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和上海的專屬氣質,藏在這一口裡

2023-07-11     視覺志

原標題:北京和上海的專屬氣質,藏在這一口裡

如果初次到達一座城市,你會通過哪種方式了解它?

《舌尖上的中國》總導演陳曉卿認為,「一座城市最吸引我的地方,從來不是歷史名勝或者商業中心,而是菜市場,它是一座城市的里子,藏著當地人真實的生活。」

在各地的菜市場,你能看到與城市氣質相符的氛圍。

江浙一帶,菜市場整潔、舒適,檔口一字排開,蔬菜、肉類、小吃分門別類,一目了然,融入城中的煙火氣,與江浙風貌相映成趣,平添優雅。

圖源:東方IC

在北方,菜市場則多了幾分粗獷和大方。東北人堆滿車後備箱的大白菜、北京人一來一回的大嗓門,讓市場充滿了人情味,熱鬧且鮮活。

圖源:網絡

2021年,咖啡市場猛然鋪開。城市人群也驚異發現,菜市場並非了解城市的唯一渠道,反倒是那些路邊的咖啡小攤、巷弄里新開的咖啡館,更能凸顯城市風格。

圖源:Grid Coffee

從咖啡店的選址,你能看出它如何嘗試與城市交融、貼合,也能從店內裝飾窺見一座城市的氣質。而當店家端上一杯美式或拿鐵時,你又能通過他製作的方式、產品的風味,品出這座城市青睞的口味。

咖啡,成了城市的新名片。

就像,我們會將上海稱為「咖市」,同時,也無法忽略看似低調卻市場龐大的北京。

上海咖啡,「精」

如果初到上海,你的行程里必然會有某某咖啡館或某條咖啡街。作為中國「咖市」,上海的咖啡選擇多到眼花繚亂,從門店選址到原料產地,每個環節都主打一個「精」。

上海的咖啡館,儘管多元,卻並不凌亂。

相比極繁主義對細節和風格的極致追求,上海咖啡更擅長精簡化的創意。你會在街頭拐角看到連鎖門店,它們風格統一、精緻,選品優良,幾乎不會出錯。但更令人心動的,是多如牛毛的小型咖啡館,它們多少都帶著鮮明的個人特色,力求從傳統中疊代出充滿想像的精品。

圖源:東方IC

上海永康路,可以稱之為國內精品咖啡最卷的一條街。從裝修說起,這些門店各有千秋,但不浮誇、不廉價,主打精緻與舒適並存。有人在店內辦公、講電話,就有人在店外閒聊、看書,沒有什麼狀態不被永康路的咖啡館允許,它的設計內核,就是為了讓人們感到愜意。

圖源:東方IC

而產品方面,上海講究創意,也追求精品。茶咖、奶咖,以及甜品搭配,都是主理人經過無數輪腦暴和調試的結果。不僅要好喝,還得同時具備意義與文化底蘊。在某咖啡館中,會有將梵谷的藝術風格與咖啡相結合的單品,配套的甜品也會點綴向日葵等經典元素。

在上海,咖啡絕不能只是咖啡。每杯新品都承載著主理人對生活和文化的觀察,以及他想表達的人生態度。

上海咖啡的特點,是融入上海人生活中的「精」。無論衣食住行,上海人永不「躺平」。

儘管已有銀髮,但她們仍會穿著牛仔馬甲,筆挺地站在路邊。

在看似不起眼的小籠包店裡,每個包子上都會有25-30個褶子,送入嘴裡時的軟度剛剛好,湯汁的溫度也恰如其分。

圖源:東方IC

作家王安憶在書中將上海人的特質描繪得絲絲入扣:

「程先生的西裝舊了,裡面的羽紗烊了,袖口也起了毛。他的發頂稍有些禿。眼睛還是那副金絲邊的,金絲邊卻褪了色。……程先生還是修飾得很整潔,臉色也清爽,並無頹敗之相。」

圖源:東方IC

上海人,永遠會在時代變化中守住自己的氣度,他們追求細節、品質,以及內外兼美的人生態度。

北京咖啡,「純」

提起北京咖啡,人們似乎總感覺陌生。

比起上海眼花繚亂的選項,在北京喝咖啡的人,或許永遠只有兩個選項,「嗯…今天喝美式,還是拿鐵?」

但這種單純,正是北京咖啡的特色。

印象中的北京人,總是直爽、簡單、不玩虛的。他們對人對事都懷著一股天真氣,即便剛認識,只要聊得來,也能立馬拍著肩膀叫對方「哥們兒」或「姐們兒」。遇到事,先喊一聲「哎喲喂」,腦子裡則想好了解決事情的路徑,無非就是幾種選擇嘛,麻溜去做就行。

北京咖啡,也和北京人一樣單純、簡單。美式、拿鐵、冷萃等經典品類一字排開,原料通常只有咖啡豆、牛奶,以及糖漿。就拿去年誕生於北京的咖啡品牌Grid Coffee來說,他們的品類僅有美式、奶咖、拿鐵、黑咖等基礎款,原料則不加糖漿,產品只用咖啡豆與牛奶製作。市場產品儘管紛繁,Grid Coffee仍然堅持單一產地咖啡。

圖源:Grid Coffee

Grid Coffee 主打單品「黑鬍子美式」會讓你想到夏夜裡泡沫濃密、一口滿足的冰沙啤酒。意式濃縮與冰塊一起打發,蒸汽與精準時間把控會讓咖啡沫的質感與厚度如啤酒般綿密。甚至,你能在剛做好的黑鬍子美式中看到杯壁里瀑布似的流沙,讓看與喝都成為享受。

圖源:Grid Coffee

黑鬍子美式的簡單在於它會充分調動咖啡豆原本的風味,除此之外,不加任何糖漿與其他風味劑,這意味著你聞到的所有香氣都來自咖啡豆本身。

目前,Grid Coffee已經開發出了黑鬍子美式的兩種選擇,人們可以在橙花與桃子風味中任選,肆意品嘗咖啡豆在口中迸發出的夏夜活力。

北京咖啡的確單純,這方面,更多指的是品類。但要說起幕後功夫,北京咖啡可一點兒不虛。

Grid Coffee的咖啡豆均選自於世界各地產區的高海拔莊園與農場。咖啡產地海拔越高,意味著晝夜溫差越大,使咖啡豆更易積累生長成熟所需的營養物質,並以此萌發出堅果、香草、可可、花果香等不同風味。

圖源:Grid Coffee

Grid Coffee選用的咖啡豆,均符合世界精品咖啡協會(SCA)標準。店內的基礎款用豆來自衣索比亞耶加雪菲產區,通常來說,耶加雪菲用於淺烘處理,但Grid Coffee對其進行了少見的深烘嘗試,細膩的花香與酸質,搭配焦糖、蜂蜜般粘稠的甜度,與適度的煙絲韻味相得益彰,能製作出一杯更具風味的「升級版」黑咖。

圖源:Grid Coffee

目前,黑鬍子美式的用豆來自衣索比亞的果丁丁與古吉,果味突出,酸質明媚,既經典,又優雅。來自雲南孟連的咖啡豆則被Grid Coffee用於製作單品「聰明拿鐵」。它在不同溫區均有讓人愉悅的風味表現,發揮了一款豆的多種風味,口感與層次豐富且耐品。

圖源:Grid Coffee

值得一提的是,Grid Coffee始終堅持本地烘焙。品牌的烘焙工廠離門店不會超過1.5小時車程,這意味著門店每日都在提供新鮮咖啡豆,確保人們拿到手的咖啡香味十足。

最後,再說回門店本身。北京的咖啡店基本分為兩類,一類是融入胡同市井氣中的特色小店,另一種,則是如Grid Coffee般的品牌,Grid Coffee 擁有自己的設計風格,講求高效的同時注重品牌表達。Grid Coffee的方格設計體現了內在穩定的秩序性,但仔細觀察空間的細節,又會在可移動的展架中感知到外在的理性與突破。

圖源:Grid Coffee

Grid Coffee所體現的特點,與北京的城市氣質高度相符,直率、天真,但又會為了達到好的品質花費功夫。Grid Coffee很少讓人犯「選擇恐懼症」,因為品類少,且每款都不會讓人失望,人們一來一去,在一聲聲爽快的「好嘞」之間,帶走了咖啡,留下了品味。

2023年了,我們的生活愈加系統、高效,網購正在逐漸取代菜市場,而菜市場在城市間的地位,也在慢慢淡化。

我們或許很難再從菜市場中尋找城市的足跡——這是一種必然,但失去菜市場,就意味著失去煙火氣嗎?當城市生活愈加便捷、便利,還有哪裡能存放我們的精神空間?

我想,是咖啡館。

一杯咖啡一座城,在蒸汽的聲響與咖啡豆的香味中,在來去的顧客與規整的店面里,你能看到獨屬於一座城市的氣質。

摸透咖啡館,就接觸到了城市的內核與本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456ab5a671c208f9526698dbdffbc7cf.html