。

楊萬里《誠齋集》卷一〇六《尺牘·答余丞相》三通其三曰:族弟濟翁炎正遂去作幕下士,寵光赫奕,闔族榮曜。

按,「余丞相」即余端禮,與楊萬里私交深厚,過從甚密。楊萬里《誠齋集》里,寫給余端禮的書信、與余端禮相關的詩篇頗多。就連余端禮的墓志銘,也出自楊萬里的手筆。

從楊萬里寫給余端禮的這封書信中,我們可以獲知,楊炎正還在余端禮的幕府里任過職。然而,他究竟是何時、何地在余端禮的幕府里任職的呢?要弄清楚這兩個問題,就必須詳細考證楊萬里這通尺牘撰寫的具體時間以及余端禮當時所擔任的實際差遣。

竊考楊萬里的這通尺牘,當作於慶元五年四月之前。因為《誠齋集》卷一〇七又有《尺牘·答余丞相》說:某伏以即辰風生桂枝,露下金莖,恭惟觀使、大觀文、左丞相。濟翁弟於七月二十三日轉致答教,乃四月某日筆也。親戚吳推璪遂蒙「若肯少徯,敢不他時備數」之諾,某敬代吳下拜,以謝恩言矣。來年既盡,則辛酉上半年文字,正渠書考第三之日,何晩之有?

據其中「來年既盡」「辛酉上半年」云云,可知這封書信寫於寧宗嘉泰元年辛酉(1201)之前二年,亦即慶元五年己未(1199);又據「風生桂枝,露下金莖」云云,可知這封書信寫於七、八月間。

這一年的七月二十三日,楊炎正向已經退休,閒居在吉州老家的楊萬里「轉致」了余端禮的「答教」,也就是回信,可見楊炎正是從余端禮那裡來。而余端禮的這封回信,「乃四月某日筆也」,亦即寫於當年四月。其所以七月才由楊炎正「轉致」,當是一時未有便人到吉州去的緣故。由此可以推知,楊萬里《尺牘·答余丞相》三通其三的寫作時間,至遲也不應晚於慶元五年四月。既然此信中已經提及「族弟濟翁炎正遂去作幕下士」,那麼楊炎正入余端禮幕府的時間必在慶元五年四月前。

(未完待續)

作者/鍾振振 編輯/馮 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4687d94ca1f89e711ff6e6a3f2998e1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